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雷高抗战纪事:八路军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
来源:南方网   2015-12-17 10:04:33

  初期,香港至重庆的交通线是由香港经广州、衡阳、长沙的铁路到达重庆的。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后,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在香港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通过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沟通与党中央的联系。初期,香港至重庆的交通线是由香港经广州、衡阳、长沙的铁路到达重庆的。广州沦陷后,广州至衡阳、长沙的铁路中断,而公路已被日军重重封锁,加上沿途战事频繁,交通十分困难,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决定开辟新的交通线。广州湾(今湛江市)是法租借地,政治环境特殊,又是南路地区的中心城市,抗战初期,广州湾的统战工作卓有成效,各阶层人民支持抗战。因此,八路军香港办事决定在广州湾建立交通中转站。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至桂林、重庆办事处的交通线改由香港经广州湾到桂林转衡阳、长沙到重庆。

  1938年8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派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潘云波,到广州湾筹建交通中转站。潘云波经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长连贯介绍,到广州湾恢复接收了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的党组织关系,并在晨光小学建立八路军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许乃超负责中转站的工作,中共晨光小学党小组①成员协助许乃超,接待、掩护经广州湾来往桂林、重庆、香港之间的人员。

  11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交通员李沛群持连贯的介绍信到广州湾交通中转站晨光小学找许乃超接头。许乃超把李沛群安排到爱国商人许爱周的宝石酒店住宿,然后找汽车把他送到桂林。从此,李沛群经常带着密件从广州湾过往。

  不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也定使用桂林经广州湾到香港的交通线,在广州湾西营“而信行”商铺设立交通中转站,由中共广州湾西营支部书记曾平负责,曾明昌为交通员。

  香港沦陷后,大批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滞留香港,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进行营救。周恩来对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撤离香港的线路,明确电示廖承志:除了去广州湾、东江外,马来西亚也可以去一些②。夏衍、马师曾、红线女、贺绿汀等一批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被安排转移到广州湾。

  八路军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在护送从香港经广州湾到桂林、重庆的过往人员和转运物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经连贯介绍从香港经广州湾到桂林、重庆、延安的许多革命人员、民主人士,皆由许乃超接待、转送。夏衍先后3次经广州湾来往于桂林、香港之间,有一次在菉塘交通站住了两个多月。 (李振龙)

  ①晨光小学党小组于1938年8月成立,直属中共香港海南海员工委领导,组长许乃超,党员有梁禺心、杨甫等人。

  ②王国梁《大营救》,花城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第2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