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作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景文玺的中篇小说《铁血丹心》是他继入围矛盾文学奖的《关东乱世》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娓娓道来,讲述了1935年仲春,发生在汤原县温家屯的一件事。
故事讲述的是,金虎和大壮两个孩子在烽火硝烟的锤炼下日渐成熟,他们在战场上机智勇敢,英勇顽强。1938年萝北县城肇兴镇一战,由于叛徒出卖惨败被迫过江去了苏联,一心想抗日救国的金虎、大壮,曾两次想逃离苏联回东北抗日,皆以失败告终,最终被苏军遣送到新疆承受了漫长的等待与煎熬。
看完《铁血丹心》,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特点;一、东北方言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更加亲切接地气,在抓住读者眼球的同时感到真实,使作品更具可读性;二、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真实饱满,栩栩如生。例如:“大前年的一个夜晚,全屯人都进入了梦乡,可是李保财却被于寡妇追着满街骂……于寡妇真不是个善茬儿,她不但膀大腰圆,还有一双“解放脚”,走路一阵风,打架李保财根本不是她的对手。”这段描写,把一个性格豪爽泼辣,爱憎分明农村妇女的形象跃然纸上;三、小说史料详实。请看这一段:“那时候的抗日武装还不叫抗日联军,而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夏云阶的抗日队伍叫汤原抗日游击总队,而其他的抗日队伍有的叫义勇军,有的叫救国军,有的叫反日自卫军。到了1936年9月18日,三军六军在汤原召开了珠河、汤原联席会议以后,才正式称为东北抗日联军。”还有,每一场战役都有确切的时间地点,缴获的物资都有详细的清单。比如在“攻打黑金河金矿,共缴获沙金140两,战马60匹,长枪52之,手枪5支。”四、小说的最大亮点,就是整体布局合理严谨,故事铺陈有序,以小见大。作者以两个孩子为线索,贯穿了整个抗联历史,体现了抗联将士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特别是一些义勇军(包括抗联)苏联强行送往新疆,不让回到东北抗日这段历史,在其他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鲜为人知,而且作者又能将这段故事演绎的如此细腻,真是难得。
当我读到汉奸王福财拷打金虎、大壮的一段时:“不一会,他又拿出新招,找来一个竹筷子,用刀削个尖儿,让几个伪军把金虎和大壮的裤子扒了,专往小鸡鸡的尿道里捅。金虎始终一声不吭地咬牙挺着,而大壮挺不住了,放声大骂,“操你祖宗,你这个狗汉奸不得好死!”时,我的心像万把钢刀在搅动,我从沙发站起来又坐下去,坐下又站了起来,近似疯狂地嘶喊:“王福财这个汉奸太他妈的缺德了,对一个孩子竟然如此狠毒。”听到我的嘶喊,正在打游戏的爱人用讶异的眼神看着我。我怒气冲冲地把书递给了他,“你看看吧,这还叫人吗?”继而我们两都陷入了寂静之中。
还有一段特别精彩,正如主人公的一句话,“中国人如果抱成团,大家一人撒泡尿都能把日本人淹死。”在被苏联边防军提审时,两个孩子的勇敢和血性震撼了伊万诺夫上尉,他在日记中写到;“震惊,让我看到了一个十七岁血性男儿的伟岸;震惊,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之魂正在升腾;震惊,让我看到了一个沉睡的东方醒狮正在觉醒。”通篇作者都运用了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衬托和对比,可见匠心独具。从小说中,也读到了作者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作者用如刀之笔写满了对日寇的仇恨,对汉奸的鞭挞和民族危亡的焦虑,用饱满的热情唤醒民族之魂。通过对《铁血丹心》的阅读,仿佛把我也带进了那个铁蹄铮铮,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通过两个孩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在抗日斗争中所遭受的创痛和付出的艰辛;使我看到了不屈的信念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生活在这祥和盛世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把老一辈抗联人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抗联精神发扬光大,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