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尊敬的张学良先生诞辰110周年,共同表达对汉卿先生的深切怀念。
张学良先生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历经丧父之痛,深知当时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屈辱。促成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毅然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改变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那段历史,可以说,先伯父周恩来与张学良先生的交往,对“西安事变”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抗日救国,1936年4月9日,张学良与周恩来在延安秘密会面,彻夜长谈。他们一见如故,谈到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两人心潮起伏,悲愤洒泪。张学良问周恩来是否真心抗日?周答:“真心!”张说:“可是,日本军队不会等到“中共倒蒋”或者“蒋坚持剿匪”之后,才来大举进攻!应该拥蒋促成民族统一抗日战线。周答:“不能拥蒋”。张问:“联蒋如何?”周立即回应“可以。”表示,只要蒋介石愿意抗日,共产党就愿意在他的领导下,捐弃前嫌,一致对外。这使少帅完全了解了共产党主张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和诚意。张学良也被周恩来的诚挚所感动,激起满腔热血,深为周恩来的人格和执著追求所倾倒。
后来他评价周恩来“我结识了最好的朋友……反应很快,了解事情很深刻,说话一针见血”。“周先生这样的友好,说话有情有理,解决了我很多疑难,中国的事情从此好办了。”
这次会见后,周恩来也十分赞赏张学良,兴奋地说:“谈得真好呀,想不到张学良是这样爽朗的人,是这样有决心有勇气的人,出乎意料,出乎意料!”不久他致信张学良:“座谈竟夜,快慰平生,咸服先生肝胆照人,诚抗日大幸!”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邀请中共派出代表赴西安会商解决办法。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于12月17日赶赴西安。周恩来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以及在与南京方面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的谈判中,经过艰难的协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定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方针。
24日晚,周恩来在宋氏兄妹陪同下,去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内心紧张,不肯会见。周恩来一进门就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介石放松下来,点点头、叹口气,然后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经过周恩来机智、诚恳的说服,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也做了口头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
25日下午,张学良在已得到蒋介石的口头应允后,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维护他领导抗日的权威,立即放蒋。并不计个人安危,亲自护送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充分体现了张学良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完全是出于要求抗日的公心,不为任何一己私利。当周恩来得到消息,赶往机场,想劝阻张学良不要亲自送蒋去南京,却为时已晚,飞机已腾空而起。周恩来眼望苍天,噙着热泪反复地说:“张副司令,张副司令……”久久伫立,仰天长叹道:“唉!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了,他不仅要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
然而一到南京,蒋介石却立即扣留张学良。一代少帅身陷囹圄,失去了大半生的人身自由!
汉公与先伯父一生实际交往的时间虽说极为短暂,但他们之间彼此建立的情谊却恒久弥长。
此后四十年间,周恩来与张学良始终神交不断。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多次向国民党提出要求,还张学良将军以自由。多次举办“西安事变”纪念活动,满含热泪,颂扬汉公。并多次、多途径地想方设法,向张学良将军传递信息,表达慰藉、思念及鼓舞之情。直至他临终前仍念念不忘!
张学良将军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后人景仰。最后,请允许我借用先伯父周恩来的话说,张学良先生真真正正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千古功臣!汉公永垂不朽!
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