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秋,赣北的山风裹挟着呛人的硝烟,掠过瑞昌黄丝洞山(今九江市柴桑区涌泉乡黄洞村黄沙洞)的崖壁。彼时,日军沿长江南岸步步紧逼,妄图直取武汉,而扼守交通要冲的黄丝洞山,恰是横亘在侵略者面前的战略屏障,成了敌我双方必争的“锁钥之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六十师接防命令传至阵前时,战士们脚边的秋草已沾满晨露——他们的使命,就是用血肉之躯在这里扎下防线,死死挡住日军南下的铁蹄。

图一:武汉会战之瑞昌防御战
抢筑工事:山石间埋下御敌的“钉子”
9月3日的晨光刚刺破晨雾,六十师178旅356团(李道泰团)的战士们已率先攀上黄丝洞山周边的制高点。山石嶙峋,铁锹下去只溅起火星,战士们干脆徒手刨土、搬石,指尖磨出的血泡破了又渗血,混着泥土结成硬痂,却没人停下动作。警戒哨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远方山口,每个人都清楚:此刻的寂静只是暴风雨前的序曲,日军的炮火随时可能撕裂山谷。短短数日,战壕、掩体与机枪阵地在山梁间次第成型,这座不起眼的山头,已悄然化作御敌的“铜墙铁壁”。
初战告捷:硝烟里燃起斗志的火种
9月8日午前,日军的先头部队果然来了——两百余名侵略者端着刺刀,气势汹汹地扑向黄丝洞山。356团的战士们按捺住怒火,伏在工事里纹丝不动,直到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团长一声令下,枪声瞬间在山谷里炸响。子弹带着仇恨穿透敌群,手榴弹在敌阵中炸开朵朵烟尘,日军没料到防线如此坚固,丢下十余具尸体仓皇溃退。
可战士们来不及喘息,桂林桥方向传来的情报就让所有人的心沉了下来:日军二三十辆汽车源源不断地运送兵力,千人规模的部队正往这边集结,战车碾过土路的履带印在尘土中延伸——一场恶战,已箭在弦上。
血战山巅:21岁排长的最后冲锋
10日拂晓,天还未亮透,日军的炮弹就如暴雨般砸向黄丝洞山与团树山。爆炸声震得山石滚落,工事在炮火中簌簌发抖,不少掩体被直接掀翻。六百余名日军借着烟幕弹的掩护发起冲锋,更兵分三路从右翼洞山、左翼沈村与周村迂回包抄,妄图将守军困死在山巅。
356团第五、六连的阵地瞬间陷入火海。连长嘶吼着指挥反击,刺刀捅进敌人体内的闷响、手榴弹炸开的轰鸣与战士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工事毁了,就趴在断壁残垣后射击;胳膊中了弹,用布条一缠继续扣动扳机;有人被埋在碎石下,挣扎着爬出来,捡起战友的枪又冲上去。日军的火力越来越猛,三面包围的炮火压得人抬不起头,阵地渐渐岌岌可危。
“跟我上!”关键时刻,21岁的排长颜水星端起步枪,纵身跳出掩体。他冲锋在前,枪口始终对准涌上山头的敌人,密集的子弹接连撂倒数十名日军。弹药用尽后,他握着刺刀迎向敌人,寒光闪过,又有9名日寇倒在他的刀下。激战中,一枚子弹击中他的手臂,骨头被打断,鲜血瞬间染红了军装,但他依旧死死攥着刺刀,直到日军的刺刀刺穿他的胸膛,才轰然倒地。
颜水星牺牲后,连长紧接着阵亡,另一名排长一死一伤,守军伤亡过半。最终,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黄丝洞山暂时落入敌手。

图二:死亡官兵调查表(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反攻夺山:用热血赎回阵地的尊严
阵地失守的消息传到178旅旅部,梁旅长攥紧的拳头指节发白。“把阵地夺回来!”命令迅速传至李道泰团第二营,战士们看着战友的遗体被抬下阵地,眼里喷着复仇的怒火——那是失去兄弟的痛,更是阵地蒙羞的恨。
黄昏时分,反攻的号角在山谷中吹响。第二营的战士们兵分两路,从团树山、竹山悄悄迂回,如两把锋利的尖刀,突然刺向刚占领阵地的日军。日军尚未站稳脚跟,就被这股“不要命”的势头打蒙了,双方在山巅展开惨烈的白刃战,喊杀声震得树叶簌簌落下。刺刀碰撞的火花、战士们的怒吼与敌人的惨叫交织,最终,日军在夜色中丢盔弃甲,仓皇退向外围高地。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收复的阵地上时,黄丝洞山的旗帜,重新插上了山巅。

图三:黄丝洞战报(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英雄永生:山风里回荡不朽的忠魂
11日清晨,晨雾笼罩着阵地,战士们趴在战壕里,望着山下对峙的日军,军装早已被血与泥浸透。这场血战中,六十师付出了惨重代价,连长、排长相继倒在阵前,普通士兵的伤亡更是难以计数,但黄丝洞山的烽火没有白燃——它像一颗牢牢钉在赣北防线上的钉子,硬生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为武汉会战的后续部署争取了宝贵时间。
如今,黄丝洞山的秋草年年枯荣,当年被热血浸染的土地上,早已长满象征和平的草木。那些没留下名字的士兵,和颜水星一样,成了山风里不会褪色的故事。

图四:武汉抗战纪念园
英雄生平:颜水星——21岁的家国担当
颜水星(1917.3—1938.9),这位长眠在赣北山地的抗日英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安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兄弟排行老大。早年就读于安海西隅小学、私立养正初级中学时,他就深受革命进步思想熏陶,少年的心中早已埋下爱国的种子。

图五:颜水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山河破碎的消息传来,颜水星再也坐不住了。他与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奔走于安海、泉州各地,街头演讲、组织募捐,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抗日救国的责任。1935年,他加入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晋江分会,深入乡村宣传抗日,发动民众捐输物资,将支援前线的火种播撒在闽南大地。也是在这一年,他与同龄的安海知识女青年李算治结为夫妻,许下相守一生的诺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打响。8月,20岁的颜水星看着襁褓中的儿子颜呈熊,毅然告别父母妻儿,在驻泉州的国民革命军第80师报名入伍。10月,经过福州短暂集训后,他编入第十八军第60师178旅356团,随部队开赴浙江金华、长兴布防,直面南下的侵略者。
1938年2月,部队转战安徽宁国,下旬又驰援武汉汉口;5月,他随部进驻赣北,投身武汉会战,负责长江南岸防务。因作战勇猛、指挥得当,颜水星被提拔为排长,带领官兵在九江德安一带构筑防线。9月,他所在的部队与入侵德安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中旬,在武汉会战瑞昌防御战的黄丝洞山战场,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家国的誓言,牺牲时年仅21岁。彼时,他的儿子颜呈熊尚未满两周岁,此后由母亲李算治独自抚养成人。

图六:颜水星参战黄丝洞

图七:阵亡通知书
如今,黄丝洞山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颜水星与无数抗日英烈的身影,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英勇事迹,是提醒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警钟,更是激励民族奋勇前行的精神火炬。
注:文中瑞昌县黄丝洞山据市史志办核查,为今九江市柴桑区涌泉乡黄洞村黄沙洞。本文根据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60师黄丝洞山战斗详报、黄洞村村民刘加群、刘尊胜口述资料整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