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白孟宸
之前国历君就跟大家讲过关于日军身高的问题,确实是“小”,也讲过杀死一个日本兵有多难。日军作战能力确实强,咱们不得不承认,除了之前提到的重视“肌肉训练”外,还特别针对中国地进行行军能力训练。
从日俄战争开始,日军就判断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过于落后,很难进行公路或者铁路的乘车机动,因此日本陆军特别强调训练步兵部队的徒步行军能力。
新兵入营第一个月开始每月都会进行负重长距离行军训练,普通步兵的负重量是40公斤,几乎所有的步兵联队都出现过体弱的初年兵在行军训练中晕倒甚至送命的情况,像甲府第49联队干脆决定对体重和身高不达标的新兵,在头两个月中只需背空背囊进行行军训练。看似已经落伍的徒步远距离行军训练日后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成为日本陆军机动作战的基础之一,从山区和丛林等人烟稀少区域快速穿插而来的日军经常能够突然出现在战线后方,让中国和欧美的守军猝不及防。
之所以将负重定为40公斤,是因为当时日本普通步兵全套装备的重量大约在30公斤左右,这其中包括步枪、手榴弹、180发6.5毫米步枪弹、钢盔、水壶、饭盒还有九五式防毒面具,甚至十字镐和工兵铲。除了装备外,日军步兵还可能随身携带数日的干粮。与时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中国士兵不同,日本陆军详细规定了士兵每人每天的食物配比。到1943年为止,大部分区域的日军步兵每天都能吃到690克的精米和186克精面,同时期日本国内从事钢铁、造船等重体力劳动的男性工人的食物配给仅有590克而已。当然,据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人员回忆,日本陆军很少兑现每年的“冬季增加配额”,当关东军被调到太平洋时,这个配额干脆被取消了。
除了我们通常了解的技战术训练外,日本步兵在军营中还要接受装备维护甚至修械所工作的训练。不要小看平日在修械所的敲敲打打,这是士兵加深对武器结构和特点掌握的好机会。很多抗战老兵回忆,日本步兵特别善于保养装备,像九二式重机枪、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这样相当难“伺候”的武器,在得到良好保养后,才能在战场上保持较低的故障率。同一时期中国的技术兵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老兵在多年后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重机枪的内部结构和故障特征,但从当时的战地报道和战场总结看,很多中国机枪因为野蛮使用而损坏,加上前线没有相关备件,变成了一堆废铁。
日军无论是个人作战能力还是人与武器的配合在当时的确实很强,这要归功于平时的训练及教育。日本陆军将对现役官兵的训练分为“平时教育”和“战时教育”两种,普通士兵在接受“本业教育”之外,还要根据兵种接受专门的“特业教育”,经过6个月之后,才可以展开旅团级别的演习和训练。虽然从1939年开始,日本陆军的培训体系也开始出现问题,新入役士兵的训练时间开始被缩短,长距离行军训练和联合演习等科目被取消,但对于抗战战场上的中国军队而言,日本步兵所受过的训练和他们拥有的装备及对装备的维护修理技能,是中国最精锐部队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和达到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