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黄埔军校,大门口有着这么一副对联:
上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
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真的有这么一副对联,抑或这只是早期黄埔师生中间流传的一个相互激励的口号,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就像没有人知道它的出处一样。这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全国各地不少离经叛道、胆大妄为之徒已经陆续行往此处了,尤其是南方的年轻人;因为一来周边各省信息通畅交通便利,二来东南诸省素有南下粤港闯荡的传统。而对于北方人来说,第一消息闭塞路途遥远,第二奉北京国民政府为正统的居多,知道广州大元帅府的人少。那时的广州,是造反之地,是革命之地,而真的不是升官发财之地。
对于某些同样不贪生怕死的黄埔4期生来说,进入斯门,可谓“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他们因为身体的原因(当然也有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和环境等诸因素的原因),有的未出校门、有的刚刚毕业、还有的风头正健时,就早早病故了……
以下是早期病故的黄埔4期生们,为了便于大家阅读,以死亡时间排序:
黄埔4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八):杨乾吉(1896-1947),云南泸西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中华民国远征军第54军驻昆明办事处处长,少将军衔。
1926年3月,杨乾吉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10月,军校毕业后,历任军职。
1926-1938年,经历不详。
1939年,杨乾吉任广东省保安第7团上校团长,驻扎台山。3月30日,日军攻占新会县江门镇。4月2日,日军攻占新会县会城镇,史称“江会沦陷”, 3月31日,杨乾吉率保7团从台山开赴新会增援抗日,与新会县县长兼第5游击纵队司令一起抗击日军,该团在都会阻击战中同日寇惨烈拼杀,在混战中击毙日军大队长支松、小队长直木。日军在败仗记录中写道:“第1独立步兵队从昭和14年3月27日开始作战,扫荡江门及新会附近,但却被优势之敌包围,一时陷入困境”。
1942年,杨乾吉调任中国远征军第54军驻昆明办事处处长、少将高参。据说因涉嫌参加共产党等,被上司陈诚撤职。
1944年,杨乾吉的妻子谢德贞与两个女儿从广东回到了云南泸西杨乾吉的老家,此时的泸西农村老家原有两房太太,突然增加了这很多人,吃的,住的,穿的,用的什么问题都出来了。杨乾吉的三位太太原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省份,彼此文化习惯、言谈举止等差异很大。不久,三姨太谢德贞又突遭坏人谋杀受了伤,没在云南泸西待多久,便带上两个女儿离开泸西,从此音信全无。
1945年初,在无职无权、形同软禁的境况下,杨乾吉无奈脱离军队,解甲归隐,回到云南老家。
1947年,因贫病交加,无钱医治,杨乾吉病逝于云南农村老家,年51岁。
杨乾吉共娶三位太太,其中三姨太谢德贞是1920年出生,台山人,曾是战地医院的护士,与杨乾吉育有二女:杨端君出生于1940年,杨莉云出生于1943年。
黄埔4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九):谢鑫(1905-1947年9月9日),曾用名:白浪,湖南长沙人,共产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新4军第7师参谋处长、代理参谋长,军衔不详。
谢鑫毕业于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曾参加学生运动,被推选为学校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
1926年3月,谢鑫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政治科学习。在校期间,谢鑫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军校毕业后,谢鑫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师政治部宣传员、营党代表,军政治部训育股长和编纂股长,军党代表随从书记。
1927年,谢鑫出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特务营第3连副连长。8月1日,谢鑫随部参加南昌暴动。暴动失败后随部南下,加入第4军教导团,任团刊《准星》编辑。12月,谢鑫随部参加广州暴动,任教导团第9连党代表,在天字码头战斗中负重伤被捕。
1929年7月,谢鑫获释后,改入国民革命军第50师服役,从零开始,逐级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附。
1934年,谢鑫因策划暴动未遂,再次被捕入狱。
1935年,在转狱押解途中,谢鑫得以逃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鑫历任延安抗大军事教员、大队长,后调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训练部部长。
1941年3月,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为新4军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谢鑫任第4师司令部第1科(作战科)科长。11月,以皖东北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淮北苏皖边军区,谢鑫出任参谋长。
1942年5月初,根据淮北军区的指示,苏皖边军区决定打掉由一个伪军中队据守的小池家据点。小池家位于盱凤嘉地区,距安徽省五河县城十多里,距日军五河据点十多里,紧靠淮河南岸。进攻这个伪军据点的计划,由谢鑫和刘作孚组织实施,谢鑫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决定奔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5月5日下午,谢鑫和刘作孚率苏皖边军区独立第1大队主力第2连与第2大队一部,冒着倾盆大雨由泗南开赴盱凤嘉。谢鑫率领刚换下冬装穿上单衣的部队,蹚过没腰深的河流,悄悄抵达小池家后,马上发起攻击。第2连在小池家西北角实施突破,第1排为突击排,排长陈东林指挥战士用几床被子铺在铁丝网上,越壕翻墙冲入据点,占领了一个地堡。紧随在第1排之后的第2排和第3排迅速冲进伪军宿舍,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的,光身身子跳起应战,结果全部被歼,第4师缴获了全部武器弹药,只有一名战士受伤。12月,谢鑫任淮北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韦国清)副司令员。
1944年初,谢鑫任新4军第7师兼皖江军区参谋处长、代参谋长,后因患癌症离职休养。
1947年9月9日,谢鑫在大连因病逝世,年42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埔4期生中的早期病故者(十):姚雄(1906-1948年7月21日),广东潮阳县井都乡古埕村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青年军第209师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姚雄出生于贫穷农民家庭,其父姚祥光育有两男两女,姚雄排行第二。
姚雄一边读中学,一边在县城四序学堂教私小,靠勤工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
1924年,姚雄考入广东大学(后来并入国立中山大学)。
1926年3月,姚雄考入黄埔军校4期政治科学习。10月,军校毕业后,姚雄随部参加北伐战争,曾任江苏省昆山县军管会代表。
1928年,在昆山任职期间,姚雄认识了昆山近民小学教师杜素吾,两人喜结良缘,婚后育有二男一女,长子姚泽清。
1930年,姚雄辞职回乡。在潮阳,姚雄受聘为陈坚夫(潮阳知名企业家和县长)的潮阳私立文光中学荣誉校长。
1932-1938年,姚雄先后受聘在江西省宜春县中学、潮州韩山师范学校、中山大学等院校任教。其妻杜素吾在家乡创办了公立潮阳女子学校(小学),任校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姚雄再次弃文从武,从军抗日。
1941年,家乡潮阳县城沦陷,其妻杜素吾在潮阳一中校长姚华萼的帮助下,携三名儿女出逃,一路抵达丰顺县的潮汕区绥靖公署,并在公署的资助下,徒步前往福建三元县。一家生活全靠姚雄个人军饷维持,勤俭节约过日子。但姚雄军务在军,无法照顾家人;杜素吾只得一边治病、教子女识字读书,一边与饶平人黄逸夫在三元县合办夜校青年补习班。同时,建议三元县政府创办了第一所公立初级中学——三元中学。
1939-1943年,姚雄历任福建省行政干部训练团军训总队少将总队长,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司令。
1944年后,姚雄被任命为中国青年军第209师政治部主任(未到职)、中国青年军军官训练团教官。
1946年7月17日,杜素吾在三元县病逝。姚雄办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再次辞职,带着三个儿女返回潮阳,此后一直未再婚。姚雄回乡后,上有老母,下有年幼子女,因为生活困难,只好往汕头市区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
1948年7月21日,姚雄因家境贫寒,长期生病去世,年42岁。
姚雄两度从军,两度辞职,是个有故事的人。可惜目前能找到的资料有限,无法完全还原其本来面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