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转战:抗日烽火燃遍浙东大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依据其《对华长期作战指导纲要》,一方面以确保占领地区为主,使这些地区成为支持其扩大侵略战争的基地。同时,通过政治诱降和军事进攻,迫使重庆国民党政府屈服。浙赣战役后,日军加紧了对东南沿海的控制。控制浙西南空军基地,以阻止美国空军轰炸日本本土,并掠夺浙江中东部地区的战略资源砩矿。特别严重的是,在浙东地区形成日军、伪军、国民党顽军三方夹击浙东抗日武装的严峻局面。日、伪、顽相勾结,兵力最多时达3万之众,而且装备精良。
1942年9月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对浙东工作方针作了指示:“我军应坚持向敌后发展的方针,在沿海、山区打下长期坚持游击战的基础”,以“达到在浙东保持战略支点的目的” 。9月22日,浙东区党委在鸣鹤场召开会议,作出《关于长期坚持浙东斗争的决定》,制定了“迅速发展建立四明、会稽两山游击根据地”,“迅速巩固与坚持三北地区,并积极开辟沿海一带游击战争”的工作方针 。据此,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将主力部队分成三部分行动:由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率司政机关和第四支队、教导队挺进四明山区;由连柏生、刘亨云率五支队在三北坚持斗争;由林有璋率特务大队等,开辟慈东、慈西地区,保障三北与四明的联系。
10月,日军动员上千兵力,分三路对三北地区进行“扫荡”,国民党顽军也趁机袭击三北根据地的党政机关。10月8日,三北游击司令部和四支队在慈西阳觉殿击毙日军22人。这一仗震动了整个三北。9日,五支队在姚北竹山岙设伏,毙伤日军30余人。10月26日,五支队、特务大队及新国民兵团在慈北宓家埭、七三房一线伏击从观城出扰的伪第十师一个营,将其全歼。至此,粉碎了日军对三北根据地的“扫荡”。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在各地掀起反共逆流,制造摩擦,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正当三北游击司令部与日伪军血战之时,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第一支队支队长艾庆璋纠集3000兵力,先后南渡杭州湾,“进剿”三北,气焰十分嚣张。三北游击司令部决定,集中全部军事力量,给顽军以歼灭性打击。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役自11月28日开始至12月15日胜利结束,持续18天。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历经29次大小战斗,共歼顽军2000余人,取得了完全胜利,为尔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前后,游击队在金萧、浦东等地,也以灵活的游击战术不断地打击日伪军。
反“扫荡”斗争和第一次反顽自卫战的胜利,为开辟四明创造了条件。三北游击司令部所属部队发展到2000多人。新四军军部和一师、六师再次增派100多名干部陆续到达浙东,加强浙东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力量。1943年元旦过后,按原定工作方针,游击队主力挺进四明山。4月初,三北军民通过灵活机动的破袭战,粉碎了日伪军2500余人的大规模“清乡”。为了打开四明局面,三北游击司令部所属第三支队、特务大队、教导大队于4月23日拂晓发起对余姚梁弄的攻击。经过16小时的攻坚战斗,拔除了伪军据点,收复了梁弄。
梁弄是四明山的心脏,攻克了梁弄,就控制了四明山,对于扩大和巩固浙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大意义。不久,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梁弄和附近的横坎头。浙东主力部队再度挺进四明山后,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党的组织建设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也随之推进。同时,由于浦东、金萧等地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一个以四明山为中心,包括浦东、三北、四明、金萧的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浙江各地党组织的联络中心。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不断扩大,引起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极端仇视和恐惧,他们互相勾结,加紧发动第二次反共军事进攻。
1943年3月到10月,蒋介石多次电令顾祝同、何应钦、徐永昌等“负责指派有力部队限期解决三北游击队”。中共浙东区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接连发出三次通电,呼吁制止内战,团结抗日,但顾祝同等置若罔闻。11月19日,国民党顽军对三北游击队第五支队姚南阵地发动进攻。五支队奋起反击,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爆发,直至翌年9月结束。这次反顽自卫战长达9个月之久,大小战斗共91次。这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最难艰困苦的时期,浙东游击纵队减员891人,占当时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四明地委书记兼南山自卫总队政委陈洪、中共鄞江区委书记李敏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先后牺牲。
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爆发后,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认为,在浙东地区的部队已无必要灰色隐蔽,应公开打出新四军的旗号,以凝聚和发展抗日力量。1943年12月22日,新四军军部电令浙东抗日武装正式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任命何克希为司令员,谭启龙为政治委员,刘亨云为参谋长,张文碧为政治部主任。次年1月5日,正式对外宣布这一番号。同时,成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连柏生,制定和颁布了《浙东临时行政委员会施政纲领(草案)》。临委的成立及其施政纲领的公布,标志着浙东抗日根据地开始了各方面有计划的建设。
1943年冬和1944年春,日军也乘机向浙东抗日根据地进攻,发动两次千人以上的冬季和春季大“扫荡”,火烧了许多村庄,一度侵占梁弄、上虞县城等地。浙东区党委领导军民取得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胜利。8月25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血战大鱼山岛。他们在日军海军陆战队200人、伪军400多人和两艘兵舰、6只汽艇、两架飞机,海陆空联合疯狂进攻下,浴血苦战7个多小时,毙伤敌100多人,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大队附陈铁康、中队长程克明、指导员洪珠等42人壮烈殉国,写下了浙东抗日战争史上光辉而又悲壮的一页。浙东军民的英勇奋战,遏制了日军的“蚕食”,为根据地转入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1944年9月,中共中央重申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12月底,新四军一师主力从苏中南下苏浙皖边。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随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编为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何克希,政治委员谭启龙,共1万余人。不久,浙西新四军主力在浙东部队的配合策应下,两渡富春江,打通了与浙东的联系。
1945年1月在梁弄举行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浙东行政委员会,以连柏生、吴山民、郭静唐等为委员;产生了浙东参议会,谭启龙为议长,郭静唐、何燮侯为副议长。会后,浙东行政公署正式成立,连柏生为主任,吴山民、王仲良为副主任。同时任命了四明、三北、金萧、淞沪四个地区的行政首长和各县县长,在根据地先后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工会、农会、妇女会、青年联合会等群众组织也普遍建立。
5月,国民党田岫山部第三次公开投敌。5月29日,浙东游击纵队发起“讨田战役”,拔除其泗门据点。6月20日,攻取其许岙老巢,歼敌1000余人。6月30日,解放上虞县城丰惠镇。7月6日,全歼田岫山残部于嵊县开元附近。同时,在丁宅街、三界以西等地击溃了与田部勾结的国民党顽军10个团的进攻。取得了“讨田战役”和浙东第三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新四军取得节节胜利的影响下,国民党挺进第五纵队张俊升率部于7月11日起义投向浙东游击纵队。新四军军部命令将该部编为纵队的第二旅,张俊升任纵队副司令兼旅长,王仲良为旅政委,朱人俊为旅政治部主任。同时将纵队第三、第四、第五支队改编为第一旅,由纵队副司令员张翼翔兼旅长。
“讨田战役”和第三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上虞城的解放,张俊升部的起义,使四明、三北、金萧三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与淞沪根据地隔海相望,经杭州湾相联;苏浙军区的成立使浙东和浙西相互呼应,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不久,浙东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进驻上虞城。
据统计,从1941年5月到1945年8月,在长达4年多的敌后抗战中,浙东军民艰苦转战643次,克复南汇和上虞两座县城,攻克敌军据点110余个,共歼灭日伪军9197人,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异常巨大的牺牲,有上千名英雄儿女壮烈牺牲在四明大地上。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