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黄埔军校,大门口有着这么一幅对联:
上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真的有这么一幅对联,抑或这只是早期黄埔师生中间流传的一个相互激励的口号,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就像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一样。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全国各地不少离经叛道、胆大妄为之徒已经陆续行往此处了,尤其是南方的年轻人;因为一来周边各省信息通畅交通便利,二来东南诸省素有南下粤港闯荡的传统。而对于北方人来说,第一消息闭塞路途遥远,第二奉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的居多,知道广州大元帅府的人少。那时的广州,是造反之地,是革命之地,而真的不是升官发财之地。
对于某些同样不贪生怕死的黄埔1期生来说,进入斯门,可谓“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他们因为身体的原因(当然也有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和环境等诸因素的原因),有的未出校门、有的刚刚毕业、还有的风头正健时,就早早病故了……
以下是在1930年代病故的黄埔1期生们,为了便于大家阅读,以死亡时间排序: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五):卢盛(1899-1935),字:焚,别号:芳山,江西南康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中央军校第2步兵大队大队长,上校军衔。
卢盛之父从实业,家庭经济条件中等。
1914年,卢盛从本县塘江圩私立乐群高级小学、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
1923年,卢盛在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任教;同年冬来到广州,任中央直辖第3军司令部中尉。
1924年春,由卢师谛(中央直辖第3军军长)推荐投考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4队学习。
1925年,卢盛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历任军校入伍生队见习,教导第2团排长。
1926年,卢盛随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9年冬,卢盛任南京中央军校第8期入伍生团第2营第6连连长,第2步兵大队中校大队附、上校大队长。
1935年7月,卢盛病逝,年36岁。
卢盛在1935年病逝前或许已经不止是上校大队长了,也许职务更高,但我暂时没有查到相关史料。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六):陈选普(1906-1936),湖南临武人,共产党//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浙江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少将军衔。
1924年3月,陈选普入黄埔军校1期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校任教职员。
1925年,陈选普随部参加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
1926年,陈选普随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陈选普随部参加中共广州暴动,任暴动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指导员,在暴动中退党。后任国民革命军南昌行营教导队长、浙江保安第6团团长,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
1936年初,陈选普因病去世,年30岁。
如果我收集到的资料没错的话,陈选普是在共产党的暴动中脱党加入国民党的,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点儿飞跃,或许是经历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吧。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七):印贞中(1899-1937),浙江浦江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中央统计调查局军队党务处副处长,上校军衔。
印贞中家境贫穷,务农出身;县立高等小学毕业,浙江省立第9中学肄业,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将校科毕业。
印贞中曾任浙江陆军第8团下士,第1团中士。
1918年,印贞中任援闽浙军第1师司令部上士。
1919年,印贞中任援闽浙军前敌司令部传达所所长。
1920年,印贞中任浙军第1师司令部差遣。
1923年,印贞中任东路讨贼军游击第8支队军事委员。
1924年春,由浙军第1师师长陈肇英保荐,印贞中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学习。军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排长,宪兵第1团副连长、指导员,中央各军校毕业生调查登记处组织股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中校副官,中央统计局军队党务处上校科长、副处长。
1937年2月,印贞中病逝,年38岁。
1937年10月27日,军委会颁令追赠印贞中为陆军少将。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八):陆汝畴(1905-1937),别号:大洲,广西容县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广州行营高参,少将军衔。
陆汝畴容县初级中学肄业。
1924年春,陆汝畴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学习。同年秋,与第1队学员赴韶关大本营,担负孙中山的警卫工作,返回军校后任见习官。
1925年,陆汝畴随部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作战和与杨、刘部的战斗,任东征军第2路指挥部副官。
1926年,陆汝畴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长、营长、少校参谋。
1929年,陆汝畴考入南京陆军大学正则班第9期深造。
1931年10月,陆汝畴毕业后,任军事委员会陆军整理处广西分处科长、上校参谋,军训部少将高参,第6新兵补训处第1总队总队长,补训旅旅长,第93师参谋长、副师长。
1936年,陆汝畴任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少将高参。
1937年春,陆汝畴病逝,年32岁。
黄埔1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二十九):刘保定(1900-1938),别号:一之,湖南新化县时雍镇锡溪村(现为圳上镇董溪村)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51师师长,少将军衔。
刘保定之父从农商,有田30亩,家庭经济中等;刘保定在新化县时雍高等小学、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加入湘军,曾任湘军第1师司令部中尉副官。
1924年春,刘保定来到广州,由邓演达、金佛庄介绍加入国民党,由驻粤湘军总司令谭延闿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第3队学习。在校期间,刘保定任第3队副分队长,参加“孙文主义学会”活动。
1925年,刘保定任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2营(营长刘峙)第5连少尉排长,随部参加了第一东征作战,在进攻淡水城中立功。在第二次东征作战中,刘保定升任上尉连长。
1926年7月,刘保定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第15师连长、营长,进军江西、浙江。不久,刘保定调任浙江省保安团第3团上校团长、警备师少将参谋长。
刘保定是黄埔1期生中较早晋升将军的学员之一。
1927年8月30日,刘保定在江苏龙潭战役中受伤(不少资料显示为阵亡)。北伐之后,为了扩充军事势力,北伐军向外国购买了一批武器,成立了七个补充团,以关麟征、李园、刘保定等黄埔1期生分任团长,伤愈后的刘保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直属补充第6团团长。
后调任残废军人教养院长,陆军教导队教育大队长,教导师第1团团长。
1932年1月,刘保定升任国民革命军第87师第261旅副旅长。“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2月初,与旅长宋希濂率该旅开赴淞沪参加抗战。因作战有功,刘保定升任第261旅旅长,并获颁陆海空甲种奖章奖状各两份,后调保定新兵训练处任处长,编练处补充第4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51师副师长。
令人不解的是:刘保定早在20年代北伐时便已晋级少将了,伤愈后降级使用可以理解;但此后十年一直在少将级、甚至上校级徘徊,而此时,他在王牌师第87师的老搭档早就晋升主力师中将师长了,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1937年,刘保定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受训,结业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51师中将师长,在烟溪与日血战,遇日军空袭受伤。
1938年秋,刘保定病逝,年38岁。
刘保定遗体由其部属护送回乡,葬于新化县白溪镇岩塘村金台山。
关于刘保定的生平事迹,众说纷纭,模糊不清。死因有三种说法:一说死于1927年北伐途中的龙潭战役中;二说死于1937年的烟溪抗日之战,三是1938年重病被部属护送回乡后病逝。根椐族谱、刘保定墓地等考证,刘将军殁于1938年的可信度高。刘保定被传殁于北伐龙潭战役的原因是:龙潭战役是国民革命军和孙传芳的一场生死较量,双方投入兵力十万余人,死伤七万余人,激战六天六夜,身为警备师参谋长的刘保定亲临前线,浴血奋战,重伤昏迷,因当时战火纷飞,传来传去就传成了战死沙场。
但无论哪种说法,刘保定都是黄埔1期生中最早晋升将军的同学之一,北伐期间已是少将军衔。
然而,传来传去的结果之一,就是刘保定变成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抗日将领。
刘保定在新化圳上镇董溪村育有一子一女。子女现已故去,仍有后辈在家繁衍生息,为将军扫墓。刘寄书是刘保定之孙,在新化县圳上镇董溪村8组务农。据刘寄书说,现存的《刘氏九修族谱》始于1990年,成书于1994年;他见过年代更久的《刘氏8修族谱》和《刘氏7修族谱》,刘保定的内容都是沿袭原文。可惜老族谱都已丢失,第九修都已虫伤破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