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校长,他一生坚持教育救国,扎根在荒凉贫瘠的大西北,先后参与并主持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两所高校的创办,为祖国西北的农林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一生心血,他就是辛树帜。
潜心攻读生物 开科学考察先河
辛树帜,字先济,1894年出生于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1910年,辛树帜考入设于湖南常德的第二师范学校,后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刻苦攻读,立志用科学和教育振兴国家、解救国民。1924年,辛树帜赴欧留学,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后又转入德国柏林大学师从笛尔斯专攻植物分类学。1927年底,辛树帜受中山大学邀请,回国担任教授兼生物系主任。
广西瑶山是中国甚至世界动植物资源宝库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西南部的一个神秘领域。1928年5月,中山大学组织了一支考察团对广西瑶山的动植物资源、风俗民情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辛树帜率队。同年11月,辛树帜再次组队进入大瑶山进行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科学考察。由辛树帜牵头的大瑶山考察揭开了我国南部动植物的神秘面纱,共采集动植物标本6万余个,并发掘出许多新属新种,开国内大规模考察和生物采集之先河。其中有20多种新发现的动植物直接以辛树帜的姓氏命名,突显了他在此次考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大瑶山特有的辛氏鳄蜥,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些发现受到了国内和国际动物学界的高度关注。除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外,辛树帜在考察过程中还注重对西南民族及民俗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盛赞这次考察“真是一件大功绩”。正是在此次考察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建起了比较完整的动植物标本室,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动植物研究的专门人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生物学界的影响。
立足国计民生 投身西部高等教育
1932年,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编审处处长的辛树帜前往陕西考察。在那里,他被黄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深深吸引,也看到了大西北的广袤和贫瘠,他意识到这片土地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决心为大西北做点有益的事,萌发了“开发大西北”的构想。他后来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刊创刊号的题词中写道:“管子曰:‘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六畜也。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六畜则民富。’开发西北,道在其中矣!”提出:“要发展农林牧业,又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关键在于教育。” 由此,他决心创办一所西北农林高等院校。
1932年12月,辛树帜等联名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三二七次常会递交西北专门教育初期计划提案,该会议核准同意筹建西北专门教育学校,组建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计划内各事项转由国民政府教育部负责推行。国民政府教育部对西北专门教育初期计划详加考究后,“认为目前有亟须在陕设立国立农林专科学校之必要”,将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改称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统一加聘各委员,辛树帜为委员之一。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敦聘辛树帜等人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的函
1936年7月,辛树帜被任命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在办学期间,辛树帜十分注重学校教育与国计民生、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互动,认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创办“含有造就西北建设人才推动西北建设工作之意”。因此,学校设置了水利、畜牧、农业经济等系,为推动西北地区农、林、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联大农学院及河南农学院迁至陕西,与西北农林专科合并改组为西北农学院,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农业院校。1939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学院正式成立,辛树帜任院长。因受到国民党内部反动势力的排挤,不久辛树帜被迫离开了他一手创建起来的西北农学院,后辞去各种职务,回到家乡修养。
直到1946年,辛树帜受南京国民政府委派,负责筹建国立兰州大学,再次回到了他热爱的黄土地。在兰大创办过程中,他坚持从西北教育全局着眼,没有采纳大合并的建议,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等仍独立办学,从而形成几所高校并立,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在学科设置中,辛树帜结合西北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专门增设了兽医学院,以“防治家畜疾病,及进而改良其品种,以期有裨助于西北经济国防”。同时,他在文学院开设了边疆语文系,培养“通语文、娴风俗”能够服务边疆建设的人才,从而促进西北地区众多民族的历史研究和文化沟通,使各民族团结一体、融合无间。这些做法无一不体现了辛树帜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办学宗旨。
“辛校长办学有三宝,图书、仪器、顾颉老”。兰大创校之初,辛树帜大力延揽人才,灵活运用短期讲学的方式,从全国聘请了大批教授和学者,兰州大学一时名流云集,其中就有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农史学家石声汉等。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仅用3年时间,兰大图书馆就搜集到古今图书10万册左右,一跃成为当时西北各高校之首。如今,兰州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一直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这与辛树帜在初创时期的擘画定位和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重回西北 开拓农史研究新领域
1949年,辛树帜坚持留在大西北,拒绝国民党政府的迁校指令,领导全体职工开展护校运动,迎接新中国的到来。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大学得以完整保存下来,交到人民政府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辛树帜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并欣然接受共和国的委托,重回西北农学院担任院长,继续在农林教育和农业科学领域深耕。晚年的辛树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古代农业科学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中。在他的推动下,西北农学院成立了古农学研究室,辛树帜亲自主持并参与研究整理,先后整理出版了《氾胜之书今释》《齐民要术今释》《农桑辑要校注》等数十种古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尤其是他著作出版的《禹贡新解》,独辟蹊径,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具有农学价值的地理名著《禹贡》进行系统研究,树立了“古为今用”的范例,在我国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路径,意义非凡。
1957年,辛树帜以农业科学家身份应邀出席最高国务扩大会议,毛主席嘉许其“辛辛苦苦,独树一帜”,对他一生为教育辛辛苦苦的奉献精神和独树一帜的学术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辛树帜(1894-1977)
- END -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