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民间抗战研究 > 学者与自媒体文章 > 陈重阳 > 内容正文

陈重阳 |余汉谋与第一次粤北会战
来源: 架势堂关防 文/佚名   2020-07-15 11:21:06

  

       前言:

  这篇记叙第一次《粤北会战》文章,十几年前(2004年)在春秋军事论坛所见。作者叙事语言风格真是深得我心,甚至影响到我对余汉谋将军既有印象。

  懂军史的人很少,懂军史还文笔好,更稀罕……很遗憾却一直不知道作者是谁……现根据本人所知对原文些许谬误之处简略校勘重新贴出,同时希望知道作者是谁。

  第一次粤北会战期间,第十二集团军通讯兵用旗语进行战场联络。

  战前广东经济发展比较好,社会各界所拍摄抗战影像资料原本不少,广州沦陷后省府撤退至韶关,抗战内容影像资料存放与冲印,转移到香港较为安全。但随着香港突然沦陷,很多资料因此毁于一旦。比如,何铁华1937—1942年来拍摄的照片,连同底片几千张全部随着香港沦陷化为飞灰,真是遗憾。

  粤军沿革概述

  注:文中所提到的几位粤军元老,如陈济棠:字伯南、张发奎:字向华、余汉谋:字幄奇、蒋光鼐:字憬然。部份文中依当时习惯分别称之为伯公、向公、幄公、憬公)

  抗战期间广东地区作战战略指导与其它战区相比显得别具风格。在表面上广东抗战罕见精采歼敌佳绩,日寇在1938年10月攻取广州时第12集团军一败涂地。1945年1月日军又攻取曲江,打通粤汉路。看起来广东在抗战史上实在不太风光。

  在抗日战史研究上,对广东在抗战期间战略分析并不常见,通常广东被视为抗日战史上一个无能的战区。广东地区作战多半余汉谋上将主持,余汉谋在抗战众将帅间的评价并不见高明,由一庸将领导的战区,自然无从在抗战中取得佳绩,这几乎已经成为公认定论。

  笔者在数年前阅读余汉谋年谱时发现这位上将在1939年12月26日向蒋委员长呈报粤北战局的一封电报。这是第一次粤北战役最危险时刻,日军近卫旅团已经逼近广东战时省会曲江,眼看着广东军政高层又得搬家。但是这位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竟然向最高统帅诀别,并且宣称他决心要亲率直属部队上火线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余上将的电报是这么报告的:

  “汉谋率直属部队亲赴前线,幸而成功,则上赖总理之灵,钧座之福。万一中途挫折,亦达求仁得仁之目的,而不负钧座平时牺牲到底之训示!”

  笔者读完这封电报后,当下认定能下这种决心的将领,决对不会是一个贪生怕死庸材。其后笔者仔细搜集研究广东在抗战时期作战资料详为排比,才逐渐发现广东军事当局在抗战期间战略指导的进化之迹,实有可圈足点之处。

  在详述余汉谋部粤军抗战雄迹之前,笔者先交待背景,简述粤军发展流程。

  粤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扭转乾坤功效,孙文以广东一省割据一方,进窥中原,十年之内而统一寰宇,定鼎金陵,这是近代史上奇谭。事实上,粤军本身发展脉络相当落后而杂乱。

  在八国联军之后,清廷以袁世凯统筹新军,算是中国陆军正式迈入现代化。在袁中堂练成近畿六镇之后,清廷更以各省分别负责编练新军,要完成卅六镇新式国防军的规模。各省分练新军在编制,操法与干部选用上均向袁中堂北洋六镇看齐,部队编制要完全采泰西编组方式,部队操练一律用洋操,部队干部则多用新式军事专门学堂学生。新军编练完全与各省原有绿营旧军不同。

  不过各省在编组新军上纷纷遇到一个难题:新军干部要用新式学堂学生,而这些新式学堂却正是反清思想大本营!所以清廷倾举国之力,在十年之内编练出来的新军竟都成为辛亥年间反清革命主力。辛亥武昌起事,各省新军纷纷起而反抗清廷。在袁大总统建政之后这些新军首领为各省军头,袁大总统采远交近攻策略,逐一削平这些方兴未艾割据势力,不幸壮志未酬,斋志以没。在袁大总统病逝之后中国陷入长达十年军阀割据,这些军阀多半以省为割据单位,并多渊源于该省新军。

  与大多数省份相同,广东在清朝灭亡之后割据势力渊源于该省旧军。因为在宣统年间新军屡次动乱,所以两广总督对新军非常不放心,干脆收了新军子弹剌刀以免生变。广东防务仍由传统巡防营担任主力。

  巡防营是传统绿营与洪杨之乱时期成立的勇营两部混编,部队干部与士兵由原有绿营与勇营选拔,编制仍是传统勇营模式,部队以一个“营”为战术单位,这个营有较现代步兵连略小三个“哨”,全营有官兵300余人。各省视需要再合数营为一“路”,路设统领。这种编制的用意是作为各省守护地方的武装。用民国时代的术语,巡防营等于保安团队,新军则等于国军。

  巡防营与新军的最大差异在于人员的素质。各省新军在编练的时候都取法袁中堂练新军的不二法门,所有士兵要从农村重新招募而不用原有的勇营人员,以免新军沾染旧军的习气。干部也一样,袁中堂的干部不是传统的军功将领或文官武职,而多是北洋武备学堂、陆军协和学堂训练出来的学生。各省在干部的取择上也多仿袁中堂定制。相较之下,巡防营就差太多。以现代眼光,这些军官是一色“行伍军官”。只有部队中历练,没有正规军学素养,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只能在地方剿剿土匪,办办团防。最糟糕是广东巡防营中有为数不少军官正是招抚收编绿林好汉。

  辛亥大乱时广州将军凤山遇剌殉国,广东全省大乱,各路豪杰纷纷拉起武装起兵举事,广东省境当时兴起“革命军”大多渊源于这类巡防营或者抄袭巡防营临时编成民团。而广东新军很快就在内乱中消亡。袁大总统以广东鞭长莫及,所以让出身“土司”原广西提督龙济光率本部济军入粤整理军务。在袁大总统病逝之后龙济光也被击败,广东“各属民兵复起,称总司令者以数十计”。

  1917年孙中山南下举事,这位中国革命先行者一生不晓得什么是打仗,什么是治军。但他用了三位军事天才,竟然让他由军界笑谭成为最后实力统一中国军队所尊奉的革命导师,连带也让粤军在近代史舞台上闪亮登场。

  孙文用的第一位天才是陈炯明。陈炯明文人领兵,但他是不折不扣军事天才。他利用广东省长朱庆澜拨给孙中山的亲军20营练出了援闽粤军。援闽粤军完全依旧式巡防营编制编成,陈氏手下主要将领如林虎、刘志陆、洪兆麟、叶举、熊略、黄任寰等也清一色巡防营派行伍军官(林虎、黄任寰武备学堂毕业,刘志陆虎门陆军速成学堂,叶举、熊略将弁学堂毕业,不能算行伍出身了),陈氏单凭其治军作战天赋,据闽南,平广东,最后击败同为巡防营型广西军阀。陈炯明极盛时期拥兵十万,统治两广,名动全国(陈其实无治军打仗本领,他是政治天才,作战多靠邓铿)。

  孙文用的第二位天才是邓铿。邓铿出身于广东新军,早年自广东将弁学堂毕业,曾担任广东陆军小学校长(标统注:不是校长,是学长。相当与后期陆军官校区队长)。在辛亥之后长期辅佐陈炯明,任陈氏参谋长。邓铿受是正规军事教育(其实是步兵初级教育),所以一心想练出新式陆军。在1911年陈炯明任都督举事时候,邓铿即依新军编制将收集各路民兵编成两个师,但没能持续发展。1920年陈炯明定粤之后,邓铿终于得以腾出手来编练自己的理想部队,于是他编组了一个日后将震动全国,部队——粤军第1师。

  粤军第1师完全依照新式国防军师旅团营连编制编成,邓铿在编组部队时候尽量使用新式军事专门学校出身军官,并且不断加强师内干部与士兵素质。在邓铿遇剌之后他粤军第1师很难得地保存下来并继续发展,结果这个师在1925年之前搜集了陈炯明部粤军中素质最高的一群军官。

  粤军第1师在1925年扩编成第4军前夕,这个师已经战功彪炳,战力强大。整个广东本土部队(包括陈炯明救粤军、广东南路邓本殷八属联军、许崇智讨贼军、李福林福军与一些小队伍如魏济平部、黄明堂部等)与第1师相比均相形失色。北伐开始之后,几乎所有老粤军部队都逐渐步向消亡。1928年之后军界中所谓的粤军,可以说清一色渊源于粤军第1师。

  孙文用的第三位天才是蒋介石。蒋介石拉起广东一省杂七杂八数万乌合之众,两年内平定全省,组建一支有信仰革命军,进而统一全国,允为近代史上最大奇迹。而粤军第1师也跟着蒋总司令步伐走向中原,拓展壮大,并左右了国家前途。

  在1925年由粤军第1师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下辖4个师,分别是:

  陈铭枢的第10师

  陈济棠的第11师

  张发奎的第12师

  徐景唐的第13师

  其中第13师在1929年反蒋过程中被消灭之外,另外3个师分别演变成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三大名师。

  第10师就是大名鼎鼎第19路军。

  第11师则演化广东第1集团军。

  第12师在张发奎领导下成为铁军第4军(其中一小部分,今天被尊为解放军源头)。

  在北伐时第4军军长李济琛坐守粤垣,他留了第11师与第13师保护革命根据地,让副军长陈可钰率第10师及第12师出师北伐。出战的两个师在战场上累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北伐军中坚。而第11师与第13师相形之下就显得实力平平。

  1927年秋由第12师扩张而成第4军与由第10师扩张而成的第11军先后返省争夺政权,在李济琛布置下,张发奎的第4军被逐出省外,陈铭枢第11军被放逐到南粤边区,徐景唐的第5军与嫡系13师在1929年底因勾连桂系反蒋而被歼灭,广东省内粤军就只剩由陈济棠的第11师扩编而成的第4军。(在这过程中,主要是李济琛虽身为军长,但他是广西人,在粤军时间不长,袍泽感情不深,导致威望不足,没有办法让出省作战张发奎、黄琪翔、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心服口服)

  心直口快张发奎将军一回省垣,就正告李军长他才是“第4军军长”,李长官若想继续当军长,请另外新编一支“新4军”去当军长玩。李济琛是中国陆军大学第一届高材生,与张发奎、陈铭枢这两位部属相比,智谋明显高出一筹。所以他像下棋一样,将这两位蠢蠢欲动,张牙舞爪的手下先后送出省或打发到角落去,只留下他眼中“庸才”,也就是日后威震南天的陈济棠。

  陈济棠卒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是陆军小学),早年陈济棠在旧粤军林虎部任职,并不见特出之处。因为与邓铿旳私人关系,陈济棠在粤军第1师成军时候就任职营长,日后逐步升迁到该师的第2旅旅长。陈济棠在战功上并不见高明,他早年唯一独当一面的胜仗是追击一股广西小军阀沈鸿英残部时的“七战七捷”(我怎么不知道瘟猪棠有此战绩?)。

  在北伐时候陈济棠负责警备后方。1927年8月,叶、贺八一起义军直捣潮汕,李济琛急命陈师长督队阻击,结果陈济棠在汤坑打到伤亡3000人还没能“剿灭”这股叛军。最后叶、贺被新成立新1师打垮。这个新1师师长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岳将军。

  薛将军打垮红军后进占汕头,并且严防陈济棠前来争夺胜利果实,陈济棠部队想进汕头必需向薛军登记,连陈师长本人也不例外,这事成为粤垣流传的一个笑话。

  1928年1月张发奎部第4军被逐出广州,陈济棠又奉命出击,再度大败。幸赖桂系支持才免于覆亡。陈济棠虽然打仗不甚了得,但李济琛对这种将才却深感合意,李总指挥要的就是这种没能力造反的手下。所以陈济棠水涨船高,一路扩编成军。

  1929年3月李济琛北上南京,因政争被扣押汤山(不是政争,是蒋桂战争)。在广东陈济棠与陈铭枢见状况不对,联名通电拥护中央,背离了他们的老长官。南京当局即以陈铭枢升充广东省主席,陈济棠升讨逆军第8路军总指挥以为酬馈。不久桂军联合张发奎部两度进攻北江,陈济棠部队大败,幸赖陈铭枢与朱绍良的队伍解困才转败为胜,将张桂联军逐出粤省。1930年,粤军入桂,粤局自此进入安定局面。

  1930年6月,蒋总司令命令能征惯战陈铭枢部两个师由蒋光鼐将军率领直捣衡阳,抄击张桂联军后路。此战澈底打垮张发奎与桂系李白,桂军从此不再出省逐鹿。

  蒋光鼐因骁勇能战被蒋总司令留在身边,成为中原战场主力,并编成第19路军。中原大战结束之后陈铭枢北赴中央,1931年底竟一跃而代理行政院院长。第19路军也入戍京沪成为中央禁军(这事扯谈了,那是因为蒋扣押胡汉民,粤系打算起兵反蒋,当时与中央谈判条件就是调19路军过去,主要任务是保护广东去的谈判代表)。张发奎部则在北江大败之后濒临瓦解。此时只能依靠桂系地盘苟延残喘。1932年1月第19路军在上海抗敌,成为中国军史上永垂不朽的英雄部队,不过陈铭枢却宧场失意。1933年11月陈铭枢在福建策动第19路军兵变,成立了连江西红军都不表示支持的福建人民政府,断送了这支抗日名师。

  在第4军与第19路军先后败亡之后,陈济棠在广东军事地位无可动摇。在第4军三雄之中军事能力最显平庸的一个师得到最后胜利。陈济棠在陈铭枢赴京之后接掌广东省政府。1931年4月国民党内所有反蒋派系在广州大会合,在陈济棠支持之下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陈济棠此时才展示了真正实力——他在政治上纵横捭阖的高妙手腕(哎,他哪有这手段,一切不过是邓泽如、林冀中参谋)。在陈济棠巧妙布局之下,原来在广州磨拳擦掌,想利用陈济棠出兵北伐与南京争夺政权的政客汪精卫、孙科、许崇智、唐生智、邹鲁等派系逐一被陈济棠“编遣”,在孙派、改组派、西山会议派与下野失势派等众政客眼中陈济棠只是一介武夫,但这个一介武夫居然在政治上与南京达成和平,说服南京承认广东半独立地位,成立南京政府认可半独立党政军领导机构并推出国民党夙负清望的元老胡汉民为名誉领袖。

   陈济棠

  陈济棠在中国政坛上兵不血刃地下了一局绝妙好棋,完成了陆荣廷、陈炯明等两广实力派廿年来的心愿:制造一个独立于中央号令之外的广东。与陈济棠相比,在战场上威名显赫的张发奎、陈铭枢乃至邻省李宗仁等人,才是呆头呆脑的一介武夫。

  陈济棠控制了广东军政大局之后致力于稳定粤局,并创造了广东经济奇迹。他整理赋税,奖掖实业,提倡国贸,保护农产,倡办交通,重视教育,与中央同步形成了广东“黄金建省五年”。广东一省自鼎革之后,即成为各路好汉尽情剥削的地区,从老桂系、孙中山、胡汉民到李济琛、广东经济被搞得一塌胡涂,鹑衣百结。陈济棠从零开始,到1936年六一政变中央接掌广东时候,广东已经成为全国建设模范省。笔者对陈济棠眼光与能力深感折服。

  1935年广州港吞吐量逼近1千万吨。抗战胜利之后资源委员会在广东最大的投资案是引进美资创办广东糖厂,陈济棠早在10年前就使粤糖外销!陈济棠在制造广东经济奇迹之时也锐意整军,陈济棠手笔大到连南京都吓了一跳。南京编练德国装备教导师,广东也同步练出来一个。

  南京与德国交易军火,商量建厂,陈济棠也向德国买了一个能量产重炮的琶江兵工厂。南京编训鱼雷快艇部队,伯公在黄埔建立雷艇基地。南京经营空军,伯公也练出一支质量精锐的广东空军。南京提倡国民兵训练,广东练出10余万后备军人。南京有陆军大学,广东有深造班;南京有黄埔军校,伯公有燕塘军校(乃至最后,中央方面动用外交力量与德国谈判,断绝德粤军事交流)。

  不过陈济棠在军事上底气毕竟不足,他手下各级将校也一样。在军事上陈派粤军将校一辈子没有出过广东。他们没有在汀泗桥、武昌见识过战争惨烈,没有在豫东与西北军对垒,没有见识过中原战场精采战略侧袭,没有在十里洋场与日本鬼子肉搏经验,甚至没有认真地与江西红军交过手。这批将校错过了十年内战中的每个锻练机会。

  陈济棠相当清楚这支部队实力,所以他大力延揽原本属于第4军与第19路军军官补入他的新粤军,张发奎手下大将李汉魂、缪培南、邓龙光、陈见田、谭隧,蒋光鼐手下大将梁世骥、华振中、邓志材、赵一肩等俱受伯公重用。这两派流散返乡军官也多能在陈手下部队机关团队继续任职。陈氏对这些“外系”军官重用使他自己的嫡系将领大感眼热。

  相较之下,陈济棠对自己那批缺乏历练的“嫡系”就显得不很优厚,而且还处处提防他们造反,提防到沦入苛刻。陈济棠手下的三位巨头是余汉谋、香瀚屏与李扬敬。

  余汉谋在白泥战役时督师前线,主张在北江以东占领阵地迎战桂军,但陈总指挥要余旅长渡过北江出战。余汉谋知道自己的实力不愿意过江背水出击。刚一申述意见,陈济棠马下手令让总部参谋长挂专列赶到新街站将余汉谋抓起来。余汉谋堂堂少将旅长,被抓的时候不仅卫队被缴械,连身边备吸的几包”三五牌”也被没收。余旅由李扬敬指挥直趋四会,果然大败。余旅两个团长与全旅军官悲愤之余致电省垣,告诉总指挥不放旅长则全旅官兵将要“罢战”,余旅长才得以官复原职。

  香瀚屏自许儒将,平居吟诗弄画之余,对陈总指挥诸多弊端多有书生气露骨直谏,颇有你为太宗我为魏澄味道(陈济棠对这位忠臣看法是:哎呀,成日帮你表哥陈铭枢讲话,你两老表有乜景梗,是不是想搞我的鬼?)因此香被免职监视。

  李扬敬是最忠于陈济棠的将军,陈济棠下野时众叛亲离,只有这位李军长随扈左右,护着伯公登上英国军舰流亡香港。但这么一位忠诚之士也因三言两语被陈济棠关过。最不幸的是在李军长入狱期间其尊翁仙逝,李军长因身系囹圄无法见上最后一面。陈济棠闻讯赶忙放李扬敬回家,李军长到家后被李母罚跪灵堂大骂一顿,陈济棠随后赶到百词劝解,说钦甫是有重要任务不能返家,伯母不要误会云云。李军长在灵堂痛哭一顿之后又回军继续被软禁,直到陈总司令觉得够了为止。

  最高级的三位将领如此,自郐以下无需问矣。

  伯公最信任一批将领是他自己的钦廉同乡,在1936年伯公举事前夕粤军共有15个师,有7个师长是钦廉籍贯。这么一来陈济棠部粤军优劣就呈现极端。一方面陈派嫡系军官素质并不见佳,对伯公也没有坚定信仰。非陈派另外两系统军官则在新粤军中站稳脚跟,逐渐势不可挡。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宣布成立抗日救国西南联军。

  7月1日通令要北上“抗日”。5天之后粤军第2军副军长李汉魂将军宣布辞职并飞赴香港。伯公一批亲信黄涛、李洁之、张建等将领在港通电反对他。

  10天之后陈济棠手下第一大将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通电就任中央委派的第4路军总指挥,服从中央并准备对广州用兵。再过一周,他的广东空军全部北上投效中央。其它将领们态度也不很热诚。陈济棠见起事不到3周,手下已经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只好在7月18日晚上黯然避往香港。1周之后余汉谋入穗以广东绥靖主任名义接管广东军政大权。

  在六一政变结束之后,广东部队由余汉谋将军统率,余将军并服从中央命令对粤军进行两次整编以节省军费。不久之后发生了西安事变,余主任坚决支持中央出兵讨逆而不趁火打劫,这也给中央留下极深刻印象。余汉谋上将的忠诚深为中央信任,所以整个抗战期间,广东军政事务均由余上将继续主持(其实是基于现实选择而非靠他忠心)。

  余汉谋字幄奇,广东省曲江县人(倒,这也能错,是高要人。)。他曾祖父余孔章是三水县守备(三水县上尉团防指挥官),祖父余玉麟是广东抚标左营千总(广东省属保安营中尉排长)。

  余汉谋于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该期为保定军校各期中学生人数最多一期,而且广东籍学员特别多。余汉谋在校表现优异,毕业之后被选入参战军(当时全国陆军精锐)任排长。不久余氏返粤,在粤军魏邦平部任连长、营长、副官长。

  1923年7月粤军第1师第2旅主任参谋陈培鎏阵亡,陈济棠旅长急着要务色一位新参谋长。该旅第3团团长是日后搞第三党的邓演达,而邓演达是余汉谋保定同学,于是向陈济棠推荐余汉谋。余汉谋调任主任参谋不久即被邓演达请调为第3团第1营营长,余汉谋在营长任内表现甚佳,所以在第2旅扩编成第11师的时候升任该师第31团团长,从此成为陈济棠的左膀。第11师成军之后参加东征与平琼。

  1926年到雷州半岛清剿土匪,余汉谋在这些小仗之中均有功劳,于是受到陈济棠器重,升任第11师副师长兼团长。

  1927年8月叶贺红军急趋汕头。第11师奉命出发拦截,余汉谋团是主力,但余氏本人正好卧病,由其中校团附余子泰代理团长出征,结果余代团长在与红军肉搏中阵亡。

  战后第11师扩编成第4军,余汉谋升任第11师师长,两年后升任粤军第1军军长。从1929年12月的赤白泥战役,1930年秋的进军广东到1932年的江西剿共,余汉谋成为陈济棠名下每场硬仗前敌指挥官,也因此余氏在粤军中形成了一定威望。所以当余汉谋宣布服从中央之后,陈济棠的手下部将即使不支持他,也不致于反对他。

  余汉谋个性雍容、沉着、勇敢而安详。依据他早期在军事上为并不能看出他是个大将之才,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充分展布机会。但是关于他一些轶事很能说明其为人。

  1928年12月余氏在宾阳督师,他部队在公路边集结等待余师长检阅。当部队正以军号向师长致敬时候,搭载师长卫队大卡车也到了。军队中习惯认为从部队中间插过去相当不礼貌,但这位横行霸道惯了司机想也不想就从部队前面飙过去,在公路上检阅部队的师长走避不及。车轮直接从师长脚面上碾过去。这个司机当然马上被抓起来了,此时痛澈心肺余师长居然忙不迭冲着左右怒气冲天的警卫挥挥手让他们算了,这是我自己不小心……余汉谋这一次负伤,要到半年之后才能正常步行。

  关于余长官雅量轶事还有不少,他老家祖坟被邻居侵占了一点,余长官函示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不计较。余总司令到英德督师时兵站安排座艇故障迟到,总部军官们跺脚大喊严办,独有总司令不生气,反而体恤地为这些面如土色的兵站官兵开脱,说这个机械故障在所难免,我们军人最值信赖就是自己一双脚,没汽艇就走路。


 余汉谋

  余汉谋个人勇气也没话讲,抗战时一次日机轰炸他的长官部,一枚炸弹落在防空洞附近,炸得防空洞地动山摇。他左右侍从军官们个个面如土色,一位上校吓到失禁,状甚狼狈,独有余上将镇定如常。轰炸结束之后余长官对这位上校说道:“勇者不惧。愈是怕死,死神愈喜欢同你开玩笑”。

  余汉谋作战能力虽然未获验证,但是这种忠义,襟怀坦荡而又勇敢的将领最能获得军队景仰,所以余汉谋在广东部队中深获军心。

  1935年冬陈济棠下定决心要兴兵反抗中央,但认为余汉谋不会同意。于是将在江西前线督师的余军长召回省垣,不给理由就直接软禁起来,不让余将军返防。在江西前线军部感到疑虑,派人潜回广州查探,得到实情之后前线两位师长叶肇与李振球大为愤怒,于是两位师长开始联名谎报军情宣称红军西犯,第1军已经已退到信丰、安远云云。陈济棠见前线紧张才不得不释回余军长。据说余汉谋返回军部之后并不安排布署,接见完救出来的军官们后,他在卧房里哭了两天。此事在粤军中流传甚广,所以没有人会质疑余汉谋忠义。

  余汉谋在1936年所接掌粤军是一支兵精粮足的部队,陈济棠五年经营使广东一省和平富庶而且发展稳定。在军事上陈济棠不但留给余汉谋15万大军,而且也留下一切作战所需要条件与物资,包括兵工厂、干部、装备、常备兵、稳定财源与地方组织。

  但是这支部队也存在着隐忧,在五年内由燕塘军校训练出来的大量连排干部只打过土匪与土共,没上过战场。翻看第4路军高阶将领们资料,其中一大半人没出过广东。久训不战也使这支部队存在着一定程度腐化问题,余汉谋本身宽纵助长了这个趋势。余汉谋身边也没有具备对现代化战争有深刻认识与准备的参谋群,连陆军大学毕业生都屈指可数。余长官身边参谋主官如王俊、林熏南、周址、梁世骥、华振中等将领都不是陈济棠自己带出来的将军。

  注1:1931年9月广东当局编成了第1集团军教导师。这个师仿效德国1931陆军师步兵师编制新编,2旅4团,团辖3营,营辖4连,连辖3排,排辖6班,直辖高射机炮营、炮兵营,团辖高射机炮连、炮兵连,使用德械、德国顾问。这个教导师,便是后来抗战中的陆军第一五九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