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八路军第一枪”的来龙去脉
来源:今晚报   2015-06-27 11:01:52

  戴玉刚

  

  刘贵福

  2013年,美国一位名叫徐林的枪械收藏家带着一支老式步枪,请教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是否是八路军制造的第一支步枪?枪械专家几经鉴定,认定这就是1939年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产地是延安。

  鲜为人知的是,这支步枪的设计师刘贵福,就是华北第一兵工厂的第一任厂长……

  “无名式马步枪”源自延安

  193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延安陕甘宁边区举行工业展览会。在展品中,出现许多新奇的展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支新式轻型步枪。这支步枪是陕甘宁边区枪械修造部领导人刘贵福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游击战的要求设计的,其特点是短小精悍、轻巧实用。因展出时还未来得及命名,展览会就标了个“无名式马步枪”。

  当时,刘贵福设计出马步枪的总图和零部件草图,和孙云龙一起制作模具和图样,由梁松方负责制图,孙云龙和曹嘉仪负责钳工,张庆森主攻机械加工,刘先惠专攻样板和量具的检验,冉瑞峰用核桃木制成精美的枪托。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无名式马步枪”研制成功,刷新了中国人自主设计制造步枪的历史。

  当时,延安《新中华报》报道了有关这支枪的新闻:1939年4月底,军工局决定将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迁至安塞县郝家岔村单独建厂造枪,改为军工局二厂,对外称边区机器二厂,专门生产“无名式马步枪”。到1939年5月,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无名式马步枪”,进行寿命试验时打了200发子弹,证明效果良好。因子弹缺乏,叶季壮部长说:“不用再打了,挺好,就这样生产吧!”“无名式马步枪”月产量最高达到70支。毛泽东同志当时去参观展览,手拿新枪比试一番后称赞地说:“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了!枪造得很好,也很漂亮,要创造条件多生产,狠狠打击日寇。”

  5月12日晚,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工业展览会闭幕式,按照“制造精巧、合于当前实用;对国防工业有特殊贡献;对边区工业有特殊贡献”的评判,将“无名式马步枪”评为甲等产品奖,边区机器厂被评为特等奖单位,刘贵福等50人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并代表劳动英雄在大会上讲话。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给刘贵福:“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1940年9月,朱德陪同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到工厂参观。听说这种新式马步枪是这间工厂自行设计和生产时,很是惊喜,赞叹不已。朱德说:“边区的工人有不少天才,将来一定会有不少专家、工程师和斯达汉诺夫工作者。”

  1977年7月后,“无名式马步枪”的三棱刺刀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综合馆展出。

  八路军的“八一式”

  1939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派一批干部和技术骨干,支援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并命令刘贵福、刘先惠等组成300多人的工人行军营。刘贵福任三连连长。

  1939年10月,刘贵福背着一支无名式马步枪到达军工部,先后担任军工部技师、军工部一所副所长,并受命改进无名式马步枪。

  当时刘鼎调任军工部长,看到刘贵福的设计,赞赏之余想起和刘伯承的一段往事。那是20世纪20年代,刘伯承在苏联东方大学学习时讲道:“有些国家单纯追求步枪的射程,把枪管搞得很长,很笨重,结果是射程越远命中率越低。”刘伯承认为,步枪是一种近战武器,只要能在200米以内射击准确就行,越轻越灵巧越好。刘鼎按刘伯承的想法,又根据山地游击战特点,提出新的步枪设计方案,由刘贵福负责设计试造。刘鼎后来回忆说,当时军工部用手工造的枪尺寸不规则,许多零件不能互换,各厂造的步枪型号、规格也不尽相同,性能各异,产量少、质量差、成本高,常常在战斗中发生故障,甚至伤害自身。怎样把各个军工厂制造的不同规格的枪支统一起来,零件可以互用,实现步枪制式化,这是当时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1940年8月1日,刘贵福制造出一支新式步枪。这种枪吸收无名式、捷克式、中正式、三八式以及汉阳造等步枪的优点,长度比一般步枪略短,比马枪稍长,取名为“八一式马步枪”。枪的刺刀紧紧连在枪口处,平时折叠在枪杆下不会丢掉,肉搏时能迅速脱钩弹出展开。枪重3.36公斤,口径7.9毫米,射击准确,刺刀锋利,枪体轻巧坚固,外形美观。

  刘鼎和刘贵福背着新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看后十分满意。彭德怀拿着枪边看边做刺杀动作,连说:“好枪,好枪!”在场的徐向前副师长背上枪就不肯放下,笑着说:“我当兵能背这种枪,不吃饭也高兴!”刘伯承更是欣喜地对他们说:“我和刘鼎在苏联就曾想造出好枪,今天你们造出来了,真是太好了!”彭德怀当即令军工部迅速组织统一批量生产,实现八路军步枪制式化。“百团大战”时部队战士拿到这种枪,使用效果比“三八式”好,很受欢迎。

  造枪奇才刘贵福

  刘贵福,1908年出生于山东宁津县,因家庭贫寒读不起书,只能到当地学堂偷学认字,一学就是4年。1923年,15岁的刘贵福外出谋生,在北京西北边防督办公署修械所当学徒。说是学徒,其实是打杂干零活,这样干下去什么手艺也学不着,怎么办?“偷学”。晚上一有空,他就跑到工作间,从窗口爬进工房,观看师傅加工零件,从中学到不少手艺。后来他又到山西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从事机械修理和制造,为以后设计制造新步枪奠定了基础。

  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痛击日寇的消息使刘贵福看到希望,他联系了4个人要去解放区,可临走的那天变成了16人,这16人后来都成为八路军枪械制造界的翘楚。

  延安当时有所兵工厂,是从吴起镇红军兵工厂迁去的,厂址最初设在离延安城南15里的柳树店,因此又叫柳树店兵工厂。该厂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支,以武装部队、支援抗日战争。

  这一年,刘贵福到临汾刘庄八路军办事处时,碰到一位名叫赵国强的人,他说延安兵工厂招收造枪工人。有了这个接触,他们一行16人经彭雪枫、杨立三介绍,朱德总司令批准,到了柳树店兵工厂。在延安期间,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中央对刘贵福的待遇很优厚,每月津贴28元,其他技工津贴是18元,当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津贴才5元。这令刘贵福非常感动,把所有的干劲都用在工作中。当年,日军飞机轰炸延安,上级批示研制防空武器。延安没有炮,也没有造炮的能力,只有把机枪改成高射机枪。刘贵福等人把库存的两挺马克沁机枪经过加工支架,重新设计全新的三连环型瞄准具和方向、高低转动机,改进发射结构,改造成高射机枪,这一切只用了6天。因性能良好,枪身油漆还没干,就连夜送往延安。第二天清晨,两挺高射机枪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挺立在清凉山和宝塔山上,开始保卫延安。

  1950年4月,中央重工业部华北兵工局下令兵工一厂、二厂合并,改称第一兵工厂,成为上党的大型兵工厂,华北重要的军工基地之一,刘贵福任厂长,开国少将张贻祥任政委兼副厂长。刘贵福一生负责枪械弹药生产制造的技术指导,为我国兵器工业特别是枪械制造技术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刘贵福在北京因病逝世。 (摘自《文史月刊》)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