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了追忆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庚续黔军血脉,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爷爷陈义宣。
在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大磏镇福星村的岁月长河中,流淌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我的爷爷陈义宣,他的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诗歌,与抗日战争的历史紧密相连。
爷爷年轻的时候,曾在大磏镇三元村民国兵团长程儒忠手下担任勤务兵。那时的他,眼中闪烁着青春的光芒,怀揣着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期待。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一次偶然的事件,爷爷打伤了地主家的裁缝,为了躲避地主的报复,他不得不踏上了流浪的旅程。
一九三五年四月,爷爷流浪至桐梓县时,恰逢当地招兵,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保家卫国的信念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成为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师第一旅二团三营九连的一名战士,师长是后来的著名抗日名将蒋在珍。在这支部队中,道真县还有两位名人也在新编八师参过军,一位是抗日名将佟伶阁先生的女婿熊先煜先生,另一位便是遗臭万年的黄守瑛(部队调往湖北时未随部队前往抗日,后任正安县第三、六两区区长。解放后因策划叛乱,被人民政府依法镇压)。在遵义集训后,调到贵阳驻守,时刻准备着为国家的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九三七年,部队在贵阳南厂兵营(今贵阳军区范围内,是民国时期贵州的核心军事驻地之一)进行了整编,爷爷加入了国民革命第四军五十九师一七五旅三五零团。军长吴奇伟(广东大埔人,黄埔一期),师长韩汉英(广东文昌人,黄埔一期),旅长林贤察,团长黄纪福,这个军是以粤军为主的部队,三五零团是以黔军补充兵为主力的步兵团。因装备简陋被也称为草鞋兵。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上下同仇敌忾,爷爷也深知自己作为军人肩负的责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同年,部队开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场覆盖上海市区及周边近郊),马不停蹄地加入了上海江湾战斗在江湾跑马厅(今江湾体育场)至蕰藻浜一线阻击日军第三师团,击退日军师团六次冲锋,爷爷所在三五零团全团参战人数一千五百人,战后只剩下四百余人,团伤亡率超百分之七十,七名连级军官阵亡,上海江湾战斗与罗店争夺战、大场战役并列为淞沪会战最惨烈的外围防御战,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上海城区布防争取了时间。那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枪林弹雨中,爷爷和战友们奋勇杀敌,左腿严重受伤,被机枪子弹打了一个大洞,用鲜血书写了赤胆忠诚。在上海的战场上,爷爷目睹了无数的生死离别,也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作为这场战役的参与者,无疑是淞沪会战历史的见证者和贡献者。
他们后来转战安徽,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参加广德阻击战,广德系南京外围屏障,广德阻击战是南京保卫战的重要外围战役,主战场就在广德城东的祠山岗一带,中国军队的核心任务是迟滞日军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牛岛贞雄)的推进,为南京布防争取时间。日军第十八师团企图切断国军退路,爷爷所在部队在城东祠山岗阻击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团长黄纪福(广东梅县人,黄埔五期)阵亡,最后全团阵亡二百零七人。
一九三七十一月下旬部队来到江苏宜兴,这时已经是淞沪会战末期,参加了宜兴阻击战,他们的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向南京撤退,阻滞日军第十一师团推进,在龙背山设伏,炸毁日军军车数辆,后又转入巷战。成功迟滞日军3天时间,为主力部队撤退争取了时间。听爷爷生前讲述,在宜兴他们被日本人包围,必须突围,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在长官的一声令下,他们打开刺刀只知道拼命向前冲,只听到噗呲噗呲的声音,就像刺刀夺西瓜声音一样,也不知道刺伤刺死多少日本鬼子。反正突围出去就是活命。每一场战斗都如同噩梦般让人心悸。然而,革命先烈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最让人心痛的是一九四O七月三十一日,在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莲花洞,爷爷所在的部队遭遇了日军的猛烈攻击。日军的机枪子弹如死神的镰刀般无情,爷爷的左手不幸被日军92式重机枪弹贯穿,由于缺医少药,伤势越发严重感染,部队将爷爷从南昌第二十二医院送往湖南常德市第六残废军人医院。由于创面溃烂恶臭,高烧三十九点五度,由美籍医生Dr Brown主刀截肢(资料来源于常德抗战博物馆)。在那里,爷爷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康复过程。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爷爷结识了我的奶奶,两人在战火中相知相恋,共同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的奶奶王金枝是典型的湘女,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浯溪河乡人,美丽又善良,一身旗袍,能识文断句,随爷爷来到我们福星村老家几十年的生活中,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经常救济帮助穷困的人家。
后来常德解放,爷爷参加了解放军部队组织的学习班,学习结束后,政府通知,愿意回家乡的发放路费,不愿意回家乡的继续留在残废军人医院,爷爷思乡心切要求回家乡,政府就给爷爷发放了残废军人证,军人通行证,路费和有关手续。说实话,前一段时间看电影南京照相馆,抗日战争的那种惨烈程度,无法想象,能活着回到家乡已经是九死一生都无法形容的幸运。
康复后的爷爷带着奶奶回到了他日思梦想、魂牵梦绕的家乡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福星村,开始了新的生活。这里还有个小插曲,那时没有通公路,爷爷当时从长江水路到了重庆白马镇码头,请了十多个挑夫,(爷爷在恢复身体后,走街串巷做生意,还在桃源县宝洞屿战时机场旁边做过餐馆,美国大兵经常经常到餐馆吃饭喝酒,积累了一定的财产)经过三桥镇时,被黄守瑛的人马围了起来,准备抢劫。其中一名小头目见爷爷一身黄呢子军大衣,长筒皮靴,认为其身份不简单,便报告给黄守英,后黄守瑛与爷爷见面,因同在新编八师当过兵,三桥和福星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便用好酒好茶款待,爷爷一行方能安全到家。
因抗日有功,加之是残疾人,爷爷回到老家后,政府安置他和奶奶在福星供销社工作,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为地方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也为亲人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尽管经历了战争的创伤,爷爷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他用一只手做饭,做包子馒头,洗衣服,七十多岁以后,还可以挑水、做生意,他的故事也成为七村八寨的传奇。茶余饭后他也经常给我们讲起战争的经历,他讲得最多的故事是一次日军飞机投下炸弹,正好落在他匍匐的水沟旁,离他不到一米距离,他以为今天要交代在这这里了,但是炸弹没有炸,真是谢天谢地又捡了一条命!他在战场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被日本鬼子枪杀的同胞,有些女同胞被侮辱后还被挂在树上,身体残缺不全。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都是先辈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使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悲惨的过往。认清历史,才能发展好未来!
二〇〇四年,福寿双全的爷爷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九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光芒。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忠诚、勇敢的精神,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骄傲。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以此文纪念爷爷陈义宣。他的故事是那段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如同那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