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开国元勋与抗战 > 任弼时与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1938年3月-1940年2月)
来源:中共湖州市人才市场管理中心总支部委员会   2023-01-25 20:49:26

  1938年3月5日清晨,天空飘着小雪,春天还未真正到来。一辆卡车从延安南门驶出,任弼时化名陈林,坐在驾驶室里,思绪万千。这辆车行进的方向是西安,他将在那里转道兰州、新疆,最终到达苏联。此行,任弼时将向共产国际交涉“军事、政治、经济、技术人才”等问题,说明中国的实际情况,争取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支持。

▲任弼时

  巧妙的说服报告

  1938年3月底,任弼时到达莫斯科。该如何向共产国际汇报?任弼时心里清楚,毛泽东与王明的意见分歧主要有二:在统一战线中,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还是不要或减弱独立自主?是以山地游击战为主还是以运动战为主?毛泽东坚持前者,王明坚持后者。任弼时认可毛泽东的观点,但他没有在书面报告大纲和口头说明中明确提出,更没有向共产国际“状告”王明,而是宕开一笔,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状、八路军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中共持久抗战的决心、巩固和扩大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根据地军民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1938年6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认真讨论后,肯定和支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随后的8月,王稼祥准备启程回国,任弼时接替他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临行前,共产国际领导季米特洛夫对他们二人说:“告诉大家,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共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去竞争当领导人了。 ”

  来之不易的援助

  任弼时到莫斯科不久,就向季米特洛夫提出了给八路军以苏联援助的问题。季米特洛夫表示理解:“共产国际从它的外汇中拨出30万美元送给中国共产党。 ”然而,这实在是杯水车薪。

  任弼时到莫斯科之后,迅速展开对八路军和中国抗战的宣传。从1938年4月起,《共产国际》《真理报》等有影响力的报纸刊物,纷纷发表专文,报道了延安、八路军、新四军的消息,刊登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合影。其中的一些文章就是出自任弼时之手。任弼时还组织力量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文章译成外文,在兄弟党中分发。很快,一个援助中国抗战的热潮到来了。

  翻阅尘封的共产国际档案我们能看到,在这一时期中苏往来的电报中,较为广泛地涉及了苏联对中共的各种援助。有的由苏联运到哈密、兰州,有的寄往西安,再由中共派人接收。从印刷需要的新闻纸等文化用品,到治疗八路军伤病、应对自然灾害的药品及医疗援助,再到军用物资、专家及各种用途的经费都有。

  出色的驻外“参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莫斯科,人员物资往来频繁,信息流通很是迅捷。任弼时把这里当作了解世界政治风云的前哨阵地,秘密将各类资讯送往几千公里之外的延安,为中共中央提供决策参考。

  除了时政动态,任弼时还组织翻译校订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曼努伊尔斯基、莫洛托夫等人的报告,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等,并很快送达中共中央。

  在苏联期间,任弼时还做了一些其他工作,比如将国内派往苏联养病的蔡畅、张子意、贺子珍、刘亚楼、方志纯等组织起来,为他们制定教学方针和教学大纲,让他们一边治病、休养,一边学习;帮助因为坚持正确路线而遭到王明打击的原中共绥远省委组织部部长吉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郁等昭雪平反,安排工作等。

  1940年2月25日,任弼时离开莫斯科回国。任弼时是我党派出的最后一任驻共产国际代表。1943年5月,共产国际解散,但那些在莫斯科发生过的故事,不会被遗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