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八路军全歼日军五井战役被誉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来源:大众网   2015-09-01 09:05:29

  全歼日军,五井战役被誉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战后我军因妥善安放敌人尸体收到对方感谢信,此次战役对提升军民士气作用巨大

  

  1939年10月25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临朐县五井镇取得了全歼日军30余人、击溃伪军300余名的重大胜利。《大众日报》于1939年11月3日发表了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誉称五井战役“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山东抗日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8月30日,记者重新走访了五井战役的发生地点,并采访了当年的参战人员、送水游击队员和经历的村民,揭开了这场76年前著名战役的神秘面纱。

  现场 北门残留些许痕迹

  8月30日,记者前往临朐县五井镇五井西村,找到了临朐县政协文史委特邀文史委员许心安。今年69岁的许心安,退休前为五井镇副镇长。多年来在五井镇生活,许心安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多年来,他致力于对五井战役的研究,并应邀编写《临朐文史资料》、《临朐村镇志略》等书物。

  许心安告诉记者,解放前,五井镇四周有五六米高的石头围墙,四面各有一门,以东门建得最为高大,东门和北门之间还有一座小型炮台。五井战役的发生地点集中在东门、北门、五井镇南300米处的莲花山,以及莲花山东北山脚下的一片坟地。

  8月30日,记者对这四处地点,分别进行了探访。时光飞逝,五井东门和坟地都已经建造了新房屋,丝毫看不出过去的痕迹。在莲花山上,杂草丛生,一座新建的莲花庙安静地坐落在山顶上。“当时五井战役发生时,是一座旧的莲花庙,规模要大很多。”许心安说,我军与日寇肉搏激战、将日军尸体摆放横陈,都发生在莲花山顶上。

  这四处地点中,唯一还残留些许当年痕迹的,便是五井北门。虽然当年高高的城墙和城门早已不在,但是在城门往北,便是一条狭长的小道,小道两侧的石墙,都是当年留下来的旧物。经过岁月的打磨,青石已经变得光滑圆润。小道通往一座“五井桥”,便是当年与日寇激战的“通济桥”,在这座桥附近,原本是激战的一片沟谷,如今早已变成了茂密的树林。许心安说,解放前,这个地方是一个集市,人来人往十分繁华。如今,这里鲜有人踏足,早已杂草丛生。

  枪响 敌人集中兵力突然袭击五井

  重新踏足当年的战役发生点,已经基本找不到当年战争的痕迹。然而,五井战役却并没有被历史遗忘,许多历史刊物上,都不难寻觅关于这场战役的印记。

  据历史记载,关于这场战役发生的原因,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五井镇节节胜利,引起了日寇的恐慌。五井镇在临朐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地处峡谷出口的丘陵地带,东邻弥河平原,西、南、北三面山峦起伏,东西延伸的峡谷里有一条公路,是一个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战略要地。

  眼看一支队发展迅速,惊恐不已的日寇选择了进行突然袭击。1939年10月25日凌晨2时,日军30余人、伪军300余人,在日军中队长木莫的带领下,向五井镇发起了突然袭击。这场战役,也就是被历史铭记的五井战役。

  1982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潍河怒涛》一书中,时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的钱钧,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回忆。

  10月25日凌晨,村外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听到枪响之后,钱钧爬到了东门门楼,看到一大片日军、伪军正在向东门运动。村东的莲花山制高点也已经被日军夺占。钱钧一边命令骑兵连火速派人到茹家庄向司令员马保三汇报,一面积极商议作战方案,最终决定,由二连抽一个排牵制日军兵力,一连和二连的两个排集中火力猛攻伪军,骑兵连作为机动部队,独立营为预备队。待击溃伪军后再集中兵力对付日军形成合围,争取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初捷 伪军受到夹击狼狈逃命而去

  天渐渐亮了,伪军见东门强攻不行,便试图借着村北的一条大沟作为掩护,迂回到北门实施偷袭。借着炮火的闪光,钱钧与战友很快弄清了敌人进攻的阵势:东门是日寇,北门和炮台处是伪军。很显然,敌人想依靠火力的优势,相互策应,一举得手。然而,他们没想到,这给了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据《临朐村镇志略》记载,营长李福泽到北门时,进攻的伪军已接近到围墙跟前。他当即命令副连长鲍汉源带一个排出了北门,向敌侧翼运动,同时组织战士在围墙上喊起话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本来士气就低落的伪军,在政治攻势面前显得更胆虚气怯。但在伪军官的威逼和火力掩护下,仍继续向我军逼近。

  看到伪军仍继续攻击我军,一支队的战士愤怒了,阵阵排枪射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纷纷爆炸,伪军被阻击在围墙下。双方正在僵持,敌人的侧后突然枪声大作,我军的迂回部队开火了。伪军受到夹击,一时乱了阵脚,抱头鼠窜。

  在《潍河怒涛》中,钱钧回忆道:“这么多伪军是如此不堪一击,我们当时也感到意外。事后得知,原来一名伪军大队长当场被我击毙,伪鲁南警备军的副司令王德平也负了重伤。树倒猢狲散,眼看当官的非死即伤,伪军抛下日寇和一百二十多具尸体,一轰而散,狼狈逃命而去。”

  反攻 不到一小时重新夺回莲花山

  伪军逃走后,只有日军在莲花山至五井东门和莲花山北麓一带。担任进攻的敌人已越来越无力,被迫退回到山顶。此时,机炮连赶到,钱钧与战友得到了益都、临朐的敌人已无兵力向五井增援的可靠情报。于是,钱钧下达命令:立即出击,夺回莲花山。

  为彻底干净地消灭敌人,钱钧重新进行了兵力部署:临朐县独立营迂回到背后切断敌人的后路;机炮连在南门外监视莲花山上的敌人,并配合一营进行炮击;一、二连以最快的速度向莲花山运动;一营长带领一连正面进攻;二连从敌后进攻。为确保以绝对优势歼灭敌人,传令三连一个排留守,两个排前来增援。

  “炮弹不停地落在敌人据守的山头上,大庙里。在炮火支援下,李福泽营长带领一连战士一跃而起,巧妙地利用地形,迅速接近山头。”这是临朐县档案馆有关战役的资料记载。

  战斗开始后,一连向山上冲去,敌人凭借有利的地势、精良的武器负隅顽抗。赶来增援的三连,从南北两面向莲花山东侧高地发起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穷凶极恶的日寇端着刺刀,嚎叫着向我军反扑。一场肉搏战在山头展开了。

  我军战士勇猛冲杀,不到一个小时,五井的制高点莲花山重新回到了我军手中。日寇丢盔弃甲,夺路逃窜,简直成了丧家之犬。

  大胜 不到20分钟歼残敌

  “决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我立即下达了穷追猛打,聚歼顽敌的命令。战士们奋勇争先,紧紧追赶,将敌人团团包围在莲花山东北山下四五百米处的一片坟地里。”《潍河怒涛》中,钱钧在取得莲花山之后,决定下令对敌人进行穷追猛打。

  敌人在坟地里突围无效,援兵不来,预感到末日来临,便凭借坟包、树木进行垂死挣扎。首先冲进坟地的是距敌较近的三连指导员带领的突击队员,他们从北面冲进坟地并占领了一个较大的坟堆。由于坟地开阔,地形平坦,我军有了新的伤亡。

  这时,胶东军区通讯营正从这里经过,也投入了战斗。三连也从南面山上压了下来。日寇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已成瓮中之鳖。眼看全歼残敌的时机已到,钱钧重新组织了部队,命令一、二、三三个连队向残敌发起了全面进攻。

  一声令下,我军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强大的火力压制住了敌人。三连的战士们选择较为有利的攻击方向和地形,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压过去。经过两次冲杀,攻占了外围坟包,迫使守敌退入坟地中心。一、二连乘三连创造的有利战机,也相继攻进坟地。成排的手榴弹向敌人的头上飞去,炸得残敌血肉横飞。战士们手端刺刀,争先恐后,一举攻占了坟地中心。坟地一战,不到二十分钟,打得干脆、利落。

  后续 我军给敌留全尸

  至此,五井战役胜利结束。敌寇仅有一名因掉在枯井内没被击毙被俘,其余全部被歼。五井战役前后经过十七个小时,共毙日军30余名、击溃伪军300余名。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步枪31支,手枪2支,机枪子弹1箱,步枪子弹5万余发以及钢盔、刺刀等一大批战利品。

  五井战役结束后,我军将日军尸体抬到路旁,同时给驻临朐的日军送去了一封信:“临朐日本驻军部队长殿下:贵军于10月25日在五井与我军激战终日,贵军官兵全部阵亡,尸体俱全,现安放在五井莲花山庙前,希望接函后酌情处理。如需帮者,愿尽力为之。日军侵华以来,遭遇中国人民之坚决抗击。我军配合人民,持久抗战,誓死打败日军,收复失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静候明察。”

  几天之后,日军从胶济线上调集来三四百人,来到莲花山下乱放了一阵枪,随后慌慌张张地把尸体搬走了,走时也留下一封信:“八路军驻五井部队麾下:贵军人道主义,本军钦佩。留下的尸体完整无损,特致谢意。”

  五井战役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歼敌也不是很多,但在八年全面抗战的初期阶段,它对提升我军民士气、打击敌军嚣张气焰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因而战后不久《大众日报》在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中盛赞这次战斗“是山东抗战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参战者

  用军帽捉弄日军

  今年100岁的马友道,1937年入伍,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的一名战士,曾经亲历过五井战役。8月30日,记者联系到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的马友道,听他讲述了当年战争的经历。

  马友道回忆,在敌人撤到莲花山之前,他们发现莲花山北麓一座石碑旁,有一挺重机枪;东门外北边高大的坟堆后面和张家店南面的乱石堆里,各有一挺轻机枪。三挺机枪成品字形,组成交叉火力,喷吐着毒焰。

  为了迷惑敌人,一个战友用步枪挑着军帽贴着围墙往上一举,立即引来敌人的一阵子弹。军帽时隐时现,位置不断变换,招引得敌人不停地向军帽射击。“看到这个方法有效,我和其余几名战士也学着用同样的办法吸引敌人的火力,其他战士则借机给敌人以杀伤。”马友道告诉记者。

  马友道说,当时副司令员钱钧看到这一幕,还称赞他们勇敢机智。听到夸奖,马友道很高兴地回应道:“副司令员,这叫捉弄洋鬼子。”这样一说,大家都笑了起来,战争的紧张气氛也缓和了不少。

  游击队员

  冒死为战士送饭

  1939年8月份,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五井镇驻防之后,向当地加紧扩军,很快便组织了300余人的游击队。临朐县五井镇五井西村的王学栋,就在那时参加了游击队,并成为游击队的代理队长。

  今年97岁的王学栋告诉记者,由于那个时候刚成为游击队员不久,并没有真正参与五井战役,但他与其他游击队员、父老乡亲为战士们送水送饭,还送过伤药。

  王学栋告诉记者,五井战役当天中午,连续的激烈战斗,战士们体力消耗太大。王学栋便与父老乡亲们商量,想给战士们送点吃的喝的。煮绿豆汤、煮鸡蛋、烧开水……虽然当时生活条件都很艰苦,但是为了八路军战士,淳朴的乡亲们却愿意倾其所有。

  王学栋回忆道,当时战士们十分关心他们的安危,纷纷喊着:“危险!快下去!”王学栋弓着腰,隐蔽着将饭和水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

  等王学栋从一名游击队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经历了无数枪林弹雨,王学栋仍然认为,五井战役是他经历的最刻骨铭心的一场战役。

  村民

  战后去围观尸体

  五井西村的房崇禄今年89岁,五井战役发生的时候,他只有13岁。但是,房崇禄不仅还能清楚记得那场战役,而且还在战争结束后的次日,跟随大人跑到莲花庙前,围观过日军的尸体。

  房崇禄告诉记者,当时的战役在五井东村发生,所以五井西村的村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炮火影响。但是,当晚的枪炮声却一声声,都传到了村民们的耳朵中。房崇禄说,一开始他与家人都非常害怕。等了一会,发现敌人并没有进村,才放下心来。

  五井战役结束之后,不少乡亲们一起跑到莲花山顶的莲花庙前,围观日军的尸体。当时,年纪小小的房崇禄,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跑到了莲花庙前。房崇禄告诉记者,当时有十几个日本鬼子,被扒光了衣服只留下内裤,横陈在莲花庙前。

  房崇禄告诉记者,当时围观的父老乡亲,都在骂小日本鬼子,看到小鬼子的尸体都十分解气。当时房崇禄由于年纪太小,看了一会之后感到害怕,便匆匆下山返回了自己的家中。

  记者 李楠

  指挥员钱钧

  五井战役的指挥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钱钧,原名钱运彬。河南省光山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钱钧,1905年5月2日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土楼乡钱家湾村。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起任红4军第10师28团1营营长。1938年5月,随部队赴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任山东鲁中抗日联军独立第1师第3团副团长,山东纵队第4支队2团团长,第12、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1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泰安军分区副司令员,沂山支队支队长,鲁中军区三军分区(泰南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3旅旅长。参加了开辟泰山、鲁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反“扫荡”作战。1955年调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改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965年至197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3年10月中央军委明确其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4月13日在南京逝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