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开启了
中国独立现代化进程
抗日战争为什么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它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曾提出一个观点,中国在抗战前要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帝国主义允许下的现代化,一种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抗日战争让我们成为后者。
有一种研究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个人理解打断的是前一种现代化进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很快占领中国工业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对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后来有人做过一个战争损失的调查,有一个说法是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不管这个数字准确还是不准确,都说明一个问题,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个人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了独立自主现代化的因素,这个现代化是综合现代化,包括我们讲的国家独立主权,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都是不行的。
在政治方面,没有民主的现代化制度,就不能称之为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抗战时期,中国的民主化是空前的,共产党和其他党派都变成了合法,你可以讨论国事,可以参加议会。正象毛泽东所说,中国的抗日是民主的抗日,如果没有民主,这个日就抗不下去了。
在经济方面,就是工业布局得到了更新,这个问题在现代化中非常重要。
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原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都被日本占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了一个特别大的经济运动,叫做“工业内迁”。
中国的工业布局一直以来是不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交通便利,各种资源也多,包括教育程度也高,发展也快。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沦陷了,很多工厂迁到西南和西北。
当时西南和西北地区非常落后,只有一些手工业,机器工业很少。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有了机器工业,有了重工业,还包括资源的开发,像湘西地区,湖南、广西等有色金属开发,都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
可以这样说,工业内迁使得中国的工业布局从过去的不合理变成合理,使中国现代工业区域猛烈扩大,一直影响到现在。
还有一个,在共产党领导的地区,抗战期间也有了现代化的积累,在生产关系方面,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发放农贷,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
抗战一开始,国民政府还给八路军、新四军一些物质上的支援,一年以后就完全没有了。共产党要生存、要作战,部队还要扩大,没有经济建设是不行的。根据地经济建设在1940年以后是一个中心任务。资料显示,在根据地,抗战期间的阶级成分构成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垄断性的土地兼并没有发生,自耕农的比例上升了。这对一个农业国家来说,是一种进步,也是现代化因素的积累。
抗战促进了
中国进步力量上升
中华民族复兴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进步力量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引领中国走上复兴之路的民族核心。抗日战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使进步力量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
抗日战争之前,共产党的政治号召力是有限的。那时国民党实行非常严厉的一党专制,不允许共产党和其他党派有生存空间。虽说在井冈山,在江西,在长征路上,可以一路宣传符合中国进步方向的理念宗旨和政治诉求,但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这样的声音还很弱小,产生不了足以改变国家现状的实际影响。
抗战时期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抗战需要集合全民族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合法化了,还参加了最高国防会议和国民参政会,有了商讨国是的权利。
到了抗战后期,中共的话语权到了什么地步?可以和国民党一争高下,中国以后走什么道路,是走新民主主义还是三民主义,可以公开论战了,这在抗战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军事条件。进步力量上升了,有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毕竟理念说得再好,武装力量没有,那肯定也是不行的。抗日战争初,红军改编的时候是4万人,到了日本投降时,正规军有93万人,还有200多万地方武装,这个力量是很大的。当时国民党部队有400多万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和当时的军事环境相关。
中日战争有一个特点,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总结的,就是敌强我弱,但敌寡我众。敌强我弱使得中国抗战不可能速胜,敌寡我众,日本也不可能速胜。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中国没有屈服,武汉会战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中国还没有屈服。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就有了军事发展空间,敌后空间。
共产党发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发展武装力量和建立根据地联系在一起,叫“武装割据”。抗战时期发展根据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在中共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里提到,中国的抗战路线是什么?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其结果是,中共武装力量得到了大发展,并建立了拥有1亿人口和100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尽管直到抗战结束,与国民党相比,共产党物质力量仍然不占优势,但取代国民党成为中国主导核心的趋势已见端倪。
这里有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力量此消彼长。有一种说法是,共产党避开了抗日主战场,利用战争发展了自己。我的看法是,第一,在不同抗日阶段,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的作用不同,如果不是从作战规模,而是从战略意义上考察,两个战场并无主次之分;第二,共产党没有讳言在战争中发展自己,“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是共产党贯穿战争始终的路线。
同时国民党也没有掩饰对中共发展的限制。美国《纽约时代》曾报道,国民党的好多部队,没有用在打日本上,而是用在监视共产党根据地这个方面。
本报记者 王玲瑛/整理 尹炳炎/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