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日英雄谱》之八路军一一五师的英雄们
来源:   2015-06-26 09:37:08

  过秦楼

  八路军第115师抗战追怀

  ■丁增义

  秋水萧萧,夜来风疾,黄土鸿沟巉堑。东夷铁骑,漫卷狼尘,虎视太行西犯。孤景最是凄凉,断壁残垣,暮阳悲染。念神州兵劫,山河支碎,月沉星黯。

  休说那、举目沉沦。炎黄赤子,北望红都边陕。狂飙怒起,奋力儿郎,虎旆劲挥雄胆。梦指高原,骋谋三晋冈峦,沂蒙亮剑。待硝烟散尽,塘报飞来醇酽。

  碧血染关山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重温战史,八路军第115师的抗日征程,与“关山”紧紧相连。北起五台,南下江淮,西跨同蒲,东抵沧海,全民族抗日的战鼓擂响后,处处可见115师官兵与日寇搏杀的身影;从首战平型关到挥师沂蒙山,晋北到鲁南的广袤土地,到处是八路军将士血战的沙场。

  1937年的晋冀鲁豫,狼烟四起,满目疮痍。就在沦陷区人民最无助的时候,115师官兵策马东行,衔枚疾进,转战华北,策应华中,直插敌占区,创建根据地。“广阳、午城、井沟的连战皆胜,汾离公路的三战三捷,樊坝、梁山的诱围聚歼,泰西陆房的顽强突围,白彦、天宝山的反复争夺,抱犊崮、沂蒙山的粉碎‘扫荡’……”罗荣桓元帅在《血战敌后的一一五师》书序中的回溯,重温的是胜利,传递的是信心。

  先烈壮举撼天地,应记碧血染关山。不能忘记,老爷庙前浴血奋战的印迹;同样不能忘记,大青山中宁死不屈的背影。日本侵略者的“蚕食”“清剿”和疯狂“扫荡”,摧不垮边区军民的信念,只会得到更加猛烈的反击。

  穿过疾风暴雨,闯过重重关山,东进的铁流冲破黑暗,迎来的必然是胜利的曙光。

 

  何万祥:战士的旗帜飘扬虎山

  沂河之源,有先烈的事迹流淌;山东屋脊,有英雄的旗帜高扬。

  地处鲁中的沂源县,群山环绕,连绵起伏,坐落于该县石桥镇的万祥山,因状如卧虎,又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老虎山”。虎山之巅,确有虎将长眠。八路军第115师教导2旅的英雄连长何万祥,就牺牲在这里。

  走进沂源县烈士陵园,“革命烈士何万祥之墓”就在举目可及之处,122字的碑文,概括了何万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13年革命生涯,经历大小战斗400余次,先后5次负伤,3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简短的履历里,满是闪光的数字,让观者动容,令闻者震撼。

  “何万祥自小给地主放羊喂牛,受尽磨难,16岁时,他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陕甘工农红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他个子不高,站队时常在排尾,但机智勇敢,作战时总冲锋在前。”据沂源县委党史办主任武善锋介绍,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刚入党不久的何万祥被选入“渡河先遣队”。过河后,他带头冲向地堡,在号称“攻不破的黄河防线”上炸开一个缺口。战役胜利结束后,他被表彰为渡河英雄。

   战斗让英雄成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何万祥所在部队被编入八路军第115师,他随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平型关一役,115师官兵与日寇短兵相接,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敌汽车10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食品、衣被,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当时,一线冲锋的身影里,就有何万祥。

  “与日寇的浴血战斗,让何万祥从一个勇敢的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沂源县人武部政委李孝东感慨地说。1939年夏天,已担任副连长的何万祥,随所在部队挺进鲁南创建抗日根据地。《沂源县志》记载的两次战斗,将他的战斗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1943年1月21日,何万祥带领53名战士在城北门阻击从马头镇增援郯城的400余名日军。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他率部同敌人展开白刃战,顽强打退敌人的4次疯狂进攻,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同年11月19日夜,何万祥率24名突击队员化装成群众,巧妙打开赣榆城门,接应主力部队顺利入城,毙伤俘虏日伪军甚众。

  1944年春,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侵华日军完全陷入战略被动。然而英雄连长何万祥,却不幸牺牲在抗战胜利的前夜。3月25日夜,鲁中军区组织讨伐“铁杆汉奸”吴化文,何万祥在率部进攻大泉庄虎山山顶的伪军炮楼时,喉部中弹,壮烈牺牲,生命的指针永远定格在了29岁。

  壮士以身殉国家,军民同悲悼忠魂。为了纪念何万祥,山东军区将他生前所在连队命名为“何万祥连”,当地抗日政府把他的牺牲地“老虎山”改名为“万祥山”。英雄的逝去,激起的是军民痛击敌寇的怒火。次年5月,日军第53旅团旅团长吉川资,被击毙于万祥山下的石桥镇内。

  硝烟已散尽,记忆未淡忘。信步于今天的万祥山顶,昔日围墙、堑壕、碉堡的遗迹依然可辨。遗址中央,“何万祥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放眼四周,满山翠柏,树木蓊郁。石桥镇镇长刘峰告诉笔者,何万祥烈士牺牲后,每年清明,周围群众都会自发前来祭奠,在山上种植松柏。当地村民说,每到秋时,漫山黄栌红叶遍染,既如英雄血,又似战旗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瞻仰、缅怀先烈。

  伫立俯瞰,山腰处,挑角飞檐的何万祥纪念馆已经开工,即将拔地而起;凝神细听,山风飒飒掠过耳畔,仿佛在日复一日地高声咏唱:我们记得在西北高原上,你离别了你的牛羊,走进毛泽东队伍,从此一生在战场……你这战士的旗帜,不幸牺牲在大泉山上。可是你永远活在咱心上,我们的连长啊何万祥!

  

  王立人:大青山上埋忠骨

  镜头定格历史,照片勾起回忆。

  在1982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二册中,收录有一张摄于1939年8月2日的老照片,照片反映了当日发生在山东的梁山歼灭战的场景。是役,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大队,消灭日伪军400余人。这张珍贵历史照片的拍摄者,就是时任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的王立人。

  “王立人同志是天津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他1939年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后,一直随115师机关转战四方。”说起烈士的事迹,68岁的临沂市费县党史办原主任张乃军如数家珍。

  从县城驱车一路向北,便来到了昔日硝烟弥漫的主战场——大青山。这里是蒙山主峰东麓,地势险要。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这一地区就成为沂蒙根据地的中心地带。眼前,“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如剑矗立,纪念广场上陈列的王立人烈士的雕像,依然保持着据枪瞄准的战斗姿态。

  据费县县志记载,1941年11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日伪军5万余人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大“扫荡”,企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歼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11月29日晚,日军调集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及各据点的日伪军5000余人,从多地向大青山地区长途奔袭、分进合击进行“清剿”。“当时我方陷入包围圈的有很多是非战斗人员。”从时任115师政治部勤务员王汇川老人的描述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黑云压城般的危急和紧张。

  这是王立人的最后一战。战斗在30日的拂晓打响。萧华将军夫人王新兰的回忆资料,为我们勾画出英雄留存于世的最后细节:发现大青山为敌人所控制后,王立人立刻率部向黑峪村方向突围,在五道沟附近,他安排王新兰和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在土坎后隐蔽,自己前出探路,早已埋伏好的敌人用机枪扫射,王立人中弹牺牲……

  王立人的侦察和掩护探明了敌情,吸引了火力,王新兰等人即刻分散突围,大部分同志成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此役,我方有300多人永远长眠在了沂蒙山区。他们的英勇牺牲,掩护了更多的同志成功脱险,为抗日斗争保存了有生力量。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高度评价这场惨烈的战斗:“一场壮烈的拼杀换取了几千人转危为安的空前胜利。”

  巍巍青山绵延天际,串连起永不磨灭的烽火记忆。如今,这座伫立在薛庄镇马头崖乡李行沟战斗遗址上的纪念馆几经扩建重修,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 忠:徒骇河水祭英魂

  时值仲夏,麦浪金黄,道路的一旁,徒骇河水静静流向远方。

  来到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的铁角李村,入目是一派宁谧的乡村景象。然而,74年前,这里却是蹄声阵阵,枪弹如雨。八路军第115师教导6旅的官兵们,就是在这片广阔平原上,和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杀,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时任旅政治部主任的杨忠,就是在这里壮烈牺牲,血洒疆场。

  淄角镇烈士陵园位于镇北,园中杨忠烈士的墓碑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分外醒目。“杨忠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他既深入敌营搞统战工作,也浴血奋战和鬼子拼命……”当地村民董学贵看护陵园已经十二年,每逢有人参观祭扫,他都会认真介绍烈士的事迹生平。

  在教导6旅官兵眼中,杨忠堪称“文武双全”。既有写诗作文的本事,善于鼓动大家的战斗热情,也有勇猛无畏的气概,每遇战事冲锋在前。几番找寻,笔者见到了一份1940年5月杨忠在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战士要为鲁北抗战血洒疆场,肝脑涂地!要把我党的红旗插上黄河岸!插上鹊山之巅!”英雄发出的战斗号召,字字有力,句句铿锵。

  转业军人、惠民县物资局退休老干部李光龙的回忆,清晰地勾勒出杨忠烈士人生的最后一次冲锋:1941年9月4日,在第三次尝试打通冀鲁边区和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教导6旅政治部机关、一营驻地夹河村和三营驻地陈牛庄被日寇多面包围。部队突围时,机枪手中弹牺牲,杨忠拿过机枪,一下撂倒多个鬼子,掩护队伍冲出。在突围至陈牛庄时,部队再次被围,撤离途中,杨忠遭日军阻击,不幸中弹牺牲。

  英雄血沃鲁北,功绩永续流传。1941年10月13日,115师政治部发出电报,向总政治部报告了惠民夹河战斗的情况。电文写道:“二纵队到冀鲁边区,他(杨忠)即任支队司令,辗转鲁北,坚持鲁北反扫荡战争,他在战士和群众中具有高度的威望,对鲁北根据地之创造,建树无数功勋……”之后不久,惠(民)、商(河)、济(阳)三边县委共同在淄角建立了烈士陵园,将烈士遗骨迁入安葬。1946年12月,为纪念杨忠烈士对开辟鲁北新区作出的巨大贡献,冀鲁边区还决定在他率部开辟的游击区新设置一个县,命名为“杨忠县”。

  惠民的群众没有忘记英雄。走进陵园西侧的纪念堂,村民们自发送来的鲜花和祭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董学贵说,虽然陵园地处偏远,但这么多年来,清明时节前来拜祭烈士的人群,从来没有间断过……

 . 

  八路军第115师

  ■彭玉龙

  八路军第115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先后参加创建晋察冀、晋西南与晋冀豫及山东等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8月25日,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及红军第74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辖第343、第344旅及直属部队,全师共1.55万人。10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八路军团以上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处)名称,聂荣臻任师政治委员(后罗荣桓),罗荣桓任师政治部主任。

  1937年9月25日,林彪、聂荣臻指挥第343、第344旅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10月28日,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太原,第115师师部率第343旅与第129师共同打击沿正太铁路及其南侧西犯的日军,取得广阳伏击战的胜利。

  11月8日太原沦陷后,第115师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分兵打击日军,创建抗日根据地。师部率第343旅随八路军总部南下,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率师直属队及党政干部约3000人,留在五台地区,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2月,第344旅转属第129师指挥,先后参加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反“九路围攻”、反“扫荡”作战和反顽作战。1940年2月,第344旅编入八路军第2纵队,仍保留第344旅番号。4月,第2纵队进抵冀鲁豫边区,随后南下豫皖苏边区,7月与新四军第6支队(欠第4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

  为加强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陈光、罗荣桓率第115师主力陆续向山东进军。至1939年底,完成了开辟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打通了鲁南与鲁中、鲁西区的联系。

  第115师主力入鲁后,部队迅速发展,至1940年10月已达7万余人。1941年8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山东纵队归第115师指挥。11至12月,第115师同山东纵队在沂蒙山区粉碎了日伪军5万余人的“铁壁合围”大“扫荡”。1942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第115师指挥。

  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第115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仍保留第115师番号),实行一元化领导。

  第115师从1937年8月至1943年春,先后在山西、察哈尔、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抗击日军的进攻,反击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封锁,不断开辟、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共作战3840余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