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回忆,他的上级廖政国(建国后任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平时沉默寡言,但听说这个战果非常高兴。廖政国对三泽被押送到他那里之后的结局也有回忆,但把三泽记做“山泽”。“十时许,二营即将俘获的日军送来了,其中一名重伤的日军军官,身材矮小,满脸横肉上沾着血污。在送来的路上,他躺在担架上,还挣扎着翻滚吼叫,但此时已毫无声息了。经俘虏辨认,正是山泽。”
我方档案中也有其他一些地方把三泽记录为山泽的,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对车桥战役的战果记载中说:“激战一昼夜,攻克车桥镇。并于车桥以西芦家滩对由淮安出动增援之日军山泽大队以歼灭性打击。至13日,共歼日军山泽大队长以下465人(内俘中尉山本一三以下24人)。”
时任新四军1师1团团长廖政国
胡卓然说,从孙老回忆看,仅有少许细节和日方对不上,如3月5日和6日、52旅团和72旅团两处,应当是年代久远记忆有偏差,其他从击毙的具体时间、地点及日军部队番号等全部契合,可以确认是我军重大战果。历史学者顾晓绿认为,综合史料看,这个战果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一直以来战史记录模糊,让这一战果尘封在了历史中。
孙老对三泽评价是“臭名远扬,是日军在苏中的最高指挥官,相当于师长”。胡卓然说,就三泽在日方实际地位来说这个评价略高了一点,应当接近比师长要低一级的上校团长。此人其实是驻守江苏淮阴的日酋,负责与附近的敌后抗日武装作战。
此前这个战果为何一直不为人知?胡卓然认为,可能是因为三泽的“独立步兵大队大队长”这个官衔略低,让人没有意识到他其实也可能是将领。一般而言,日军步兵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营级(实际人数还要多一些),其指挥官大队长很多人以为只是少佐。“实际上,独立步兵大队是旅团直辖的,大队长常有大佐军衔的。”
日本防卫省公开的战斗概述,三泽金夫大佐毙命于车桥的记录
顾晓绿告诉记者,日本陆军的编制也经过一些变迁,如早期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后来在中国战场上大量出现的所谓独立步兵旅团有直辖4—5个大队的,因为旅团长是少将军衔,则其下的大队长常常有大佐和中佐两种情况。
三泽的60大队就是这种直辖的情况。从日方记载其履历看,日军独立步兵第60大队1939年5月7日成立于安徽凤阳县,下辖4个步兵中队,原属于独立混成第13旅团。1942年6月中旬,当时是中佐的三泽金夫接任该大队大队长。
1943年5月29日—7月10日,该大队进行扩编,改为下辖5个步兵中队、1个机关枪中队、1个步兵炮中队。同时,该大队改隶属于日军第65师团步兵第72旅团,三泽继续任大队长。1943年7月27日—8月3日,60大队移动到江苏淮阴,担负日军在淮阴、淮安、泗阳、涟水地区的所谓“警备、治安、肃正”任务,其实也就是和敌后抗日的新四军作战,妄图确保日军在这一带的统治。正是这个大队移至江苏的1943年8月,三泽金夫晋升为大佐军衔。1944年3月5日,三泽率部妄图援救车桥镇的日军,在韩庄被我军击毙。按照惯例,日军军官死后常被“追晋”一级,因此三泽也获得了他最后的晋升,从大佐跻身将官行列。
三泽金夫被追晋为陆军少将的档案
胡卓然说,从以往文史资料看,敌后抗战中战斗规模不大,主要靠零敲牛皮糖频繁打击日军,此前在新四军鲜有击毙日军高级将领的重大战果,车桥战役生俘的日军数量在此前中国军队中也是很少有的。顾晓绿认为,综合日方资料看,不仅可以明确战果的可信性,而且这是比较少有的重大战果,就整个中国战场而言,日军将领都是较少在战斗中被击毙的。
另据记者了解, “七七事变”70周年之际,显示这一光辉战绩的日方档案复制件将在我省纪念抗战胜利的有关展览活动中展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