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寒冬,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装甲兵团血战南京,十余辆价值不菲的德国“克虏伯”轻型战车在日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或毁或弃,上演了中国抗战史上悲壮的一幕。
德国战车远洋而来首战淞沪
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1937年成立的中国陆军装甲兵团所配战车的历史要从1929年宋子文任财政部部长的时候说起。当年,宋子文在访问英国时,看上了“维克斯”轻型战车,毫不犹豫买下了24辆(一说18辆),并将其作为财政部下辖缉私大队(税警总团前身)的私货。这事本来是藏着掖着的,无奈战车太扎眼,花费又过于昂贵,后来还是被蒋介石知道了。蒋大加训斥了一番后,要求宋将其中18辆转到卫戍南京的陆军教导第一师名下。就这样,1929年成立的陆军教导第一师战车队,成了中国战车部队的最前身。
▲英制“维克斯”轻型战车
国民政府自定都南京后,便高薪聘请德国军事顾问组成专家团,帮助加强军事力量。一时间,中德两国军事合作达到了高潮,建成一支德式机械化部队即为双方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德国军事顾问督导下,教导第一师战车队先是于1933年改隶交通兵第二团,后于1935年从英国购买了16辆6吨炮战车、16辆水陆两用战车,扩编为战车教导营(下设三个连)。1936年该营又改隶陆军交辎学校,并增设为四连。1937年初,从德国购入的17辆“克虏伯”轻型战车和12辆装甲车运达南京。7月1日,陆军装甲兵团在南京方山正式成立,战车营拨隶装甲兵团。
▲英制“维克斯”水陆两用战车
▲德制 “克虏伯”战车
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是黄埔一期生,曾率部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率新成立不久的装甲兵团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杜聿明(1904-1981)
彼时,装甲兵团共有三营,分别是战车营、搜索营和战车防御营。其中,战车营第一连配备英国“维克斯”炮战车,第二连配备英国水陆两用战车,第三连所配便是德国“克虏伯”式5吨重、并列双机枪的新战车。
在上海战场上,战车一连和二连奉命参加兆丰路汇山码头一带作战,“出敌不意,猛烈冲击,歼敌甚多”。在“大展神威,曾予敌以重创”的同时,两连损失也不小,两名连长均壮烈牺牲,其中一人“下车指挥,中弹阵亡”,另一人因“车中敌防御炮弹,炮塔洞穿,人车俱毁牺牲”。
▲中国机械化部队沿革
杜聿明不愿用“老底”守南京
11月初,淞沪战场形势不容乐观。装甲兵团原本奉令在淞沪战役后,一部通过公路,一部通过铁路移驻湖南湘潭整训,但因缺乏油料和装载工具,导致部队一直滞留方山营房待命,直到战事临近南京,方才得以动身南下。但就在这时,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紧急召见杜聿明,命令他“将德国战车全部留在南京抗战”。
德国战车隶属战车营三连,连长为赵鹄振。该连在杜聿明的亲自督练和严格要求下,已经成为支援步兵战斗、抗击日军的一支强大突击力量,可谓是杜的心头肉。杜聿明分析认为,一方面,根据南京地形,结合战车性能,使用英国水陆两用战车更科学,德国战车发挥不了最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德国战车数量有限,如今中德之间的军事易货贸易因日本的搅和已面临窘境,这仅存的十余辆战车万不可全部损失在南京。杜聿明便向何应钦建议说:“德国战车虽然是我们现在最好的战车,可是有枪无炮,威力不大;而且为数只有十五辆,在南京河流错综的江湖地带作战,性能也不适宜。不如留下英国的水陆两用战车和炮战车,有枪有炮,又可以水陆两用,适宜于南京附近作战。必要时还可以横渡长江,开往江北。”何回答说:“你不要想撤退江北,委员长说要死守南京,应照命令将德国战车留下。”
南京一战装甲兵团元气大伤
据战报记载,战车营一连、三连和战防炮营一个排均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一连奉命先是开往汤山附近协同步兵作战,后在京汤(南京—汤山)公路及光方(光华门—方山)公路一带配合多支部队作战。其中,在方山附近的防御战中,有3辆战车被击毁。
▲战车拱卫南京战报
三连和战防炮营一个排,归步炮教导队队附刘介辉指挥,编为南京卫戍司令部直属战炮分队,驻地在丁家桥交辎学校内。三连原有15辆战车,除去教练车和已毁坏的战车,仅有10辆可用于作战,其主要作战任务是在淳化一带配合步兵作战。
▲战车拱卫南京战报
12月4日,三连奉命派战车一排和侦察小组前往淳化,支援围歼窜犯该地日军。5日,战一排按规定信号冲击前进,经过激烈战斗后,有3辆战车和1辆汽车被毁坏,牺牲4人。日军被战车撞碾,死伤40余人。7日拂晓,三连又奉命支援围歼兴隆镇东北高地日军。
南京城外围阵地收缩后,战车返回城内,在明故宫机场、中华门内和交通部等处待命。10日,雨花台、中华门、水西门等地战况均极为激烈,城垣多处房屋被日炮击中起火。战三排在中华门内做好巷战准备,严阵以待。另5辆战车则在光华门内,协助教导总队某团将冲进城门内的日军歼灭。
▲战车拱卫南京战报
在现存有关南京保卫战的史料中,关于装甲兵团的战斗记录并不多见。尽管战车作为机械化部队的独特武器火力强大,但在没有步兵协同作战的情况下,碰上敌军的汽车炸弹依然无计可施。因此,这支部队在南京保卫战中的整体表现一般。到了战役后期,这支部队陷入了无人指挥的境地,不得已,所剩残部穿过挹江门,开至下关,又因缺乏渡江工具无法安然撤退,最终被毁坏或弃在江边。
战车英雄给敌痛击上“热搜”
南京保卫战中,虽然整个战车部队没有实现在战役中配合步兵作战、给敌以痛击的目的,但是,有一辆战车中的两名士兵却凭智慧、勇气,加上巧劲,给日军行进中的大部队不小的打击。此事作为作战教训题材,被日军编进题为《皇风万里》的宣传小册子,向士兵广为宣传,上了一回日军的“热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城郊的方山防御战中,有3辆战车不幸被击毁,遗留在了阵地上。其中一辆履带毁坏,车内两名士兵没有来得及撤离,日军的轻装部队就追了上来,结果被困在战车里。两人考虑到,如继续留在战车里早晚会被活捉,如下车逃命又觉得耻辱,且心有不甘,于是他们互相打气壮胆,决心与战车共存亡,便暂且隐蔽车内,伺机打击敌人。日军的第一线部队在占领阵地后,并没有立即清扫战场或搜查战车。到了下午4时左右,又有一个大队的日军步兵来到了阵地,两人见狙击敌人最好的机会来了,便将机枪从炮塔前后两端伸出来,对准日军行进队伍猛烈射击。顿时,一排排日军中弹倒地,伤亡惨重。其余日军立即散开,向这辆战车发起攻击,但因缺少炮火辅助,并没有得逞。这两名士兵一直战斗到黄昏,后趁夜色撤退。途中,一名士兵不幸牺牲,另一名幸存士兵只身逃出南京,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湖南湘潭,回归部队。随后,他向杜聿明报告了此事,得到口头夸奖,但因为这只是士兵自己的陈述,并未引起杜的足够重视。
直到1939年底的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部队缴获了日军的那本《皇风万里》宣传册,见里面提及了一辆中国战车的伏击给他们造成沉重打击的事情,证实了那位战车兵的说法。但此时那名幸存的士兵也已经在昆仑关战役中牺牲了,杜聿明愧疚之余,感叹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