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敌后游击队 > 内容正文

地道战创始人:“蛤蟆蹲”中想出躲过扫荡的方法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14年01月29日 作者不详   2016-07-24 14:35:42


民兵从一个射击口转移到另一个射击口消灭敌人。
    说起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很多人都看过电影、电视剧,这种战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用,成为我军军史、战史上的光辉典范,被日军称为“奇幻战争”。然而,作为这种战术的创始人——旷伏兆将军却鲜为人知。人们不禁好奇,地道战战术是怎么发明的呢?而这种战术的创始人又有什么传奇故事呢?

   连日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旷伏兆(1914~1996年),江西永新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整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江西325位开国将军其中之一。

    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地道战战术开始萌芽、发展

    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日军惊呼“损失巨大”、“对华北应有再认识”。1942年,随着正面战场的日益稳定,日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规模越来越大。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梳篦拉网”、“剔块清剿”,实行所谓的据点、碉堡、壕沟、修路、筑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不少革命根据地陷入危机,大批革命干部惨遭杀戮。八路军武器装备落后,根据地军民常常在对日伪军的“反扫荡”中处于不利地位。

    据档案记载,1942年5月1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5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汽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至1942年6月上旬,日伪军占领冀中根据地所有县城和较大集镇、村庄,共建立1700多个据点,挖掘4000多公里封锁沟,把冀中根据地分割成2600余块。此次日军的残酷扫荡,使冀中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00余人,5个军分区司令中,第八军分区司令常德善、政委王音远战死,第九地委委员秘书长于时雨不幸在饶阳英勇牺牲,第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心纯,八分区23团团长谭斌,第三十团团长萧治国,政委汪威等中高级指挥员壮烈牺牲,第十军分区司令朱占奎被俘投敌。群众被杀、被捕达5万余人,根据地全部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史称“五一大扫荡”。

    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文澜介绍,1941年~1942年,日军的“扫荡”力度尤为突出,大量八路军和根据地的居民受到日军的迫害,在这种不利环境下,地道战战术开始萌芽并发展。

    “蛤蟆蹲”中构想出躲过敌军“扫荡”的方法

    据史料记载,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旷伏兆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第十军分区所辖的地域包括霸县、永清等几个日伪军经常“扫荡”的地带,“反扫荡”任务尤为艰巨。

    当旷伏兆在杨庄与地委书记杨英商谈工作时,突然遭到数百名日军的包围,当时他带领的十几名战士临时住在一户群众的大院里,为了尽可能避免伤亡,旷伏兆决定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散突围。在杨英的安排和群众的掩护下,旷伏兆匆匆钻进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设在鸡窝下的小地洞里(群众称之为“蛤蟆蹲”),而且一呆就是三个小时。

    就是这短短几个小时的“蛤蟆蹲”经历,让旷伏兆萌生了一种天才的军事构想。从洞中出来之后,旷伏兆对这种以“蛤蟆蹲”躲过敌军“扫荡”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分析,觉得这种消极被动的躲藏方式,一旦被敌人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军分区政治部的锡珍、段清俊等人,就是因为被敌军发现而活活打死在洞里的,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怎样变被动为主动呢?旷伏兆想:既然“蛤蟆蹲”可以藏人,那为什么不能将各“蛤蟆蹲”连接起来成为地道呢?一个村里的可以连接,几个村里的也可以连接,一条地道狭窄,但是多条地道结合起来就会有很大的战略空间;一个村遭到敌人袭击,完全可以躲到另外的村子里去;敌人发现了一个,还有很多个,有百个、千个;地道既然可以藏人,那也完全可以有运兵、储藏弹药、作战等其他用途。

    集思广益筑成结构复杂、功能齐全“地下长城”

    旷伏兆立即和分区司令刘秉彦等分区领导研究。很快,他的构想得到了分区领导的一致支持。分区随即决定派作战参谋任子木和熟悉本地状况的高荣到二连县米南庄,进行挖掘地道的试点工作。旷伏兆不知道,就是他这一个“天才的构想”,后来几乎改变了冀中甚至整个敌后战场的敌我力量对比态势。

    任子木和高荣到达二连县后,得到了中共二连县委书记朱泽民的大力支持。朱泽民指示米南庄党支部书记魏树华立即组织党团员、民兵和广大群众配合特派工作人员挖掘地道。他们根据村庄的地形,把全村主要道路的地下用“中”字型通道连接起来,在地道内还修筑了防烟、防火、防毒和防水的四防设施。 记者了解到,旷伏兆自始至终都关注着地道的挖掘工作。对于修筑地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他都一一予以解答,还亲自设计地道挖掘图:将地道挖下一段后,再往下挖1米多深,又向前挖1米多长,再往上挖,形成“凹”字形状;往下挖的洞口,是用坚实的“预制构件”木匣子制作成的,预制的木匣子里装满和地道一样颜色的土作为伪装,游击队员只要从下面一推,既可以爬出来,也可以让外面的人进入地道;若敌人发现洞口,进入地道,地道内的人可以利用内部设置的观测系统,通过枪眼观察敌人的动向,找机会消灭敌人,让进入地道内的敌人无路可逃。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