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觉醒和团结
来源:《团结报》 作者:卢毅   2025-09-06 11:38:14

  【精彩提要】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曾指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历程,对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国古代缺乏国家观念和近代民族意识。梁启超认为:“盖数千年来,不闻有国家,但闻有朝廷。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他因此最早提出和宣传“中华民族”的观念,并解释:“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开始倡导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1919年,由于巴黎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近代民族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作家孙伏园曾说:“中华民族这个词儿,我们最近几年才用。家弦户诵的《义勇军进行曲》里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再往上计算,也不会早于‘九一八’前后。这就是说,一直到了全民族被外寇侵略的时候,我们才更清清楚楚的自觉,我们实在是一个民族。”历史学家吕振羽也描述,“‘九一八’以前,在半殖民地与半封建之社会的基础上,中国民族与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半殖民地性的作用,却采取一种波纹式的运动方式,并没有真实的被形成。自从日本帝国主义想开始灭亡全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和民族意识,便跃入了急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加紧,这种过程便加速的进行着”。这些都点明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意识的加速觉醒。1935年9月17日,即九一八事变4周年的前一天,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均触及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当时正值华北危机日益深重,“爱国三问”大大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但总体上,这一时期中华民族意识的建构主要局限于工人、知识分子、学生、市民等城市阶级阶层,遍布在广大农村的农民群体仍未完全觉醒。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差别烧杀抢掠,中华民族意识终于全面觉醒,“中华民族”观念也获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丰子恺当时便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于农民的这种民族意识觉醒,平民教育家晏阳初1937年在《农民抗敌底发动》一文中深入分析:“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中。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才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延烧的战线,才激动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全性和不可分性。生则俱生,死则俱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显而易见,他将七七事变视为“民族自觉史”的真正开端。

  以上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恰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

  如果中华民族仅是觉醒但不团结,仍然无法取得抗战胜利。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历次斗争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内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孙中山曾痛言:“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毛泽东也尖锐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但随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这种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淞沪会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看到,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军,不管来自何方,都抱有以死守土之精神。他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地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巴金也表示:“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的。‘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二人都注意到了“团结”这一全民族抗战的主旋律。

  1937年9月18日,从天津迁至汉口的《大公报》复刊号发表《九一八纪念日论抗战前途》社评,对团结抗战大加赞赏:“现在不但是国民党阵营内全国军人,一致奋斗,不屈不挠,就是新编第八路的朱德彭德怀各军长的部队,也完全在同一的精神与信念之下,为祖国效死”“这样精神统一,这样牺牲壮烈的对外战争,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10月,晏阳初也在《大公报》撰文指出,“这回是整个的中国民族,为争民族生存而一致对敌的全民战争;它包含着民族自觉的深刻意义,蕴蓄着国家整全不可分性的庄严气魄,而且呐喊着‘要死大家死,要活大家活’的齐一挺进的军歌!”都强调团结御侮的一致性。

  全国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也一再指出,这次抗战“空前地巩固了中国内部的团结与统一”,使“全中国人有了一个空前伟大的团结,这也是过去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对抗战以来的形势作了基本总结,其中写道:“十六个月来的抗战,是我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伟大历史事件,造成了我中华民族空前未有的团结和进步:长期受外敌压迫的民族抬起头来了,分裂的国家政权统一起来了,对立的党派携手合作了,互相斗争过的军队变成统一的国民革命军了……在抗战烈火中,旧的阻碍进步的和分裂国家的屏障是在破坏着,团结四万万五千万人民为一个统一力量的过程和民族自强的新生命是在生长着。”同样凸显了“团结”这一主题。

  1939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两周年,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以《这一天》为题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我们也能迅速的现代化,迎头赶上去。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充满了对中国从“一大盘散沙”到“有血有肉”变化的喜悦。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

  深入分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之所以能形成,端赖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时期居留中国的德国汉学家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首倡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此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1935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立即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推动者。1936年8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四万万五千万人的中华民族,终会有一天在地球上的东方,雄壮地站起来……让我们的敌人在我们的联合战线面前发抖吧,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同年10月,毛泽东领衔致电国民党表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只要贵党政府决心抗战,红军愿作前驱,并誓与你们合作到底。”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的呐喊,表达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真诚态度。12月,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慷慨陈词:“寇深矣!祸亟矣!同胞们,起来,一致的团结啊!我们伟大的悠久的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在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中共中央又提出:“在国共两党彻底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毛泽东反复强调:“一切共产党员须知:我们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必须坚持这个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应该是始于团结,终于团结,团结是全国人民抗日的基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开始反共,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最终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毛泽东1938年曾言:“假如没有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建立与坚持,如此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发动、持久与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一百年来受人欺凌,侮辱,侵略,压迫,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那种难堪的奴辱地位,是改变过来了。”此处的“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无疑是对前面提出中华民族“终会有一天在地球上的东方,雄壮地站起来”的回应,是第一次喊出这样响亮的口号。

  历史证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团结报》2025年9月4日 第8版 作者:卢毅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