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女童子军在昆明接受检阅
云南女子战地服务团在武汉
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地青年纷纷起来抗日,组织了一批批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其中完全由青年妇女组织起来的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备受关注。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云南妇女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壮举,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赞誉。当时英国的《大陆报》做了这样的报道:在遥远的昆明,有着60位女孩子(大多数是女学生)“加入了中国军队,现在她们是属于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这服务团正向平汉线行进,为前方的中国守军服务。随了她们的省军,经过几万里崎岖不平的中国最难走的山路……她们在从昆明到汉口的行程中,充满了可怕的经历,有几次她们曾受到飞机的轰炸,其他时候在峻险的山岭和山路上行军前进,她们很勇敢地来抵抗危险,并心愿地受到种种痛苦,她们用勇敢和坚忍对抗这些天然的障碍和工作的严酷,足使许多男子对她们有些愧色。”
1937年10月5日,这是一个令云南军人热血沸腾的日子,这一天清早,60军将士全副戎装站立在昆明巫家坝的停机坪上,举行隆重的誓师出征大会,卢汉军长带领将士高声宣誓:“以牺牲的决心,作破釜沉舟的抗战!”这一誓言,使云南广大军民深受鼓舞。
誓师大会刚一结束,另一支队伍出现在昆明街头,这支队伍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部都由妇女组成。原来这是由云南省抗敌后援会和妇女会组织的妇女出征抗敌请愿游行。游行队伍以女学生为主,开始时只有几百人,走过几条街后,人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一支4000多人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省政府所在地五华山。省政府主席龙云在光复楼前会见了请愿队伍,他盛赞要求出征抗敌的妇女是云南新时代的花木兰,同意组建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随军抗日。
经过两天酝酿,从报名的女生中,选出60人组成战地服务团,团员大部分由昆华女中的学生组成,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5岁。团员们自费集中于西山华亭寺进行训练。主要科目为爬山、射击、游泳、战地救护等。一个多月后,服务团接到云南省政府的命令,让她们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12月13日上午,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从昆明出发。这一天,从昆明市正义路至东站,沿路站满了大、中、小学的学生,机关代表,各行各业的市民以及团员的亲属,标语贴满大街小巷,口号声此起彼伏。团员们全副武装,英姿飒爽,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和《救亡进行曲》,分乘4辆军车奔赴抗日前线。沿途所经市县、乡镇都有团体、学校和群众在马路两旁列队欢送。
经过9天的旅程,服务团到了湖南。60军驻长沙办事处通知服务团暂留长沙,驻水绿洲集训,并参加当地野战医院服务。在长沙驻扎期间,湖南的机关团体和普通市民,都纷纷前来慰问。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也前去看望,鼓励她们为国效力,为云南妇女争光。
1938年元旦后,服务团离开水绿洲,来到60军驻地湖北纸坊,受到60军军长卢汉和所属师、旅长的接见和欢迎。此时正值农历春节,服务团的团员们即分赴各师、团去慰问官兵,演出文艺节目,受到云南子弟兵的热烈欢迎。
卢汉军长对服务团十分关心,为了让她们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识,他委托汉口女青年会,借汉口心勉女子中学地址集训,聘请当时在武汉的知名人士讲课,当时为服务团讲过课的有郭沫若、邓颖超、史良、田汉、冼星海等。女青年会还指定平汉医院为服务团学习医护知识的实习医院。服务团集训结束即到湖北孝感花园参与60军整训。
为了鼓舞士气,颂扬60军的功绩,服务团邀请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和安娥谱写了一首《六十军军歌》:“我们来自云南起义的伟大的地方。走过崇山峻岭,开到了抗敌的战场。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发扬我们护国、靖国的荣光。不能任敌人横行在我们的国土,不能任敌机在我们的领空翱翔。云南是60军的故乡,60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云南是60军的故乡,60军是保卫中华的武装!”这首歌经服务团在各连队教唱后,立即得到将士们的喜爱,雄壮的军歌回荡在战场上,鼓舞着士气,激励着将士英勇杀敌。
1938年4月下旬,60军奉命参与鲁南第二次会战,服务团也随军服务。在台儿庄激战正酣时,这些英勇的云南姑娘,为鼓舞子弟兵的士气,冒着枪林弹雨,带着云南父老捎给前线将土的慰问品,满身征尘爬进战壕。卢汉军长激动地说:“你们这些小姑娘,冲到前线打鬼子,很好很好。”
车辐山军医处,设在陇海铁路的一个小车站上,地处战略要冲,滇军与日军在战场上反复冲杀争夺,部队伤亡极大。伤员们成十成百地被抬到这里,躺在露天呻吟,无处安身。服务团的姑娘一到,马上把打谷场、牛棚等可利用的场地平整打扫干净,铺上稻草,给伤员打针、包扎、喂水喂饭,以娇弱的身体全力背负着比她们重得多的男人,尽快地将伤员抬上开往后方医院的火车。她们每天穿梭在隆隆的炮火声、伤员的呻吟声和伤口的腥臭中,用天使般的微笑,安抚着受伤将士,在鲜血遍地的场地上,她们成了伤员们的精神支柱。每天都有滇军将士因伤重死去,但牺牲者都表现出了为国捐躯光荣的英勇气概。这种精神同时也触动着姑娘们的神经,丰富着她们的人生经历。有一位姓马的连长让姑娘们终生难忘,他与敌人肉搏时腹部受了重伤,临终前,他在昏迷中还低声喊着:“打,狠狠打鬼子!”姑娘们在车辐山的松林里,埋葬了这位不屈的勇士,唱起了哀婉低回的追悼歌:用你们的血,写成一首悲壮的诗。这是一个非常时期,需要许多贤者的死。但是敌人啊!你别得意;朋友啊,你别悲伤。这虽是黑暗的尽端,也就是光明的开始……
从4月22日至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60军在陈瓦房、刑家楼、五圣堂、禹王山等地与日伪军血战27天,成功阻止日军迅速南下占领台儿庄,并掩护数十万友军撤退,最后向徐州突围转移。在这27天的血战中,60军打出威风,名声大振,被称为“国之劲旅”,连日军也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而深入战场一线救死扶伤的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也成为台儿庄战役中鼓舞士气的最独特的亮点。
徐州突围后,服务团随60军转移到武汉,在武汉野战医院参加救护工作。1938年6月,60军参加了保卫武汉的会战,服务团的团员们大部分被派往所属各师政治部任政治队员,继续做宣传鼓动和战地医护工作。分配到前线的团员在阳新、排市一带,随军阻击日寇,展开争夺战,持续20多天。在战斗中,滇军的骁勇善战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使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受到了极大的震慑。据俘虏供称,他们最怕遇上滇军,称滇军为“南蛮兵”,而将冒着炮火硝烟活跃在战场上的云南女子服务团的姑娘称为“女南蛮”。服务团的队员听到这消息,立刻凑诗一首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古有花木兰,今有女南蛮。奋起为国家,解放又何难。”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60名团员,都是抱着抗战到底的决心出发的,到长沙不久,有6名团员去了延安,其余队员则紧随滇军60军、58军转战各地,足迹遍及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渐江、广西等省。1942年初,服务团返滇。
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云南妇女出征抗敌的英勇壮举,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