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投稿专栏 > 内容正文

铁血丹心映山河——追忆祖父谢宣渠的抗战烽火岁月
来源:谢旻言   2025-10-15 14:37:22

  翻开沉重的历史卷册,祖父谢宣渠的形象便似穿越岁月烽火,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他是湖南衡阳走出的军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以双重身份投身救国洪流,冲锋在抗战前线。作为他的后人,我以笔墨追溯那段铁血岁月,力图还原一个更真实、更有血有肉的抗战者形象。

  △谢宣渠于1928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入学登记照,在北伐战争时被子弹贯穿右脸与后脑,枪伤未愈

  抗日隐线:暗夜中的锋芒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祖父谢宣渠正以国民党少将身份,活跃在对日斗争最前沿。1938年,他见到北伐战争时期的老上级叶挺将军。叶将军深知他的爱国热忱与卓越才能,嘱咐他继续留在国民党军中任职,以便更高效地开展抗日活动。祖父谨遵嘱托,先后转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32集团军情报室主任等重要职务。(湖南省志《人物志》,1995年12月出版,下册第938页。《衡南县志》,1992年出版,第692页-693页。《湖南历代人名词典》湖南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第612页)

  1942年,应时任第32集团军总司令的李默庵将军之邀,祖父赴湖南祁阳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西南游干班”),担任高级教官兼情报室主任。在这里,他与刘公武将军紧密合作,共同负责配合英国军事代表团,训练中国远征军援缅甸的“中英突击队”队员。(《刘公武传》,团结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第270-第274页)

  1943年,他跟随李默庵深入日占区,活跃于南浔铁路沿线及浙江丽水、永康、东阳、天台一带。彼时敌后斗争形势复杂,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略的启发与指导下,为更高效开展敌后工作,他一方面系统借鉴共产党成熟的游击战术,从西南游干班中挑选思想坚定、能力突出的学生骨,组建起专业化情报小组;另一方面亲自率领这支队伍,潜入铜鼓、靖安以及南浔铁路沿线的敌后核心区域。行动中,他们始终以共产党游击战术为核心指导,同时在新四军的协同支持下,以神出鬼没的方式持续袭扰日寇与汉奸。这一敌后工作模式让敌人防不胜防,为抗战胜利默默贡献了力量。(《谢宣渠回忆录》,1957年,未刊稿)

△谢宣渠与家人们的合影

  鏖战滇西烽火中的壮歌

  随着抗战局势演变,祖父的身影从东南战场转向西南边陲。1944年,滇西反攻战的号角吹响,他再度临危受命,毅然奔赴前线。

  那时,祖父任第20集团军高级参谋兼情报室主任、宣慰团主任。初入第20集团军时,他肩负两项关键任务:一是组织动员当地原有的地方武装力量(如少数民族自卫队)和游击队参与抗日;二是建立覆盖战区的谍报网。4月中旬,各项筹备工作初步就绪,祖父随即率部深入傣、佤族聚居的中心地耿马。在这里,他持续储备抗日力量,开创多民族协同作战范例,为滇西抗战注入新活力。

  不久后,因第20集团军的作战任务调整,主战场移至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腾冲至八莫地区,祖父被紧急调往集团军总部。抵达前线后,他第一时间在最前沿设立指挥所,亲自指挥军队对日作战。

  5月11日,祖父随军强渡怒江,向高黎贡山各要隘背水仰攻。山区气候极端恶劣,山上山下温差悬殊——怒江河谷闷热如蒸笼,高黎贡山顶却寒风刺骨,不少士兵因无法适应极端气候被活活冻死。即便如此,战士们仍身背武器弹药与7天粮秣,忍着酷暑严寒顽强军拼杀。每一步推进,都浸染着热血与寒霜。经过一个多月苦战,部队终于攻克南、北斋公房等隘口,越过高黎贡山,肃清龙川江以东之敌,进抵桥头、界头、瓦甸、江苴等地短暂休整,为攻打腾冲做准备。

  7月2日拂晓,第20集团军对腾冲外围日军各据点展开全线猛攻。攻击部队借着大雨浓雾的掩护,奇袭飞凤山并成功占领。随后,各线军队陆续推进至河头寨、老大门、吴邑、龙江桥、宝凤山等地。总攻阶段,第20集团军强渡大盈江,向芭蕉关发起猛烈攻击。

  7月27日,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下达攻击命令,集团军以主力围攻腾冲之敌。日军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下令:“在师团主力的龙陵会战期间要死守腾越(即腾冲)”。守敌将老百姓全部驱离,在四城及城内各要点加强部署,城上城下堡垒林立,城墙内外堑壕纵横,市街房屋壁洞相连,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第20集团军持续进攻一个多月,虽伤亡惨重,但战士们毫不退缩,步步为营,战线缓慢却坚定地向前推进。

  9月10日,第20集团军重新划分第53、54两军作战地境,再次发起全面攻击。9月12日,太田大尉知道已临末日,当夜向师团长发出诀别电,烧毁军旗和密码本,破坏无线电台,于13日率残部进行自杀式反扑,最终全数被歼。

  9月14日,第54军预2师与第53军第116师派出部队,追击歼灭最后窜逃的数十名日军。至此,被日军盘踞两年多的腾冲城终于被收复。

  从翻越高黎贡山的艰难险阻,到围攻腾冲城的浴血奋战,再到与各路远征军一同歼灭腾冲境内的最后一股日寇,祖父始终坚守在最前线,与将士们并肩作战,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抗战的壮丽篇章。

  腾冲战役,是滇西反攻战役的关键一役。而滇西反攻,更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最先吹响战略反攻号角的壮举。1945年1月,昆明《民主周刊》(第一卷第五期)曾评价:“失地收复,实为滇省最早。”这简短有力的话语,道尽了祖父与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历史功勋,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丰碑上。(谢宣渠回忆录,1957年,未刊稿。湖南省志《人物志》,1995年12月出版,下册第938页。《国民党九千将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3年出版。《衡南县志》,1992年出版,第692页-693页。《中国远征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晚年谢宣渠

  追思怀远:赓续与传承

  抗战烽火中的祖父,既是运筹帷幄的情报官,也是亲临战场的指挥者;既是国民党陆军少将,更是心向光明的中共党员。

  他没有留下勋章满襟的传奇,却用半生跋涉于明暗之间,换得山河无恙。如今他的姓名或将隐入历史尘烟,但那份奔腾在我们血脉深处的忠诚与坚韧,那份在至暗处执守光明的勇气,依然如烽火般在我们的心中长明。

  谨以此文,致敬我的祖父谢宣渠!致敬所有抗战英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