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浙东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试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党群关系
来源:余姚史志网   2018-01-19 10:20:40

  一、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浙东区党委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军队同群众关系,当作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来抓。

  把能否开展与做好群众工作放到根据地能否生存与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开始创建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过程中,浙东区党委就十分重视做好群众工作。1942年7月的浙东敌后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上,谭启龙同志作了《目前国内形势与我党发展浙东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方针》的报告,提出把浙东群众与党有过血肉相关的联系作为建立抗日根据地主要基础和条件之一。1942年11月,又专门作出了《浙东区党委关于开展与深入群众工作的指示》,强调指出:“我们要在浙东敌后站稳脚跟,建立起长期坚持斗争的游击根据地,配合全国抗战,我们只有进一步的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工作,建立巩固的群众基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能将广大的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建立起坚强的群众基础,任何困难环境都可战胜,任何困难都可克服。”与此同时,还把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指出统一战线工作基础是广大群众,因此统战工作内容决不是上层应付,必须把广大下层小资产阶级农民等等最大多数群众团结在我们周围,才有我们统战基础,才有力量,才能与人家谈统战。正因为在创立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过程中,在思想上对这个问题重要性认识比较一致,从而为根据地开辟做好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最初过程中,由于在实践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重做好群众工作使我抗日军队很快在三北站稳了脚跟。广大军民密切配合,艰苦奋斗,在同日、伪、顽的三角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仅1942年下半年,我军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大小战斗29次,歼灭顽军大部,取得了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胜利。从而初步建立了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

  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随着根据地扩大,党和军队力量增强,同敌伪顽斗争也更趋白热化。但无论在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中,还是在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政策及建设中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斗争中千方百计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得到根据地人民全力支持,使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得以日益发展壮大,屹立于东海之滨。

  二、在浙东敌后高举抗日爱国旗帜,结成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抗击日、伪,是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基本前提。

  首先,浙东的党组织高举抗日旗帜,沉重地打击日寇,从而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人民的抗日斗志,使浙东人民抗日斗争有了依靠,得到了浙东人民衷心爱戴。当时,浙东人民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有一支真正抗日军队来解救他们,谁能打击日本侵略军,高举抗日爱国旗帜,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热情支持和拥护。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武装一进入三北地区,就立即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在相公殿杨葛殿伏击日寇,两战皆捷,接着在长溪岭,施公山等战斗中又连歼日寇,并在横河同日寇血战了一个半小时等等。从此,沦陷区开始出现敢打日军的抗日军队,极大地鼓舞了浙东人民抗日斗志,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声威,在以后的斗争中,无论是在三北,四明,还是浦东,会稽,我浙东抗日武装,始终是把打击日寇及伪军作为主要军事目标。

  其次,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浙东人民团结在我党周围,共同抗日。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各族人民以及各阶层爱国人士参加的一次民族抗战。因此,浙东区党委自始自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争取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共同联合抗日为重点,以放手发动群众巩固工农联盟为基础,努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尽管这一地区形势复杂,政治态度各异,但由于有抗日救国的共同基础,各方力量都愿意联合起来,团结在我党周围,共同抗日,我党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下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能得到浙东各阶层人民拥护与支持,从而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开展,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再次,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把浙东的抗战变成全浙东人民的抗战。

  宣传群众,提高浙东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是组织发动群众的基础。为此,区党委十分重视这一工作。主要是向群众进行广泛抗日宣传,提高人民抗日情绪。为粉碎敌人的“扫荡”,“清乡”,又运用各种方式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并将日寇在江南、京沪杭、浦东等统治区所犯罪行告诉人民。通过抗日宣传,把人民团结在我们周围。

  组织群众是最好群众工作主要内容。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宣传群众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群众,使之共同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正义事业,在这期间,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群众组织,主要有农会,妇女会,教育会,政工队,自卫队等,以农民、盐民、渔民及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这些群众组织的相继建立,成为我党我军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

  武装斗争是我浙东敌后根据地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是一切斗争的中心工作。而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又是武装斗争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基础。正如谭启龙所指出“在人民抗日情绪日益高涨的条件下,各地方党应积极在抗日保家乡的口号下,组织广泛人民抗日的群众性的武装,做到每个敌后县委成立一个游击队,每区应有脱离生产的半脱离生产的人民自卫队。”依照这一指示,各地将18岁至45岁青壮年组织起来,建立自卫队,在普遍建立自卫队基础上,又将其中积极分子建立基干队和运输队。在此基础上各区、县、地委又成立地方武装,从而形成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武装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形成了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三、在艰苦的斗争中,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各项政策,进行了必要建设,使人民群众各项利益得到了保障。

  一是在政治上,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我党十分重视政权建设,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做好各项工作。开始,我党在各地、各级设立办事处,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保证了我党、我军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944年1月成立了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最高行政机关,1945年1月又召开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浙东行政委员会及临时参议会。从办事处到正式抗日政权建立,在人员组成上,都实行“三三制”。在县、区、乡抗日民主政权中党外人士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并在一些村产生了民主普选的村委员会,通过这种形式,更有利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更有利于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二是在经济上实行一系列政策,千方百计保护人民利益,促进根据地经济不断发展。首先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实行“二五减租”。1943年仅三北基本区就有105个乡减了租,约占全部140个乡的75%。通过减租减息,既使广大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实惠,又使人民群众更加全力支持我们。另外,注重发展生产,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经济利益。浙东地区原属于国民党统治区,后又经日寇扫荡破坏,严重饥荒,时时威胁着人民生活,我党总是想尽办法,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工互助,开垦荒山,买来种子贷给贫苦农民恢复生产。第三,建立合理税收制度。当时在浙东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不堪重负。具体做法是按财产和收入多少征税,废除各种苛捐杂税,规定抗日政府只收粮赋,货物税,坚持一物一税的统一税制,过境只要交一道税,就可以在根据地通行无阻。这一系列政策,同国民党政府形成鲜明对照,减轻了人民群众负担,同时也促进根据地工农商业发展。第四,发行抗币,保护人民经济利益不受损失。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深入,当时流通的伪币与法币迅速狂跌,我根据地人民生活及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也影响了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浙东临时代表大会决定于1945年4月开始发行抗币,并成立浙东银行,在浙东敌后根据地内流通。得到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抗币币值稳定,并在根据地广为流通,很快将伪币、法币挤了出去,成为根据地流通主要货币。

  三是在文化教育上,实行抗战及民主教育,普及群众性新文化。随着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扩大,文化教育事业也体现了为群众服务思想,通过创办各种教育,着力激发民族意识,增强抗战胜利信心,同是还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创办了面向人民大众的通俗报纸《大众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