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敌后游击队 > 内容正文

白洋淀雁翎队
来源:百度百科   2015-04-13 16:49:59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雁翎队利用冰上、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历史背景

  白洋淀水域辽阔,淀区不仅荷红柳绿,鱼肥稻香,物产丰富,风光迷人,府河和大清河上下贯穿,上通保定,下达天津,为水上交通重要枢纽,军事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淀区面积366平方公里,由大小143个淀泊组成,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渔村蟹舍之间,港叉交错,芦苇遍布,便于隐蔽、周旋、出奇制胜,消灭敌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战场。

  白洋淀雁翎队成立于1939年秋,当时,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新安城。为强化统治,奴役白洋淀人民,驻安新的日酋龟本以“献铜、献铁”为名,强迫水区猎户交出猎枪和大抬杆等武器。为揭露敌人收缴猎枪的阴谋,奉中共安新县委指示,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在大张庄召集郭里口、王家寨一带水村猎户,动员他们组织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会后,猎人孙革、姜秃、赵保亮和邓如意等20人组织起来参加了三区小队。三区小队把新人入伍的猎人组成了一个班。这些战士多为打猎世家,猎枪性能颇为熟悉,他们为了防止猎枪膛内的火药受潮,经常在火眼上插上一支雁翎,也由于他们以往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装载大抬杆的小船在淀面上行驶多呈“人”行,如雁群在空中飞翔,故该班就成了三小队(即三区小队)的雁翎班。

  1940年夏,经县委批准,雁翎班从三小队中分出单独成立雁翎队。雁翎队的第一任队长陈万,副队长邓如意,指导员刘森(任贵森)、还在队里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赵谦任书记。不久,队伍扩大到40余人,分为3个班。雁翎队成立后增添了1只4舱船,有28只排子船,武器仍以大抬杆为住。当时队上只有3支手枪和4支冀中造。这样白洋淀就有了两支水上游击队——三小队和雁翎队。三小队主要郭里口、下四庄子(即季庄子、杨庄子、孙庄子、何庄子)和赵北口一带活动;雁翎队则以大田庄为中心开展抗日斗争。两支小部队时分时合,协同作战,在白洋淀水区同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当时,人们统称这两支部队为“雁翎队”。

  斗争经历

  伏击巡逻敌艇

  1938年8月的一天下午,雁翎队得到情报:安新县城的20多个鬼子和30多个伪军,分别乘坐两艘巡逻汽艇到赵北口去运东西,预计下午返回。雁翎队遂即决定,中途打掉这两支日军汽艇。队员们装扮成渔民,划着船陆陆续续进入了一片茂密的芦苇荡。待船停稳后,他们把放在船边上的渔网拿开时,赫然露出两只胳膊一般粗的钢管。这一只只两米多长、前面略细后面稍粗的金属管,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抬杆。[1]

  雁翎队把设伏地点选在了李庄子村东。李庄子在白洋淀大清河道一侧,大清河在这里河宽水深,没有杂草,是敌汽艇和大型船只的必经之路。这块苇塘方圆几十里,芦苇长得高而且密,小船划进两,三米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很便于隐蔽,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战士们在大抬杆里装了比平时更多的火药,铁砂也装的是最大号的。他们逐个仔细地调整小船上“大抬杆”的方向和角度,为了提高发射速度,他们不用药捻,而直接用火药将两个“大抬杆”的引火处连接起来。

  他们把大抬杆牢牢地固定在小木船上,然后找到最佳的射击位置,以便扩大杀伤面积。一切准备就绪,队员孙革用火柴点燃了手中的檀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就像以前在等待猎物出现一样。

  太阳偏西,敌人的汽艇划破平静的水面,嘟嘟地朝这边驶来。狡猾的敌人把两艘船的距离远远地拉开了,一前一后,如果出现情况可以互相照应。日军汽艇愈来愈近的,上面架设的机枪已清晰可见。雁翎队的队员们当机立断,决定集中火力打掉第一只船,速战速决。

  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一束束绿豆般大的铁砂被准确地射向敌人。抬杆有力度啊,打出去的是一桶砂子。艇上的敌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报销了一多半,有的中枪后还掉到水里头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扶舵的开船的人,他也受了伤。

  后面的敌船发现情况后,立刻机枪步枪一起开火。糟糕的是雁翎队的大抬杆刚打完,要装火药和铁砂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此时,雁翎队员们已处于敌人机枪的射程之内,而大抬杆即使装好药了,它的射程又够不着敌人,对敌人形不成威胁。

  凭着强大火力赶过来的敌人,向苇塘里拼命地开枪扫射。打了一阵后,见没有任何动静,敌人以为雁翎队员早已被他们打死了,便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芦苇荡。可找了半天,连个雁翎队员的人影也没发现。原来,雁翎队员在敌人赶来之前,迅速将鞋放在小船上,并把它推向另一片芦苇地,他们则在高密的芦苇和大片的荷叶掩护下,朝着相反的方向安全撤离了。

  自从白洋淀出现了神勇的雁翎队,使得进犯白洋淀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敌人从天津,保定等地调集了大批汽艇、汽船,一起出动,要对雁翎队进行空前的扫荡,妄图一举消灭雁翎队。一时间,敌人的巡逻汽艇穿梭般地在淀上横冲直撞。

  打击敌运输线

  1943年的秋天,在冀中的日本鬼子真是度日如年,保定通往北平的铁路线被抗日军民切断了,保定南边的敌人孤立无援,只好把运输军火、粮食和物资的希望,寄托在大清河这条水上运输线了。

  从天津到保定的水路,必须经过白洋淀。可是敌人又惧怕神出鬼没,日益强大的雁翎队,不敢轻易小规模活动。而是采取几十条船,上百人护送的方式,企图保障水上运输的安全。保运船不做买卖。拉上货后,向上送到保定,到了保定卸了以后,装了煤再往下走。为了切断敌人水上运输线,有效地支援我太行山根据地的抗日斗争,雁翎队决定寻找机会,打掉敌人的水上运输队。

  9月份的一天,经过侦察雁翎队获得情报。敌人已经从赵北口出发了,有一挺重机枪,有一挺轻机枪,敌人有一个伪军的中队,一个中队。雁翎队对敌情进行了认真分析:这次护运的敌人在人数上比我们多,武器装备比我们好,护送的机动船也跑的快,这是敌人的优势所在。

  敌人虽多,但在明处,雁翎队人少却在暗处;这是雁翎队的优势。除此之外,敌人护送用的船只虽是大型机动船,但雁翎队员已想好了对付它的巧妙办法,只要提前布点准备,就能让它乖乖地抛锚当靶子。伏击地点选定在王家寨东边的横埝苇塘,这里的芦苇是移栽的,苇密水浅,便于隐蔽和出击。

  雁翎队的战士装扮成打鱼的,有的划着小船,有的驾着鹰排,三三两两,从不同方向悄悄地接近设伏地点,战士们到达以后,迅速地各就各位。六个班布置了六块地,这个大抬杆布置了两块地。大抬杆上南岸。还有几个战士并没有急于进入芦苇地,而是在水面上开始忙碌起来。

  把这个河中心拉了一条八号钢丝,船开到这里以后,就挡住它了。通过北边南边钉个大木桩,把这铁丝给绑紧了,船到这儿就把它挂住了,动不了了。同时侦察员把杂草、水草,用镰刀割下来,让它漂浮在水面。

  临近中午时分,一切准备就绪。大家藏好船只,拿好武器,静候着敌人的到来。如果不走到跟前,谁也看不出这里埋伏着神兵天将。

  中午一点左右,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马达声。很快,敌人的汽艇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八支船是大对艚,对艚就是把两个船接在一起。八只船当中有两个是日本的汽艇船。

  一会儿的功夫,敌人的汽艇就进入了我伏击圈,艇上的日本兵都看得一清二楚。当敌艇距雁翎队员仅几十米的时候,突然速度慢了下来,这让船上的日军紧张起来。

  隐蔽在不远处的队员们暗自惊喜:他们心里清楚,秘密其实就是水面上漂浮着的水草。原来,队员们在平时的观察中就发现了敌船的缺陷。由于机动船是靠水下转动的螺旋桨前进的,运行时就怕水草的缠绕。

  这次被缠绕的水草正是雁翎队员们专门在河道中放置的。敌人根本不知道除了水草,水下还潜藏着一根粗铁丝。趁此机会,队长郑少臣果断地开了第一枪。打下了在船杆上放哨的人。

  枪声就是命令,埋伏在苇塘里的战士一起向敌船开火,四个枪是八个桶,装的也是火药,破锅、破铁、破砖破瓦,最后装一点土。船面上的鬼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瞬间就给报销了。突击队员们驾乘着小船,迅速出击。很快,就把第一艘船解决了。

  在攻击敌人第一只船的同时,其它雁翎队员也向第二只敌船发起了攻击。从开枪到结束,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解决了日本鬼子和伪军一百多个。运输船队被截获了,大批的物资和枪支弹药都成了雁翎队的战利品。八船枪,子弹、枪,手榴弹,两挺机枪,80多个步枪,两千多发子弹,一千多个手榴弹,还不包括别的胜利品。

  打这个保运船以后,雁翎队出了名,中央知道了,毛主席提了一个词:荷叶军。

  历史评价

  雁翎队端岗楼,除汉奸,打鬼子,截击敌人的军火船,切断敌人从天津到保定的水上交通线,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打击敌人。雁翎队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雁翎队利用冰上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特别是自1939年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枪未发而制胜,所以有“淀上神兵”之称,在风景如画的百里湖面上留下了一段抗战传奇。

  在《白洋淀志》记载中有这样一段话:“抗战期间,‘雁翎队’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击毙、俘虏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战争胜利后,朱德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专程到白洋淀接见了“雁翎队”全体指战员,对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业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

  注释:

  [1]大抬杆是白洋淀一带老百姓用来打猎的土枪,由于它的枪身很重,往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起来,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大抬杆”。大抬杆的枪管有近三米长,后半截装火药,前半截装铁砂,点着尾部的药捻,就能引燃火药,把铁砂子迅速地推出去,一散就是一片,杀伤面积大,五十米之内的目标基本上是弹无虚发。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未经对证核实,本站只提供传播途径,文章只代表原作者立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