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张学良除去了北京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军北伐过程中,部分地方军事势力自愿或被迫投靠南方国民政府,被直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3、4集团军。北伐完成后,中国国民党大多在各地组建政治分会,而地方势力则掌控当地军事、人事、行政、财政大权,常与中央发生冲突,形同唐朝藩镇割据。中央对各省份影响力不大,不但无法介入各种事务,只能以谈判调停纠纷,甚至还必须支付预算给不受号令、独立自主的各地军队;全国军费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实际军费甚至是国家预算的两倍以上,加上各地军队之间征用民众人力、物力互相征战,深深威胁人民的生活、中央的地位以及国家的经济。
(1928年,北伐军进入北平城)
早在1928年6月,蒋介石就提议中央设“裁兵善后委员会”,并屡次发电给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等地方大佬征求意见,以期协调一致,实施裁兵。1928年7月2日,何应钦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报告编遣计划,提到全国的国民革命军共有84个军、272个师,总编制人数在220万人以上,全年军费8亿元,而当时全国财政收入仅4.5亿元,缺额差距极大。7月,蒋介石发表整军意见及裁兵方案,并决定由第1集团军率先裁编,从我做起。蒋介石最初的构想是将全国军队缩编为80个师、120万人,军费降低至国家预算的60%。
1929年1月1日,“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商讨国军编遣、减低军费支出计划。依据德国顾问的建议,蒋介石决定推动“军队中央化”,计划将当时中国近300个师、220万人以上的军队,大幅减并至50个师、80万人,军费预算缩减至全国税收的40%,其中属于中央体系的第1集团军改编为20个师,其余集团军各编为为10个师。除了各集团军外,全国编制20万人的宪兵队伍,用于维持地方治安。由于裁军将大幅削弱各地方实力,遂引起各派系的疑虑,使得各军事派系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地方实力派如阎锡山、冯玉祥、与桂系李宗仁等不满军队被削,过去赖以为生的军权,等同被变相削弱,于是开始进行反南京国民政府的活动。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1929年3月,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先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府决裂,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一方面拉拢桂系部队,另一方面诉诸武力,结果桂系溃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于6月出走海外。5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发生冲突,冯玉祥自任西北路救国军总司令,但其部下韩复榘、石友三则表示支持中央政府,冯玉祥不得不于6月出走太原,被阎锡山软禁。11月,李宗仁等桂系连同汪精卫通电反蒋。12月,唐生智、张发奎通电拥护汪精卫及阎锡山,在北平另立中央。
1930年2月,阎锡山与蒋介石双方电报往复多时,时称“电报战”。阎锡山要求二人一起下野,由汪精卫领导改组扩大会议,并实行全体党员投票决定党的政策,以示公平。蒋介石表示愿意辞职,可以让位与阎锡山,但不同意汪精卫继承大统。最后,蒋介石特意赠送给阎锡山1250万现洋,阎锡山见钱眼开,表示愿意拥护中央,却避口不谈拥护蒋介石。17日,蒋介石向全国军队发布文告称“若割据称兵,胁制中央,擅改法令,破坏纪律,实为内乱”。2月21日,改组派王乐平被暗杀,引发反蒋各派的反对和抗议。2月23日,在阎锡山的主导下,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何键、韩复榘、石友三、杨虎城等45名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实行“全体党员总投票”,以建立“统一的党”。24日,汪精卫致电阎锡山,赞扬阎锡山的贡献,并赞同“党员公投法”,以解决三全大会和编遣军队引发的争端。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汪精卫)
3月1日,改组派在北平、南京、广州等19个省市的支部和海外支部通电,攻击蒋介石,称“蒋逆不弃,则革命之势力益被其摧残。深望全国同胞全党同志,一致奋起,共同除贼”。当月,南京国民政府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全体会议,决议开除汪精卫党籍。3月15日,原第2、第3及第4集团军的57名将领,派代表赴太原商讨反蒋事宜,列举蒋介石六宗罪行,共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及张学良为副总司令。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及李宗仁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宣布就职,石友三再度倒戈,加入反中央行列,而张学良并未表态。4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通缉阎锡山。
5月,蒋介石誓师讨伐阎锡山、冯玉祥,并前往济南,慰勉韩复榘。5月11日,中央军发起总攻击,大战揭开序幕。
一句话概括:中原大战就是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在中国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的一场混战,主要起因是国民革命军北伐统一中国以后,各派系因军力编遣肇生不满,加上党内左派汪精卫联合西山会议派及地方实力派张发奎兴风作浪,所发起的挑战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战,中共党史习惯称之为蒋阎冯李战争。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中原大战的战场大致分为南北两方面:北方主战场在河南,副战场在山东,分别沿平汉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三条铁路线进行;南方战场主要在湖南的岳州、长沙一带,沿湘江进行。参战的反蒋军有五个方面军60余万人,其中西北军和晋军是主力。桂军李宗仁指挥的第1方面军,由广西出兵湖南,北进武汉;西北军冯玉祥指挥第2方面军,由郑州地区沿陇海铁路、平汉铁路东取徐州,并防守许昌以北地区,与桂系在武汉会师;晋军阎锡山指挥第3方面军,由河北沿津浦铁路南下进攻济南,尔后与冯玉祥部会攻徐州,进兵南京;“摇摆将军”石友三指挥第4方面军,由新乡东进,主攻济宁、兖州,配合阎锡山部会攻济南;河南樊钟秀部为第8方面军,集结临颍地区。反蒋军还联络了东北、四川、湖南等地方势力参加讨蒋,另外拟定东北军为第5方面军,内定湖南何键部及四川刘文辉部分别为第6、第7方面军。
蒋介石方面,按德国顾问格奥尔格·魏泽尔中将制定的作战计划,在分析多方优劣后,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先攻击较弱的晋军,以解除夹击之胁。蒋介石调集70余万人马编成四个军团,亲任总司令,令韩复榘指挥第1军团,在黄河南岸津浦路,防守山东禹城地区,阻击阎部南下;中央军刘峙(黄埔教官)指挥第2军团,集结于徐州、砀山、宿县等地;何成濬指挥第3军团,集结于漯河地区;陈调元指挥预备军团,集结于济宁、菏泽地区。
(魏泽尔中将)
战争一开始,缺乏重装备的中央军主动在陇海铁路发动进攻,并在豫东马牧集与坚守严密防御工事阵地的万选才第12军发生激战。西北军援军陆续投入增援,蒋介石命令刘峙率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3师、教导第1师、第11师兵分三路攻击。第1师代师长徐庭瑶以自告奋勇的第9连连长张灵甫(黄埔4期)为先锋,亲自突袭攻下工事险固的塞城谢集,接连攻占郑村、民权;中央军一路猛攻,抢下归德等重要据点,刘峙军团由徐州沿陇海铁路西进,5月16日,攻占商丘,严重威胁开封,冯玉祥部退守兰封、杞县一线。
平汉方面,何成濬在平汉铁路北上发动猛攻,阻止西北军主力跟晋军会师。中央军势如破竹,击溃西北军战线,让许昌为之动摇,大有与陇海中央军会师河南之势。反蒋联军中,以西北军战力最强,拥有全中国战力最强、数量最多的骑兵军和铁甲车队,以善筑高大的垒楼、挖掘深长壕沟的野战防御工事闻名,让严重缺乏自动武器及重火力的中央军难以应付。5月底,西北军孙良诚、吉鸿昌于陇海铁路正面击败陈诚(黄埔教官)。5月22日,反蒋联军主力进入兰考地区布防。
冯玉祥重新调整部署,分四路反攻,激战旬余,刘峙部退至定陶、曹县、民权地区。西北军的铁甲车队,让中央军损失惨重。为了对付铁甲车,徐庭瑶下令在火车中山号上装上大铁钩,亲自上火车高速向铁甲车撞击,火车遭西北军炮火击中翻覆出轨,徐庭瑶受重伤,由胡宗南(黄埔1期)代理第1师师长。双方僵持不下,惨烈鏖战超过一个月,在民权、野鸡岗一带相互僵持,拉锯战超过三个月以上。
(何成濬)
5月16日,何成濬部进攻樊钟秀部,向许昌进逼,但在西北军的重压下,何成濬部溃退。5月31日,西北军第2方面军骑兵集团司令郑大章率千余骑兵奇袭中央军后方的归德机场,烧毁飞机12架,俘虏飞行员和地勤50余人,并进攻附近的朱集车站。郑大章遭到顽强抵抗后,认为车站有重兵把守,自动离去。实际当时车站守军只有200余人,蒋介石的指挥列车就停在此站,而且是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如果郑大章坚持进攻,历史或许将就此改写。
6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飞机队在许昌前线偶遇西北军樊钟秀于战场指挥,便抓准时机向樊钟秀与其随行人员发动空袭,樊钟秀被炸成重伤,隔日伤重不治阵亡。作为冯玉祥麾下优秀的野战指挥官,樊钟秀的阵亡对西北军的平汉线战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西北军攻势放缓,使得何成濬的第3军团得以喘息,并继续与西北军进行消耗战。6月13日,何成濬部退守漯河,并在漯河成功重组部队,与西北军展开阵地战。在平汉铁路线,中央军攻势压制了西北军调来支援的主力精锐,冯玉祥被迫回到前线亲自坐镇指挥。
(蒋总司令)
另一方面,晋军由傅作义指挥,于5月下旬沿津浦铁路进攻德州,迫使韩复榘部向南撤退;在石友三部的配合下,晋军于6月25日攻克济南,6月27日进至泰安、曲阜。晋军在中央军主力西调时,奇袭兵力较少的山东,以数百门重炮打击缺乏炮兵的中央军,并遣派别动队从东阿偷袭,主力强渡黄河,进占德州、东明等地,拥护中央的韩复榘部与马鸿逵部败退。但晋军却也未能给伤亡惨重的西北军提供援助,西北军随后渐转守势。
在南方战场,5月下旬,李宗仁指挥所部由广西分三路入湘,5月27日占衡阳,6月8日攻占长沙、岳阳。蒋介石令粤军蒋光鼐率三个师夺取衡阳,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令何键率部由湘西反攻长沙,李宗仁部再夺衡阳受挫。蒋介石调动第11军(后来的第19路军)进攻桂系,加上滇军响应南京国民政府号令,自云贵等地出兵进军桂系根据地广西,腹背受敌的广西军队只好草草收兵,于7月初撤回广西根据地防御。
(刘峙)
除了桂系部队,根据地在福建省北部的地方实力派卢兴邦也呼应反蒋,于1930年6月7日指挥国民革命军第52师向福州发起攻势,被驻扎在福建的国民革命军第56师(师长刘和鼎)击退。失败后的卢兴邦随即向南京政府投降,并送还了在1930年1月时掳走的福建省政府委员和福州水上公安局局长。南京国民政府取消了国民革命军第52师的番号,将部队减编为四个团编制的福建省防军第3旅,卢兴邦被降职为该旅旅长。
回过头来再说西北军:在开封,西北军修筑高垒深壕,密布鹿砦,击退了中央军张治中(黄埔教官)率领的教导第2师的攻击,并与晋军联合包围了中央军。7月,蒋介石亲赴前线督战。阎锡山发动的曲阜包围战与中央军激烈攻守,陇海线中央军胡宗南奉令率第1师北上增援,西北军在陇海线大筑防御工事,与中央军进入僵持状态。蒋介石显然没有接受朱集车站的教训,坚持在前线的柳河车站指挥车里坐镇指挥,稳固中央军战线。
7月,湖南战事结束后,蒋介石决定自山东津浦线展开反攻,中央军自青岛登陆增援韩复榘。8月初,晋军全线溃败,阎锡山为挽回劣势,出重金收买冯玉祥,支援武器补给,请求西北军进攻徐州。
然而,在郑州附近与中央军对抗的西北军此时已成强弩之末,冯玉祥决定搏命发动最后一击。精锐尽出的西北军攻势猛烈,一度攻下归德等地,双方伤亡在20万人以上。西北军攻势仍被蒋鼎文部(黄埔教官)挡下,筋疲力尽的西北军攻势受创,无法得到同样溃退的晋军支持,结果西北军战败。蒋介石调动三个军加三个师进行反攻,至8月15日,相继攻占曲阜、泰安、济南,晋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山东。
蒋介石决定不渡过黄河追击晋军,而转调主力集中于平汉铁路及陇海铁路,对西北军发动最后攻击。津浦铁路战事结束后,中央军转向陇海铁路,分三路向郑州发起进攻。8月底到9月初,向西北军发动总攻。9月6日,中央军全面攻击郑州,兵分十八路突破迂回西北军阵地,胡宗南第1师深入敌后,截断了西北军后路。9月10日,蒋介石亲征,一日内击溃民权战线正面主阵地的西北军主力。至10月6日,中央军攻占兰封、开封、郑州等地,冯玉祥部退守郑州外围。因阎锡山部撤退,洛阳失守,西北军全面溃败,一路逃出河南,转入晋南。
(石友三)
西北军主力溃败后,善变的石友三败逃河北,宣布中立;西北军猛将庞炳勋被冯玉祥留下断后,部队死伤惨重,投诚蒋介石,并协助中央军夜袭西北军张自忠部,让中央军得以轻松长驱直入华北;冯玉祥则在亲兵护送下只身逃至山西。川军、滇军面对此状,也纷纷表态支持中央,加入追击行列;滇军领袖龙云通电拥护蒋介石,派卢汉、朱旭率军进攻广西,直逼桂系根据地南宁,后因不敌桂军,败退回滇。
在蒋介石的亲自调度下,中央军攻陷洛阳,截断西北军溃逃后路,战况渐渐明朗,但奉系东北军则一直在隔岸观火。此时此刻双方都在试图拉拢张学良,蒋中正以高官厚禄、让出华北地盘相许,并提供东北军出兵华北的军费(先后汇出500万出兵费,另筹公债1,000万元资助东北财政),争取到了张学良的支持。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发出《巧电》,呼吁大战双方停止内战,随即遭到联军的拒绝。两日后,张学良率东北军数万人进入山海关,攻占北平。
(蒋介石与张学良)
10月,中央军攻下陕西等地,重兵包围困在山西的残军败将。10月上旬,张学良占领河北,阎锡山部退入山西,张学良趁势大举接收冀东地区,并呼吁停战。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所部被蒋介石、张学良改编,中原大战结束。
战后,阎锡山由日本人协助出走天津,西北军则被张学良收编接管,反蒋同盟土崩瓦解。张学良以东北军30万人入主华北,势力大增。在这场空前规模的中原大战中,双方共伤亡30余万人,是北伐战争之后,中国最大的内战,战事蔓延冀、鲁、豫、陕、鄂、湘、桂等省,各方投入兵力超过130万。中原大战的后果之一,首先是大批优秀军人的伤亡和广大黎民百姓的流离失所;其后果二,是本来准备剿共的军队被多数调出参战,让中国共产党得以喘息发展;其后果三,是东北军发兵入关,接收西北军的华北地盘,造成了山海关关外防务空虚,亦间接成为日后中国东北在“九一八事变”中沦陷于日本关东军之手的原因之一……
总之,中原大战,是一帮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高级将领及“黄埔八大金刚”大显身手(张治中除外)和一群初出茅庐的“黄埔毕业生”崭露头角的大好时机,也是一场影响国运的残酷事件。
黄埔军校前6期中,以黄埔5期生在这次战争中阵亡的人数最多,例外的是黄埔4期,我竟然没有查到一个在中原大战中阵亡的第4期毕业生。以下是黄埔5期生中的中原大战阵亡者,因为他们阵亡的时间差不多,以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为序:
黄埔5期生中的中原大战阵亡者(五):李芳新(1905-1930),別字:方新,广东五华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不详。
1926年4月,李芳新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受训。11月,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学习。
1927年8月,在南京毕业后,李芳新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军职。
1930年,李芳新在中原大战中阵亡,年25岁。
黄埔5期生中的中原大战阵亡者(六):李国让(1907-1930),字:允恭,湖南宁远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不详。
1926年4月,李国让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受训。11月,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学习。
1927年8月,在南京毕业后,李国让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见习官、排长等职。
1930年6月,李国让随部参加中原大战,在河南贺村作战阵亡,年23岁。
黄埔5期生中的中原大战阵亡者(七):刘国鼎(1902-1930),字:英,湖南益阳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不详。
1926年3月,刘国鼎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受训。11月,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学习。
1927年8月,在南京毕业后,刘国鼎历任国民革命军见习官、排长、副连长。
1930年6月12日,刘国鼎随部参加中原大战,在河南兰封作战阵亡,年28岁。
黄埔5期生中的中原大战阵亡者(八):罗维美(1906-1930),字:侃,湖南浏阳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不详。
1926年3月,罗维美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受训。11月,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学习。
1927年8月,在南京毕业后,罗维美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见习官、排附、排长。
1930年5月16日,罗维美随部参加中原大战,在山东曹县作战阵亡,年24岁。
黄埔5期生中的中原大战阵亡者(九):吕兆熊(1903-1930),湖南华容湖北黄冈人,国民党员;最高职务或军衔:国民革命军第14师第41团第2营第6连连长,上尉军衔。
1926年4月,吕兆熊考入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受训。11月,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第5期步兵科学习。
1927年8月,在南京毕业后,吕兆熊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第14师第41团第5连排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2月,吕兆熊在徐州战役中负伤,伤愈后,任第14师第41团第2营第6连上尉连长。
1930年12月,吕兆熊随部参加中原大战,在作战中阵亡,年27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