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
80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目的,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同仇敌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黄埔军校师生是一支重要力量。黄埔师生,包括本校及各分校的教官和学生,参战人数有20余万,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抗敌。有关资料显示,当时有2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着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在中国战区各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
8年全面抗战,有2万名黄埔军校及各分校毕业生血洒疆场,出身于黄埔军校的少将、中将军衔的指挥官有90多人在抗战中为国捐躯。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沉积着多少刻骨铭心的伤痛,浓缩了多少视死如归的抗争,铭刻着多少气冲霄汉的战斗。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80年前的中国大地,投向那些勇赴国难、浴血奋战的黄埔师生……
奋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如果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则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伟大的中华儿女,战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国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面对极其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黄埔师生坚定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凝聚起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前赴后继,奋勇杀敌。
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黄埔师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黄埔师生以顽强的意志,在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阻击着敌人,推动着抗战胜利的进程。
奋战淞沪线。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于1937年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全线进攻,将战火扩大。中国军民奋勇抗敌,“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淞沪会战是八年全面抗战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日军投入兵力30多万人,伤亡4万余人,被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航船20余艘,中国军队投入70余万人,伤亡近39万人,其中阵亡者10万人以上。众多黄埔师生在此役中正式走上全面抗战的历史舞台。黄埔教官张治中先后担任京沪警备司令、中央军总司令。黄埔教官陈诚担任左翼军总司令。顾祝同、孙元良、宋希濂、李延年、冯圣法、陈素农、黄维、王耀武、胡宗南、黄杰、方靖、郭汝瑰等数十名黄埔师生参与战役指挥。在战役中,一大批黄埔将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以劣势装备同优势装备的日军殊死搏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第9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黄埔1期生黄梅兴,第18军67师第201旅旅长、黄埔1期生蔡炳炎,第74军58师174旅旅长、黄埔2期生吴继光,税警总团上校副团长兼第5团团长、黄埔3期生丘之纪,第4军90师270旅旅长、黄埔4期生宫惠民,第54军98师583团团长、黄埔4期生路景荣,第88师262旅524团副团长、黄埔4期生谢晋元,第583团3营营长、黄埔6期生姚子青等为国捐躯。主动请缨到上海参战的黄埔军校教导总队,出征将士7000余人,死伤高达4000人。淞沪会战彻底击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华东地区的工业内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军队的牺牲精神和战斗能力获得了各国军事观察家的高度评价。
搏击大华北。淞沪会战开始后不久,忻口会战、太原会战相继爆发。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将士在抗战的旗帜下走到一起,谱写了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经典案例。国民党方面,黄埔1期生李默庵、彭杰如、刘戡、陈铁、李仙洲等率部在山西忻口地区战斗,多次重创日军。共产党方面,黄埔教官聂荣臻、黄埔1期生徐向前、黄埔4期生林彪等率部在敌后雁门关、平型关一带广泛出击,积极配合友军作战。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设伏歼敌1000余人,首战即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在会战中,第14军85师253旅510团团长、黄埔5期生刘眉生等壮烈牺牲。
保卫南京城。1937年12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号称15万的国军,抗击20万日军精锐部队。黄埔军人王敬久、孙元良、俞济时、宋希濂、沈发藻、王耀武、冯圣法等率部参战。黄埔军校南京本校教导总队成建制地投入到保卫战中。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许多黄埔军人为国捐躯。教导总队第1旅旅长、黄埔1期生万全策,第88师第262旅旅长、黄埔3期生朱赤,第88师264旅旅长、黄埔3期生高致嵩,第87师259旅旅长、黄埔3期生易安华,第88师262旅副旅长、黄埔4期生华品章等壮烈牺牲。
激战台儿庄。1938年春,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李宗仁,指挥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历经月余,歼敌1万多人,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这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高度评价,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在台儿庄战役及其外围战中,出身黄埔的知名指挥官就有汤恩伯、关麟征、张耀明、王仲廉、郑洞国、张轸、潘朔端等,他们或指挥一个方面军,或指挥一个军、师、旅、团,或坐镇中枢、运筹帷幄,或亲率部队冲锋陷阵,为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20集团军直属第23师中将师长、黄埔教官李必蕃,第27军46师138旅旅长、黄埔4期生马威龙,第48军173师副师长、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5期高教班学生周元,第85军89师529团团长、黄埔4期生罗芳珪等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会战大武汉。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纠集100余万兵力,从海、陆、空各方位立体进攻武汉。负责指挥江南地区作战的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司令陈诚,负责指挥江北地区作战的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九战区和第五战区共动用了13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100万人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麓布兵防御,开始了抗战全面爆发后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日军损失最为惨重的武汉会战。大批黄埔师生勇赴沙场,包括10多个军的军长、30多个师的师长均系黄埔军校师生,如关麟征、俞济时、王耀武、胡宗南、李仙洲等。他们指挥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近4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投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第71军军长、黄埔1期生宋希濂指挥的富金山战役和众多黄埔师生参与的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会战中的亮点。特别是万家岭大捷更是抗战中唯一几乎全歼日本整个师团的战役。在会战中,第12军暂编第20师少将副师长、黄埔1期生王桢祥,山东军管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黄埔1期生李大中,第63军153师459旅上校旅长、黄埔3期生钟芳峻,空军第4大队上尉大队长、黄埔8期生李桂丹等为国捐躯。
争夺长沙城。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位于武汉与广州之间的长沙,成为中国阻止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最前沿堡垒。日军第11集团军调兵遣将,集中步兵10万人、陆军航空兵团约100架飞机及海军一部的强大兵力,企图集中打击中国军队第九战区主力。从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军先后四次进犯湖南长沙地区。前三次进攻长沙,均被中国军队击退。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在长沙会战中,任职军长、师长指挥部队作战的黄埔军人有李玉堂、夏楚中、张耀明、关麟征、陈沛、罗奇、覃异之、王耀武、傅仲芳、古鼎华、郭汝瑰等。第37军参谋长、黄埔6期生周名琳,第10军190师副师长、黄埔4期生赖传湘,暂编第2军8师15团上校团长、黄埔2期生刘世焱等壮烈殉国。
鏖战昆仑关。1939年秋,日军为封锁中国后方,阻止中国取道越南运送物资,发动桂南战役。11月中旬,日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国民政府调集4个战区5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为夺取战略要地,黄埔1期生杜聿明率中国军队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作为主力部队主攻昆仑关。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12月30日,第5军经过浴血奋战重新夺回了昆仑关,歼灭日军第21旅团5000余人,包括敌85%的军士军官,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
百团战正太。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日军在华北晋察冀边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1940年8月下旬至12月初,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以及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八路军出动105个团40万兵力、20万民兵,向以正太路为中心的华北敌占主要交通线开始总破击。历时3个半月,史称“百团大战”。左权、聂荣臻、徐向前、陈赓、周士第、倪志亮、程子华、李运昌等黄埔师生参与指挥了这次战役。百团大战极大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给予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迟滞了日军的南进步伐。
远征东南亚。1941年12月,日军轰炸美国珍珠港后,美英两国和中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结成联盟。为保卫滇缅公路和打通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抗击日本对云南和友邻缅甸的入侵,中英两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赴缅甸与美英盟军协同作战,开始了大规模的主动出击。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中国远征军吸收了大批知识青年入伍,其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有1.2万余人,占参战部队军官总数的70%以上,在抗日战争历次战役中比例最高。远征军团级以上的军官有100多人出身于黄埔军校,包括30多位军级将领。在远征作战中,黄埔师生指挥所在部队奋勇作战,创造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等辉煌战例,成功组织缅北滇西大反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远征作战中,第5军200师师长、黄埔3期生戴安澜,第5军96师师长、黄埔3期生胡义宾,第200师599团团长、黄埔5期生柳树人,第66军29师87团团长、黄埔6期生陈海泉,远征军兵站部参谋长兼滇缅警备司令、黄埔7期生李竹林等壮烈牺牲,捐躯异域。
血战常德城。1943年11月初,日军调集7个师团约10万兵力进犯湘西的常德地区,我军集中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约21万兵力迎战。我军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造成敌重大伤亡。12月20日,会战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计毙伤日军4万余人(毙1万余人)。我军伤亡5万余人。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中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参加此役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师级以上指挥官有40余人,如王敬久、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等。第73军暂编第5师师长、黄埔4期生彭士量,第10军预备10师师长、黄埔6期生孙明瑾,第74军58师参谋长兼169团团长、黄埔3期生柴意新等壮烈牺牲。
转战在敌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在八路军、新四军营、团职以上干部中,约有60余人出自黄埔军校。他们率部开进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断开辟敌后战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埔教官聂荣臻率部创建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收复了大片国土,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黄埔1期生徐向前率部挺进平原地带,巩固和发展了晋冀豫、晋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黄埔1期生陈赓率部转战于晋东南地区,巩固、发展了太岳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20师参谋长、黄埔1期生周士第配合师长贺龙,挺进晋西北,参加创建晋绥根据地;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黄埔5期生许光达参加创建晋绥根据地;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黄埔5期生宋时轮创建了雁北根据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官陈毅、项英,黄埔1期生冯达飞、4期生袁国平等新四军将领,创建了苏南、苏北等多处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黄埔4期生赵尚志带领抗联战士转战在白山黑水间,依托根据地开展游击战。敌后的黄埔师生,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1938年3月初,陈赓率领八路军129师386旅参加神头岭战斗,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3月底,徐向前指挥八路军129师主力在邯郸、长治公路的响堂铺伏击日军,取得丰硕战果。1939年11月,聂荣臻部在河北省涞源县黄土岭地区伏击日军,击毙了日军精锐独立混成旅中将阿部规秀,引起日本朝野巨大震动。中共黄埔师生在敌后战场英勇抗日,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牵制、消耗了大量在华日军兵力。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黄埔1期生左权,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黄埔4期生袁国平,赵尚志等为国捐躯。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黄埔师生奋勇作战、顽强拼搏、赴汤蹈火、不怕牺牲,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正是由于他们以及千万抗战勇士的牺牲,才换来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来源:《黄埔》杂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