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日战争图书馆 > 抗战档案 > 中国档案报档案公布 > 内容正文

档案中的京特和克勒格尔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3-07 21:15:34

  1941年,克勒格尔一家的合影。

  1950年8月19日,京特一家离开南京返回德国前与江南水泥厂部分职工和家属告别时的合影。

  日前,由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汉堡之子·南京好人”图片展在德国汉堡展出。展览除了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救助中国人的事迹以外,还记述了另外两位来自德国汉堡的国际友人卡尔·京特和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施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动人事迹。

  1937年12月初,日军兵临南京城下,京特在自己任厂长的江南水泥厂厂区设立了安全区,拯救了几万名中国人的生命,水泥厂难民区直到1938年6月才解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资料,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京特改任江南水泥厂化学分析师。1950年,京特偕妻儿返回德国,直至逝世未再回到中国。

  克勒格尔,时任德国礼和洋行工程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财务主管。南京大屠杀期间,年轻气盛的克勒格尔始终冲锋在阻拦日军暴行的第一线,获得拉贝的高度评价;他还用自己的相机拍下很多照片,其中很多被选用到《拉贝日记》中。1938年1月23日,克勒格尔以结婚的名义离开南京前往上海,成为第一个成功离开南京的国际安全区成员。他一到上海便四处揭露日军的暴行,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关注。1938年3月8日,克勒格尔在香港完婚。1939年1月,克勒格尔偕妻子离开香港。本期精选展览中京特和克勒格尔的部分档案,让我们从中了解他们和他们的正义之举。

  抗战期间,京特(前排左五)与江南水泥厂的同事合影。

  京特(中)与江南水泥厂护厂队队员合影

  1943年,卡尔·京特与伊迪丝·京特在江南水泥厂结婚,图为婚后二人的合影。

  2002年4月,年过八旬的京特夫人收到时任南京市市长罗志军亲笔签名的《感谢状》。

  1936年,施工建设中的江南水泥厂。

  1937年至1938年间,江南水泥厂附近的南京栖霞寺挤满了难民。图为京特夫人提供的当时的照片。

  图为1946年2月11日,南京市政府关于批准江南水泥厂留用德籍工程师京特及夫人免予遣返回国的通知。

  江南水泥厂难民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4月21日 总第2902期 第四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