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余光
鉴于第五战区部队对武汉的威胁,1940年5月日军以3个师团兵力发动枣宜会战,意图击破第五战区部队主力。与1939年底的情形不同,由于缺乏物资、人员补给,第五战区各部处境相当艰难,由此日军攻势进展异常迅速。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防线,张自忠的33集团军承担起侧击、阻滞日军进攻的任务,第59军依然承担主攻,该军强渡襄河,对当面日军发起反攻。
但除59军外,33集团军其它部队表现不复往前,张自忠见状不顾左右劝阻,亲率少量部队渡河督战。张自忠在出发前,曾向77军军长冯治安致书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师,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179师,38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由于中国军队无线电保密技术不佳,33集团军的部署很快被日军知悉。日军调集2个师团兵力来对付33集团军的侧击,张自忠司令部的所在地——南瓜店遭到日军231联队围攻。1940年5月15日,在经过一天的激战后,张自忠亲率的部队损失殆尽,其本人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在抗战中殉国的首位集团军司令。
老军长张自忠不幸牺牲,这给第59军官兵打击很大。事后,59军组织敢死队将张自忠的遗体从日军手中夺回,并入殓护送至重庆举行国葬。
蒋介石、冯玉祥、孙科、于右任、孔祥熙等祭奠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阵亡后,由黄维纲正式继任第59军军长一职。黄维纲(1897.12.4-1943.8.3),河南项城人,字震三,保定军校第7期步兵科毕业。黄维纲初入边防军效力,后转投冯玉祥。在投奔西北军的保定毕业生中,黄维纲可以说是个另类。由于冯玉祥不信任军校毕业生,因此不愿意让他们掌握兵权,所以多分配他们担任部队的参谋或者教官职务。黄维纲却在这些保定毕业生中异军突起,他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和作风,竟然能从连长开始不断担任队职军官,甚至还得到冯氏赏识,担任过总部的参谋处长。
黄维纲治军,懂得恩威并重,且关心士兵疾苦。加上他出生正规军校,打仗时又能文能武,在第59军内部很得官兵的拥护和爱戴,可说第59军的二号人物。第59军的灵魂人物张自忠阵亡后,黄维纲就担负起维持该军的重担。好在部属都对他信服从,第180师师长刘振三和新任第38师师长李九思也都真心拥护,使第59军得到平稳过渡。
经过黄维纲的日夜整训,第59军依然军容严整、战力强劲。但从1941年开始,第5战区未再有重大战事发生。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第59军虽然奉命参战,却因不在主战区而仅是担负佯攻的任务,没有表现机会。就在全军上下都憋着鼓劲想要在下一次战役中痛击日军时,黄维纲却不幸在南漳因病去世。
接替张自忠出任59军军长的黄维纲
消息传开,全军上下一片哀痛。黄维纲的去世,不仅使第59军再次失去一位灵魂人物,更是该军开始走向下坡的开始。继任军长刘振三(1903.3.17-1971.6.13,河北故城人,字育如)为人温和,统帅部属缺乏威信,导致第59军军纪日益松懈。在经过接下来两年的消磨后,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战斗能力都下降不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第59军随即奉命于9月13日进驻随县。两天后开赴应山。五天后光复豫南重镇信阳。10月1日,军长刘振三在应山正式接受日军独立步兵第11旅团旅团长加藤胜藏的投降。两天后,日军全部缴械完毕。第59军至此完成了他的抗战使命。(文/胡博)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