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抗日战争兵器
来源:中华冷兵器   2023-01-11 09:43:51

  在抗日战争中,战场上中日两军仍然把战刀和刺刀作为主要武器配备,并且频繁发生大规模刀对刀的白刃战,这个例外是由中日双方的装备水平、战术思想和军队传统等决定的,白刃战也成为中日军队间技艺和意志更为单纯的较量。

  抗战初期,我军对大刀这种落后兵器的认识也有过一些曲折。如1939年前后,因为部队发展很快,新四军军部修械所奉命停止仿造步枪、刺刀,专门生产大刀和长矛。

  不久叶挺军长发现这种情况后,下令恢复步枪和刺刀的生产,他说:“敌人使用飞机大炮,我们却用大刀长矛,这不是白白送死,让敌人取笑我们?”不过,大刀的生产后来并没有停止,因为只有它的产量和成本才足以迅速武装新编的部队,而对于严重缺乏枪械和弹药补给的老部队来说,它也是战时的重要补充。

  新四军各师始终都把大刀作为军事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从师首长到普通战士,人人都熟习大刀,这在后来的多次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八路军、新四军在大刀的使用战术上相比国民党军队更加灵活。

  他们常用的一种战法就是一把大刀加上一支驳壳枪,远者枪打、近者刀砍,日军虽然训练有素,但在近距离混战中因不能随便开枪,面对刀枪俱下的局面,反而居于下风。这种战法比单独拼刺刀或劈大刀要上算得多,在与日军的白刃战中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不很普遍,因为有条件用驳壳枪的只有指挥员和警卫员等少数人。

  普通战士常用的则是大刀加手榴弹的组合。阵地打阻击时先将敌人逼进30m左右的近距离内,然后集中投掷一两排手榴弹,待敌人遭到一定程度的杀伤后,再打上一两个排子枪,当敌人的进攻被彻底打乱甚至开始败逃时,战士们再跃出战壕,用大刀和刺刀来收拾残敌。

  当和敌人近距离拉锯战时,常采用3人战斗小组的形式,3人分执步枪、手榴弹和大刀,相互配合,远了开枪打,稍近时投手榴弹,再近就用刀砍。进攻时也是先集中投掷手榴弹,将敌人逼出据守的工事或院落,然后迅速接敌并将敌分割,使敌人的重火力不能发挥,再以大刀与其肉搏。

  战刀的作用

  中国军队的大刀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补充武器装备和抗击敌军的作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武器的严重匮乏,大刀的冶炼和锻造工序比较简易,加工成本低廉,因此便于军队甚至民间生产制造,极大地补充了抗日军队的武器装备。

  在抗日战争中白刃战一直是中国军队经常进行和擅长的作战模式,大刀作为白刃战主要武器几乎在战争中贯穿始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1933年3月的长城抗战中,西北军系二十九军在赵登禹将军指挥下浴血奋战喜峰口,扬长避短,发挥大刀优势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共歼敌5000余人,粉碎了敌人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

  日本报纸当时登载:“自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更有旋律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诞生并迅速风靡全国,为抗日军民争相传唱,鼓舞斗志。

  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和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二十九军再次用大刀的神勇向日本帝国主义显示了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浴血拼杀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除西北军装备大刀外,红军第五军团也有著名的大刀队,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也曾使用大刀,385团5连长“猛子”曾贤生率领大刀队与敌人浴血战斗,最终与敌同归于尽。

  即便是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最好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在昆仑关战役中也多次与日军展开激烈白刃战。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抗日各军的大刀队充分发挥大刀对刺刀的劈砍优势,在白刃战中具有更大杀伤力,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部队。

  在血与泪写成的抗战历史中,中国军人凭借手中大刀和坚强意志创造了奇迹,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高举大刀的勇士成为中华民族的感动和骄傲,大刀也成为中华儿女团结统一、抗击侵略的象征,大刀精神成为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和无数英雄儿女一起铭记在国家和人民的记忆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