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劣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1937年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名叫做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于是,就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但是,日军的无理要求遭到了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严词拒绝。
“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军队构筑防御工事奋起抗战
日军一面部署开战,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当晚24时左右,中国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军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却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的士兵大都壮烈牺牲,仅有4人生还。
“七七事变”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蒋介石也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和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等人,要求“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第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坚持抗战。
7月25日,华北日军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达6万人以上。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7月26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华北日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并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入侵中国,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头奋起抗战
7月28日上午,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日军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不幸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日夜里,宋哲元命令军队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连续重创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的日军。后因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过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从此,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全面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驻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抗击日军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头构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日军疯狂炮轰宛平城
遭到日军炮击的宛平城墙上,弹痕累累
日军攻占宛平城,在城楼上炫耀武力
日军攻占北平永定门城楼
1937年7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北平。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第29军奋起抗战。这是北平市昌平南口火车站门前等待开赴前线的中国士兵。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反击日军疯狂进攻
中国军队血战宛平城,这是手持大刀的第29军士兵
中国军队撤退后,日军铁蹄踏上卢沟桥。
日军占领卢沟桥
日军在卢沟晓月碑前炫耀武力
日军在卢沟桥非法设立的纪念碑
日军组织随军记者在卢沟桥采访
1945年,经过八年英勇抗战的中国军队重回卢沟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