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期间有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背景离乡,为我国的抗战做出巨大的贡献,抗战期间,每场重大战役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最差的装备,却打出了最漂亮的仗,山西、淞沪、台儿庄等战场上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是他们在拼死抵抗。这支部队就是川军,现在有几部电视专门讲的就是这批出川抗战的故事。
八年全面抗战,共有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川军三期出兵抗战,参加了正面战场上几乎全部大的会战。川军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有26.3万多人,负伤35.6万多人,失踪2.6万多人。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裁减川军。刘湘为了避免嫡系部队被裁减,同时也为,抗日之民族大计,于是主动请缨出川杀敌抗战。但出川前,刘湘为避免川军被分散瓦解,也担心蒋介石会趁自己带兵开赴前线时,剩余部队被蒋介石慢慢吃光,于是便向蒋介石提出三点要求:
1、坚决不分割川军建制,并由刘湘亲自统一指挥;
2、川军各个部队留三分之一人驻守原防;
3、对出川抗战部队的装备、武器要作必需的补。
为了让川军全心全意出川抗战,蒋介石对刘湘提出的条件,一一应允。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发前,刘湘还特别叮咛邓、孙:“川军出去,一定不让分割建制。北上后,必待全军和全集团军集中才渡河;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但事与愿违,川军刚出川不久就被迅速打散,41、45军调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李家钰的第47军调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杨森的第20军则调往淞沪战场。另外,刘湘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装备补充,也未能到位。自此可知蒋介石对川军的承诺纷纷化为泡影。但是这并未打消川军抗战的决心。
据时任第22集团军第41军司令部高级参谋的胡临聪回忆,当时川军装备极差:“当时各军部队的武器装备极为低劣简陋,所有步枪十分之八为川造,十分之二为汉阳造,更因使用已久,质量太差,以致大部不堪使用,打一两枪就搬不开枪机,有的枪上连刺刀也没有。至于轻重机枪,其数极微,每师多则十余挺,少则数挺而已。火炮方面,每师除数门迫击炮外,山、野炮一门都没有。装备方面,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短裤),绑腿一双,既窄且短的单被一床,小竹席一张,雨鞋两双,斗笠一顶。而其所赴之地,则系气候多寒的黄河附近地区,真是武器不堪杀敌,衣被难以御寒。”而川军薪晌待遇仅及“中央军”的一半。
然而在这种种不利和让人气愤的情况下,所有川军依然奋勇杀敌,为我国的抗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可歌可泣。以生命和鲜血践行了川军将士为了报效国家投身民族解放的神圣誓言:不把鬼子赶出中国,誓不回川!即使给他们再高的殊荣都不为过。
诚如1945年10月8日的《新华日报》所说:“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责任的……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