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徐冰是中日文化比较研究专家。他对记者说,早在1914年,日方就曾断章取义,指责上海会文堂出版的《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有所谓“辱日”情节,日本媒体迅速发表了“杀气腾腾”的社论,日本驻华公使也发出所谓“抗议照会”,向中国发难。
徐冰指出,中日教科书首次争端,实际责任在日方。“一开始,日本就在争端中提出了所谓‘政府煽动说’,认为两国关系的紧张全系中国政府主导的‘反日教育’使然。实际上,此次争端起于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亚洲得陇望蜀、步步紧逼的图谋,日本意在利用争端向中国施压,攫取更大利益。”
徐冰研究发现,百年来,两国间的教科书争端轨迹往往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相契合。
“在中日首次教科书争端后不久,日本驻华公使就向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政府遂令驻中国各地使领馆等组织开展大规模调查,逼迫中国修改教科书,两国‘官司’打到‘国联’,日本在争端中失败;‘七七’事变当天,在日本外务省‘日华学会’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国与会者指出日本教科书中的排华、辱华证据,驳斥其将两国关系破裂责任推给中国方面的观点……”
他表示,利用教科书问题,把两国关系紧张的责任推给中国,是日本方面的一贯伎俩。一直以来,日本政府未能真正反思历史上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一味推卸战争责任。由于不断篡改历史教育,以至于大多日本国民对日本的战争责任一无所知。
“历史真相不容抹杀。日方如今正谋求让写有‘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字样的教科书通过审定,仍在利用教科书误导下一代。对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径,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徐冰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