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民间抗战研究 > 研究机构 > 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 > 内容正文

抗战中的中美空军和中国译员(三)
来源:谭方德   2019-08-29 08:59:53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军队无论是在国内战场还是印缅战场,都将史无前例地同英美盟军协同作战。

  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中国军民极少有熟练使用英语的人,盟军官兵能用汉语交流的也是凤毛麟角。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加強双方交流,协调盟军顺利战斗,这个责任历史地落在中国译员肩上。

  国民政府一直重视翻译工作,战争初期格外重视对美工作,力争得到美国朝野的同情和帮助。

  中国空军从建立起就依赖国外进口,航委会一直有自已的机构和译员。

  军统局出于对日军特种作战和情报破译,格外重视译员培训。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特别是1939年各军政当局纷纷举办译员培训机构,从社会和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学员,以期壮大译员队伍以适应战争需要。

  其中主要有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外事局的译训班,航委会和军统局为自已系统所办的译训班,中央干训团和战地服务团也举办过若干期的译训班。

  甚至坚持滇西敌后的腾冲抗日县政府也对乡保长进行过简单的英语口语培训,以利于营救跳伞逃生的美军飞行员。

  总的说来这个时期的译员培训大都由各个特定军事机构举办,无论译员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完全令人满意。

  1941年飞虎队进入中国作战,对译员的需求变得非常紧迫,航委会自已的译员完全不能满足飞虎队的作战需要。只好由教育部出面,紧急从各大学外语系高年级男生中征召译员,勉强满足了战时急需。

  不久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又需要相当数量的译员随军入缅。著名诗人穆旦就是这时以助教身份参军,成为杜聿明第5军军部翻译,经历了惨烈的野人山撤退,九死一生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的白骨﹥。

  从1943年开始,大量美军人员来华参战,高峰时达到了60000余人。同时为着即将进行的滇缅大反攻,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各部队在营以上单位配备了人数不等的美军联络官,帮助中国军队尽快掌握美式装备并完成整训。与此同时美国陆军的工程,运输,防空和野战医院陆续进入滇黔地区,对译员的需求呈爆炸性的增长,原有的译训班学员完全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釆用特殊的动员征召予以解决。军事委员会颁布征调各专科以上的学生充任译员办法,大后方的各大学热烈响应,西南联大率先发表征调学生充任译员办法,校长梅贻琦率先送子从军,中央大学等各高校外语学生争相报名,不长的时间里近4000多大学生报名参军进入各译训班突击接受培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