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民间抗战研究 > 学者与自媒体文章 > 冯杰 > 内容正文

冯杰|口述史新发现:淞沪会战,蒋介石从德国买的大炮白白损失四门
来源:今日头条 文/冯杰   2020-07-16 09:07:32

 

  说起抗战老兵口述史,近几年比较热门,相关出版物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我随便列举几本:《金华抗战老兵口述实录》《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口述历史:广西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记忆碎片》《滇缅战场追忆:中国远征军老兵口述汇编》。

  最近,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南京保卫战南京民间调研团团长张定胜等人联合编著了一本《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南京出版社)。笔者一直关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连续数晚捧读,觉得其中有几篇口述文章质量颇高,提供了一些重要细节,能够引发新的探讨。今天先介绍炮兵第10团老兵李文华的口述访谈。

  北京甄锐先生制作的炮兵第10团作战模型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掌握的几家兵工厂中,除了上海和汉阳厂能够制造少量山、野炮外,其余一般都只能量产迫击炮。为了应付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军备建设,其中一项就是在德国顾问建议之下,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购买24门口径150毫米的榴弹炮。因为使用特制的32倍径炮管,所以一般简称为“32倍15榴”。

  莱茵金属150毫米榴弹炮对于德军来说,不过是师属炮兵团的常规火力支援单位,到了中国却摇身一变为需要最高统帅批准才能动用的“战略级”宝贝武器。24门榴弹炮编成机械化炮兵第10团,下辖3个营,每个营下辖两个连,每个连装备4门炮。由于实在太珍贵,蒋介石从来不舍得整体使用,往往视战况紧急程度弹性分割配属,有时一个排、有时一个连,顶多一个营。

  《战时画报》刊载的国军德制榴弹炮照片

  李文华,1914年12月25日出生于山东泰安,1935年考入南京汤山炮兵学校,毕业后分发至炮兵第10团第2营第4连,他说:“我们的营房驻扎在离汤山两三公里处,每一个礼拜放假,就被允许可以出去看看。一个连上派一辆卡车,将我们送到南京来玩玩,当时规定夫子庙是不准我们去的,有宪兵盯着我们。”

  八一三淞沪会战,炮兵第10团第2、第3营奉命参战,在团长彭孟缉的精心指挥下,每次炮击后总能安全撤离迅速掩蔽。9月下旬的一天,第3营排长张士英接到袭击日军设在上海跑马厅临时机场的命令。22时,一门重榴炮急速射击,几十发炮弹很快全部发射完毕。这时,日军探照灯光束头已经交会到炮位一侧的大树梢上,张士英急令撤退,好在动作利索,否则就可能人炮俱毁。

  第三战区炮兵总指挥邹作华其实并不赞同零敲碎打,“分割使用,把各连配属于步兵师,以致力量分散,大失效用。炮兵无统一指挥,不能集中威力”。他认为如果把炮兵第8团、第15团、第16团全部调到淞沪,统一指挥,集中火力,或有攻击成功之可能。邹总指挥的想法很好,但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总共就这点实力,华北战场难道就不需要炮兵吗?

  淞沪战场炮兵总指挥邹作华

  日军登陆杭州湾北岸,国民政府军队腹背受敌,只好仓促撤退,几十万军队拥挤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公路上,场面混乱不堪。贾亦斌时任第1师第4团第1营少校营长,他说:“在方家窑(今属上海市青浦区)附近的一条河上有座公路桥,我方工兵在桥上埋下了许多地雷,目的是阻止日军追击,哪知我军很多部队尚未撤完。炮兵第14团开到了河对面,团长彭孟缉听说桥上埋下了地雷,痛哭失声,中国就只这个像样的炮团,怎么办呀!眼看他们忍痛把大炮全都推进河里去了。”

  贾亦斌先生的回忆文章有一处明显错误,把炮兵第10团番号记成了第14团,此外在文字表述上不够精准,团长彭孟缉在现场指挥,并不代表该团三个营都在方家窑(实际上分散使用),“他们忍痛把大炮全都推进河里去了”云云,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24门榴弹炮全部葬身河底。

  民革中央荣誉主席贾亦斌

  笔者曾在台北“国史馆”查到一份档案《中央二十个炮兵团历次会战及现有火炮数量概况表》(1939年3月19日军械司调制),表格数据显示:“32倍15榴”在“抗战开始时24门”,“南京转进时24门”。因此,笔者此前一直认为贾亦斌先生的说法“孤证不立”,炮兵第10团参加淞沪会战并无损失。直到近日看到李文华的口述,再去查找台北“国史馆”档案,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方家窑附近的苏州河上有座公路桥,我军工兵在桥上埋下了许多地雷,想要阻止日军追击,可我军有很多部门没有撤完,重炮10团第2营便是其中之一。没办法,士兵的生命是第一位,彭孟缉当机立断,命令我们将重炮全部推进苏州河里,整整一个连四门炮都损失了。”

  抗战老兵李文华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贾亦斌回忆文章和李文华口述访谈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前者没有说清楚损失几门炮,笼统地以为彭孟缉团长率领整团都在方家窑,后者精确证实损失4门榴弹炮,属于第2营第4连。那么问题来了,台北“国史馆”的原始档案怎么回事?明明少了4门炮,为什么统计“南京转进时”(1937年12月)仍是24门炮?

  笔者分析其中原因,有可能刻意瞒报,德国榴弹炮来之不易,撤退路上平白无故乌龙损失一个连,蒋介石知道真相后势必火冒三丈,因此暂时压一压,统计时不往上报,反正总是分割配属,无需统一亮相。当然,时间久了终究“纸包不住火”,笔者查到另一份台北“国史馆”档案《派员调查独立炮兵团关于机械化炮兵报告统计表》(1939年7月21日),炮兵第10团一栏赫然写着:“炮种十五榴弹炮“”炮数20门”。

  全面抗战开始前夕,蒋介石在汤山炮校视察德制榴弹炮

  由此可见,当原始档案与回忆文章(口述访谈)说法迥异的时候,一味否定后者并不科学,尽管抗战老兵整体记忆力衰退厉害。炮兵第10团淞沪会战损失的个案恰好说明,虽说档案文献原生态,但基于种种原因,当时记载未必百分百真实。作为后人,我们研究抗战历史,还需不厌其烦交叉引证各种史料,尽力还原历史事件现场。




  参考文献:

  1、贾亦斌:《自告奋勇参加淞沪抗战》,邓一帆主编:《记忆中的淞沪抗战》,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李文华:《在南京浦口接应唐生智的炮10团》,张连红、吴先斌、张定胜编:《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南京出版社2020年版

  3、《中央二十个炮兵团历次会战及现有火炮数量概况表》(1939年3月19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103-00038-004)

  4、《派员调查独立炮兵团关于机械化炮兵报告统计表》(1939年7月21日),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002-080103-00047-007)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