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投稿专栏 > 内容正文

社会实践 | 感悟伟人精神,传承抗战信念
来源:北科马院   2025-07-31 14:42:36

  序言|韶山之行

  为深入学习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北京科技大学赓续抗战精神实践团踏上了前往韶山的征程。这片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革命的荣光。实践团走进韶山,先后参观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纪念馆、南岸私塾以及毛泽东故居,每一处都让我们对革命先辈的伟大与艰辛有了更深的体悟 ,一场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由此展开。

铜像广场:缅怀伟人,致敬先驱

  踏入铜像广场,沈鹏先生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举目远眺,毛主席的铜像令人心生敬意。铜像通高10.1米,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身后有56颗枝叶相连的雪松,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他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微笑里带着在开国大典上的从容。

  我们十人列队,深深三鞠躬。弯腰时,听到风声掠过广场,深深的景仰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这鞠躬,是向一位让中国站起的伟人致敬,更是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低头——这正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接过的接力棒。

毛泽东纪念馆:重温历史,感悟精神

  走进毛泽东纪念馆,跟随着讲解人员的脚步,用心去感受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诉说的故事。展柜里的泛黄文稿还凝着油灯下的思索,墙上的作战地图仍印着长征路上的雪泥,锈迹斑斑的步枪还带着战场的余温。

  当目光掠过“为人民服务”的手稿原件时,同行的队友忽然感概到:“原来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是啊,从秋收起义的火种到延安窑洞的灯光,从抗战时的指挥棒到解放后的钢笔,每件文物都在告诉我们:他的一生,都在书写这五个字。站在展柜前久久未动,仿佛能听见历史的耳语:这座纪念馆装下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位伟人用一生践行的初心,和一个民族在苦难中挺立的脊梁。

毛泽东同志故居:追寻足迹,不忘初心

  最后,我们拾阶而上,来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这座坐南朝北,背山面水,池塘里的荷花正在缓缓绽放,“伟大的起点,都是十分朴素的”。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的每一间房屋、每一件陈设,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大门门楣上“毛泽东同志故居”几个大字,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走进屋内,我们看到了毛泽东父母的卧室、毛泽东的卧室以及他和家人用过的农具等,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他们生活的场景。正是这里,孕育了毛泽东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迈出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第一步。

  结语

  韶山之行,短暂却深刻。一日很短,短到不足以读完一部壮阔史诗;一日很长,长到足以让十颗年轻的心,装满对领袖的敬意与景仰。走在返程的路上,韶山的山风仍在耳畔吹拂,脚下的足迹仿佛还烙在心头发烫——这或许就是“重走抗战路”的真意:不是踩着旧痕复刻过往,而是让先贤的热血,在我们这代人心里,继续沸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