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投稿专栏 > 内容正文

爷爷戴立人在沅陵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来源:戴立人孙子代晓刚 回忆;向显桃 整理   2025-08-29 09:08:38

  2017年12月1日,抗战时期在沅陵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人员戴立人的孙子代晓刚,将自己所知道的爷爷戴立人在沅陵八路军通讯处工作的情况发给沅陵县中共党史联络组成员向显桃。代晓刚写道:

  2017年10月22日,我收到湖南沅陵党史研究工作者向显桃先生之托,说他们正在编写《抗战时的湖南战时省会沅陵》一书。能否请您写一篇回忆您爷爷戴立人当年在沅陵指导中共湘西工委领导抗战的文章?我答应了向先生。其实写这篇文章对于我这个孙子辈的人来说是很难的事情。

  1938年10月,爷爷戴立人,又名戴昌明,是以徐特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代表的名义前往沅陵开设八路军通讯处。这一年,我父亲才出生6个月,2017年父亲都80岁了,在沅陵八路军办事处那段历史无处问询,无人能给我解答。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我查阅了《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4》《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辰州烽火》《周立波回忆录》等书籍,看了许多老革命写的回忆录,是根据这些回忆录以及平时听长辈所说的故事写的这段历史。

  爷爷戴立人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人员

  爷爷戴立人,原名戴汗轩,曾改名戴昌明。1896年出生,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36军,马日事变后逃往洪湖苏区,隐姓埋名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员工作。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1937年11月由同乡杨汉章(时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上尉副官)介绍,来到湖南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1938年10月,根据周恩来、叶剑英指示,驻湘通讯处做出准备撤离长沙的准备,派遣戴立人(昌明)以徐特立驻湘通讯处代表的名义前往沅陵设立办事处,这年爷爷42岁,由于爷爷是老党员,同志们都热情称呼爷爷为老戴。爷爷戴立人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成立之初最早的工作人员之一,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工作人员。

  徐特立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高级参议

  1937年11月,爷爷戴立人来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77事变后,日本军队大举进攻中国。11月上海失手,接着日本军队进攻南京,并企图侵占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湖南长沙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中共中央根据战事发展,决定在长沙组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任命徐特立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高级参议,王凌波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上校),并接受中共长江局和南方局的直接领导。当时通讯处的地址设在长沙寿星街2号,人员有徐特立、王凌波、李服波、戴立人(昌明)、刘恕、等二十几位同志。(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第530页)

徐特立关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回忆(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第525页)

  77事变后,日本军队大举进攻中国。11月上海失手,接着日本军队进攻南京,并企图侵占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湖南长沙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中共中央根据战事发展决定在长沙组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任命徐特立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高级参议,王凌波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上校),并接受长江局和南方局的直接领导。当时通讯处的地址设在长沙寿星街2号,人员有徐特立、王凌波、李服波、戴立人(昌明)、刘恕等二十几位同志。(见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第530页)

长沙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内部陈设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西迁沅陵

  由于战事趋紧,国民党当局早已于1938年4月1日在沅陵设立省政府行署准备西迁,11月3日,湖南省政府部分机关迁沅陵县伯陵路,随后政府机关学校、银行、医院等100多家企业迁往沅陵,小小湘西沅陵县城因机关、工厂内迁和难民流入,人口猛增,由战前6000人猛增至10万人以上。苏联志愿军空军大队一个中队进驻芷江机场保卫沅陵,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由郴州苏仙岭移禁沅陵城郊凤凰山。

  1938年10月上旬,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根据周恩来关于加强湘西工作的指示,在八路军办事处徐家祠堂召开第一届“湘西工委”会议,任命聂宏钧为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尹泽南任书记兼组织部长,陈楚为宣传部长,办公地点设在沅陵,会后三人纷赴沅陵。(见《辰州烽火》第228页)

  本月,根据周恩来、叶剑英指示,驻湘通讯处做出准备撤离长沙的准备,派遣戴立人(昌明)以徐特立湘通讯处代表的名义前往沅陵,寻找房子和筹备办事处的准备工作。因国民党政府禁止八路军军事机关进入沅陵县城,办事处设在沅陵城郊河涨洲李家大屋,办事处工作人员有两人,负责人是徐特立驻湘通讯处代表戴立人同志,另一人是刚刚从延安陕北公学院学习归来的沅陵籍青年吕重典(化名丁莹,沅陵镇黄草尾人)。

  1938年11月12日,这天记得太清楚了,因为12号是孙中山的生日,也就是这天夜晚长沙城里浓烟四起,这就是著名的长沙“文夕大火”。3天后,长沙八路军办事处找来两艘木船,船上装满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物资,还有新路书店的书籍和纸张,和衡光毛巾厂的纱锭及机器,三个单位的物资把船装的慢慢的,船上挂着新四军的旗帜,由于是逆水行船,用了半个月,船才到达沅陵河涨洲。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设在河涨洲李家大屋里,新四军驻湘通讯处沅陵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见《辰州烽火》第311页)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设在河涨洲龙呤塔边李家大屋里

  根据徐特立的指示,把新路书店作为八路军办事处和湘西工委的联络处。开设新路书店的目的不是为了卖书,而是设在沅陵的八路军办事处联络点。当时八路军沅陵办事处是军事机关,国民党监视的很严,一些未暴露党员身份的同志来八路军沅陵办事处开会很不方便,这就需要一个联络站,新路书店就是八路军设在沅陵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地点设在法院街。(见《辰州烽火》第311页)

  戴立人指导沅陵县委及《抗战日报》

  1938年11月,中共沅陵县委成立, 沅陵县委直辖11个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90余人。11个党支部分别为:衡光毛巾厂党支部,支部书记杨子汉,有中共党员7名;难民工厂党支部,支部书记向茂华,有中共党员4名;妇女工作委员会党支部,支部书记李涵威,有中共党员14名;一致剧社党支部,支部书记周立波(兼),有中共党员5名;新路·新知·生活书店党支部,支部书记陈楚(兼),有中共党员5名;中苏文化协会党支部,支部书记王仁忱,有中共党员3名;沅陵县警训班党支部,支部书记朱剑雄,有中共党员3名;西南运输局沅陵三渡水车身厂党支部,支部书记薛宁人,有中共党员4名;国民党沅陵县政府党支部,支部书记张希俊,有中共党员4名;国民党沅陵绥靖公署抗日救亡宣传队党支部,支部书记李谊之,有中共党员4名。另外,国民党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工作队(沅陵乌宿中心学校)党支部,有中共党员李文宜、王世生、束伯明、李茂文、葛志成,不属于中共湘西工委和沅陵县委直接领导。期间,戴立人负责指导中共沅陵县委和《抗战日报》工作。

  《抗战日报》创刊于1938年1月28日,是由田汉同志在长沙创办的,日寇轰炸长沙后被迫休刊。当时沅陵已定为湖南战时首府,湖南省政府及机关、学校均纷纷迁往沅陵。

  1938年11月下旬,周立波和廖沫沙领着《抗战日报》一行人,挤在辆大卡车里,经过几天的长途颠簸,终于到了沅陵。周立波按照八路军长沙办事处给的联络站地址,来到城郊河涨洲李家大屋,找到徐特立沅陵办事处的负责人戴立人同志。老戴在几天前就已经为他们租好了《抗战日报》的用房,并亲自领着周立波一行,来到马坊界一号。

  马坊界一号房主也姓周,叫周举仁,是个很憨厚朴实的中年人。戴立人介绍他与周立波认识,他有些局促地握住周立波的手说:“久仰,久仰。”

  周立波说:“一笔难写两个周,五百年前是一家。您就别客气了,以后少不了麻烦您的地方。”“客气!客气!”房主说,“有要帮忙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戴立人还有事要办,马上要走。临别时,他告诉周立波,眼下沅陵住房紧张,没有预料到《抗战日报》有这么多人,请他们暂时克服一下,先挤一挤,待租到住房后再作调整。

沅陵镇龙兴社区马坊界一号《抗战日报》社旧址

  周立波与戴立人客气一阵,把老戴送走后,在房主的引导下,和廖沫沙一起,将马坊界一号前前后后仔细的巡视了一遍。12月,《抗战日报》正式在沅陵复刊。

  那时,沅陵人满为患,三教九流,无奇不有,社会治安状况非常混乱,时不时的就有凶杀案发生。国共合作虽然还没有公开遭到破坏,但是共产党的活动却很艰难,一些党员因为身份暴露,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秘密逮捕,有的同志被捕后就下落不明,被特务活埋或装麻袋沉江,残酷杀害了。进步书店和报刊杂志社,也都在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

在沅陵复刊的《抗战日报》:湘北我军获胜

  一天早晨,周立波刚准备出门,有个年轻人在《抗战日报》门口堵住了他。

  “你是周立波先生吧?” 年轻人问道。“我就是周立波,请问你是……”不待周立波讲完,年轻人就压低了嗓门轻声说道:“是戴立人同志让我来的,通知你去新路书店,有要事商谈。”“现在就去吗?”“老戴同志请你马上过去。”

  报社里的同志们,都在开始忙碌各自的工作,没有人在意周立波和年轻人的交谈,以为只是热心读者上门拜访。这种事,近来已经不奇怪了。

  “时间会很长吗?”“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你最好还是把今天的事,另外安排人去做。万一耽搁了,也不会误报纸的事。”周立波想了想,觉的年轻人的话在理,他请年轻人稍等片刻,自己去给主编告诉一声。

  “你能确认这个人是戴立人同志派来的?”廖沫沙有些不放心。这段日子,凶杀、绑架,时有发生,这类案件,成了报纸都不时费版面刊登的内容。虽然当局解说是社会黑帮所为,但明眼人还是看的出,有些案件,当局的特务机关才是真正的元凶。

  周立波感谢廖沫沙的关心,不过他认为来人是老戴同志安排的不会有错。“老戴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不会轻易暴露和我们的联系,就是国民党特务要诱捕我,也想不到打戴立人这张牌。”

  “小心驶得万年船,” 廖沫沙说,“我看这样吧,暗中让人跟着你们,万一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情况不明。”“这样行不行?” 周立波为难地说,“万一跟错了,你应该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特殊时期,这也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廖沫沙说,“这事你就不要管了,由我向戴立人同志负责解释。”周立波见他说到这个份上,自己也不好再讲什么,就说:“那就这样吧,见到戴立人同志,还是我来解释。”

  周立波道别廖沫沙,就跟着来人,离开《抗战日报》,前往新路书店。途中,他回头留意了一下,果然见到有一个《抗战日报》的人,在远远的尾随着自己,心里不由得产生出一股温暖的感觉。

  新路书店在法院街,距《抗战日报》并不远,两个人边走边聊,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就到了。

  书店经理彭少彭,在门口正焦急的张望。周立波与他已经认识,知道他是党员。“就等你了,” 彭少彭见到周立波,如释重负,“湘西工委有一个重要会议,在等你开始呢。”

  “湘西工委重要会议等我?” 周立波有些诧异,这时也不好多问,就跟在彭少彭后头,穿过书店门面,从后面的楼梯上到书店的二楼。

  二楼一间大房子里,几个人正围坐在一大盆炭火边上,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谈,房间正中,有一张不大的方桌,上头零乱的摊放着麻将牌。

  戴立人在这些人中间。他对着房门坐,周立波一进门,他就看见了,赶忙起身迎接。“老戴,是什么事?”周立波和他握手,边笑着说,“闹得我和廖沫沙虚惊一场。”

  “怎么,虚惊一场?”周立波于是将报社暗中派人跟踪保护的事,向他进行了说明。老戴听后,笑了,对他们的警惕性,表示了赞赏。

  戴立人先把周立波介绍给在座的人,然后又把在座的每个人一一介绍给周立波。周立波经老戴介绍,才知道今天通知他来,是参加湘西工委主持召开的沅陵县委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他和老戴,其他几个同志都是湘西工委和沅陵县委的负责人,他们是湘西工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尹泽南、宣传部长陈楚、军事兼统战部长梁春阳,沅陵县委书记丁务淳、组织部长陈德明。

  会议由尹泽南主持,先听取了周立波关于《抗战日报》的工作报告和党员情况介绍。然后通过讨论,决定成立《抗战日报》党支部,任命周立波为《抗战日报》党支部书记,支委会由周立波、田汉、廖沫沙、符良、尽汉书等人组成。戴立人提议增补周立波为沅陵县委宣传部长,并兼管统战工作,老戴的提议得到了一致通过。

  周立波对成立《抗战日报》党支部,感到高兴,但对安排他个人的职务,却感到太突然,做了一番推辞。组织没有接受他的辞意,他也只好走马上任了。

  会议开了大半天,散会后,湘西工委的几个同志有事先走了。戴立人把沅陵县委的尹泽南、陈楚、梁春阳三名同志留下来,继续研究县委工作。周立波这时才知道,沅陵县委也是十月份刚成立的,书记丁务淳原来是长沙市委书记,因国民党湖南省政府迁往沅陵,中共湖南省委决定调他到沅陵,主持县委工作。

  县委工作开展了两个多月,人员一直没有配齐,只他和陈德明两个人。陈德明是位女同志,原来也是长沙市妇女会的委员,是和丁务淳同时来沅陵上任的。因为沅陵条件和环境较之长沙更为恶劣,一些太抛头露面的工作,她做多了,容易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不利于县委的安全,戴立人也这么认为。

  周立波到沅陵后,戴立人觉得他是县委宣传部长的理想人选,就向湘西工委提议,将他增补进县委,任宣传部长并兼管统战工作。湘西工委报告省委,获得批准。

  周立波主管宣传和统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抓好全县的抗战宣传,同时做好湘岸盐务处处长赵君迈的统战工作的信心。

  “你和赵君迈的接触,老丁同志会给安排的,”戴立人说,“他现在可是赵君迈的座上宾,替他主编着《时事动态》呢。”丁务淳笑道:“你就别夸我了,《时事动态》这份主编差事,还不全是你老戴和徐特立同志的面子。”

  “也不尽然,” 戴立人说。“赵君迈虽然喜欢做些哗众取宠的事,但思想还是有倾向进步的一面的。当然,他能倾向进步,这也是徐特立同志不断工作的结果。”

  周立波从他们的谈话中,听出沅陵的工作,不仅是县委在做,上级组织和一些党的高层领导也在亲自抓,这令他充满了搞好沅陵县的宣传和统战工作。

  离开新路书店,在和戴立人分手时,老戴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叫住周立波,告诉他说,昨天晚上刚得到信,田汉一家人,这几天就要到沅陵来,问周立波在外面找到新的住处没有。周立波说,这一向一直在忙,根本没得片刻的闲暇,哪有时间顾得上找房子。

  “既然这样,” 戴立人说,“田汉来后,你就暂时搬到新路书店来住。这里比起外面来,要相对安全一些。你觉的怎么样?”

  “这样当然好啦,只是……”“只要你肯过来,别的就不要管了。” 戴立人说,“一会儿我就去找彭经理,要他给你腾一间房子出来。”(摘自《周立波回忆录》)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被迫撤销

  由于国民党当局禁止八路军新四军等军事机关在沅陵存在,不久,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不得不由沅陵迁至宝庆(今邵阳市)两路口曾家院子。

  平江惨案后,薛岳加紧反共活动,湖南形式进一步恶化,1939年7月17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向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发出通令“禁止八路军、新四军在第九战区内设置办事处、通讯处、留守处,已设置的立即解散”。7月19日,徐特立、王凌波就关于驻湘通讯处撤销一事,致电八路军桂林转周恩来、叶剑英。8月11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停止办公,通讯处宣布正式撤销。

摘自《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第503页

  从7月19日,徐特立给周恩来和叶剑英的电报中可以看出,爷爷戴立人是最后撤离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人之一,里面的立人就是爷爷戴立人。

  爷爷戴立人离开沅陵后,经邵阳八路军办事处辗转来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1940年,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1943年,随新华日报社同志一起撤离重庆来到延安。由于爷爷戴立人有着丰富的敌后工作经验,1945年,党组织又安排爷爷戴立人到敌占区邯郸从事地下工作。为了便于工作,爷爷把名字由戴立人改成了戴昌明,戴昌明这个名字一直用到解放(现在)。这也是爷爷第三次改名,第一次是因为马日事变,从国民革命军第36军逃离后把名字从戴汗轩改成戴立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