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敌后游击队 > 内容正文

开辟抗日根据地 秘密建立情报站
来源:东莞日报   2018-01-23 11:25:45

  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从宝安县布吉乡挺进东莞,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当年,挺进大岭山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人数少,武器装备差,面对的却是强大的敌人。1940年11月初,驻莞(城)太(平)公路和厚街、桥头村的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及一个炮兵分队,共约200余人,奔袭大岭山区的汪潭村、大迳村,战斗随之打响。这场战斗,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重返东宝敌后的第一仗,史称“黄潭战斗”。

  战斗异常惨烈,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一名小队长陈定安及5位战士牺牲,日军伤亡30多人。日军自侵略华南以来,鲜见这样顽强不屈的队伍,按照“武士道”精神,用军毡把游击队员的遗体盖了起来,以示敬意。日军不得不承认:自侵占华南以来,从未打过如此激烈之仗。

  此后,中共东莞县委配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大岭山区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加强地方党组织、群众组织和政权的建设,建立了一支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相结合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成立中共大岭山抗日前线特别区委;改组中共大岭山区委,在各个乡建立支部,发展地方党员,成立群众抗日团体;建立乡、区级抗日民主政权,开办部队干部训练班和干部学校“中山书院”,创办部队医务所、《大家团结》报。经过半年多努力,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其面积有9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

  百花洞战斗毙敌五六十人

  1941年6月10日,驻莞(城)太(平)公路线的莞城、厚街、太平、桥头的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加上部分伪军,采取隐蔽突袭战术,分两路袭击大岭山中心区百花洞村。

  面对敌人突袭,第三大队大队长曾生很快收到情报,立即派人到大王岭村向政委尹林平、副大队长邬强通报敌情,准备战斗。百花洞附近太公岭、髻岭等乡村的自卫队和民兵随后赶来参加战斗,增援第三大队。他们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提前设置了埋伏圈,占领制高点,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

  在百花洞战斗中,骑马的日军军官及几名士兵被游击大队、民兵同时击倒,日军一时失去指挥,队形大乱。

  百花洞战斗持续了两天,共毙伤日军大队长长濑以下官兵五六十人及战马数匹,缴获长短枪10余支及弹药辎重一批。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自卫队共伤亡10余人。战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在连平圩举行祝捷大会。

  百花洞战斗的胜利,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重返惠(阳)东(莞)宝(安)敌后对日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东莞军民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鼓舞了东莞乃至东江地区抗日军民胜利的信心。

  反击地方顽固派武装

  大岭山抗日游击队的发展壮大,招致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1941年,杨西乡、飞鹅岭等乡村的反动地主勾结盘踞在水乡道滘的地方顽固派武装刘发如部,多次进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第三大队随后英勇进行自卫反击。大岭山区委组织各乡抗日自卫队也纷纷赶来参战。由于第三大队早就做好迎战准备,刘发如部数次进犯均告失败,狼狈逃回道滘,从此再也不敢来犯。

  同年10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集中广东省保安第八团及第七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游击纵队三个大队、一个炮兵连共1500余兵力,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

  第三大队的三个中队和连平乡抗日自卫队,在大王岭至大环的山上与顽军展开激战。但由于外线作战部队捕捉不到战机,因而未能达到从外线出击敌人,迫使顽军撤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目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被敌人占领。

  事后,中共大岭山区委转移到虎门,仍然积极领导大岭山区群众的抗日反顽斗争。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群众,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继续大力支持抗日游击队,掩护部队的伤病员,秘密送粮食、送情报,帮助部队解决困难。

  1941年11月下旬,大部分顽军从大岭山撤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一部返回大岭山区,打击当地反动势力。12月上旬,游击队再一次分散活动,除两个中队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其余部队转移到宝安阳台山区。

  秘密建立一批情报站

  为了应付复杂的斗争局面,中共东莞县委在各地秘密建立了一批交通情报站,其主要任务是搜集日、伪的军事情报,接送东莞县委来往人员、信件和物资。这一交通情报网,由东莞县委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

  1944年1月,驻林村的日军抢掠老百姓的稻谷400担、耕牛12头以及物资一批,准备用火车运走。林村交通情报站把这一消息以及驻林村日军人数、装备及林村火车站地形图等情报,连夜送到东江纵队司令部,并组织当地抗日自卫队积极配合东江纵队,夜袭林村火车站日军物资收集队,俘虏6名日军士兵,缴获稻谷、耕牛和大批物资。这一胜利是当时东莞交通情报工作的一个缩影。东莞交通情报网,在对日、伪、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东莞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的地下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在沦陷区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抗日部队的敌后游击战争,也给东莞人民带来了抗战的信心和胜利的希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