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北洋药房处方封套上的屈辱记忆
来源:   2015-12-18 09:27:21

  


        抗战文物中有两枚民国时期天津北洋药房的处方和原封套。两枚封套上显示的该药房同一座落地址名称却变化不一,一枚为“天津法租界马家口”(左下图);另枚为“天津兴亚三区马家口”(右下图)。变化表明:1937年“七七事变”,天津沦陷后,“北洋药房”原址仍属法租界;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同盟国对日宣战,驻津日军进占天津英法租界,而后地名发生变化的过程见证了天津一段屈辱历史。

  据笔者考证,“马家口”原是一村落名称,位于现天津和平区锦州道与张自忠路交口的海河畔,在劝业场附近原广场桥南岸。百年前,“马家口”是一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村庄,村中马姓居多,村口海河边设有渡船直达北岸,故此地又称“马家渡口”,后被人们简称为“马家口”。这就是“马家口”地名由来,现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1898年,马家口划入日租界;1900年后,划入法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占天津法租界。1943年6月5日,日伪天津市公署接管法租界,改称“兴亚三区” (日租界称“兴亚一区”、英租界称“兴亚二区” ),与日寇鼓吹的“东亚共荣”一唱一和,取“复兴东亚”之意。1944年4月1日,伪天津特别市政府为适应日寇的“决战体制”需要,将原日、法租界合并统称“第一区” 。“兴亚三区”仅存世九个多月就寿终正寝。但这段蒙受日寇欺辱的历史,却在这两枚封套上留下了沉痛的屈辱记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