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知道,83年前,同样是4月,有这样一群高中生,他们没有安逸的假期,匆匆“开了学”。
那是南京沦陷的8个月前,1937年4月,首都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正式成立了首都学生集中训练总队,组织全南京市高中以上学校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在教导总队的孝陵卫营房。
笔者收藏
首都学生集中训练总队总队长由桂永清担任,代总队长为周振强,副总队长由军训会主任委员何志浩兼任,代副总队长为谢承瑞。
通过三个月集中化的军事训练,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常识显著增强,更有不少学生在接受军训以后,产生了强烈的从军救国的热情。
根据“首都学生集中训练总队保送中央军校十四期入伍初试学科成绩册”记载,从名单中可以看到,包括钟英中学、五卅中学、中大实中、三民中学等18所学校在内的共148名学生,因训练成绩优异,加之个人从军报国意愿强烈,遂被保送到中央军校十四期参加初试。
笔者对这份名单逐一查询,发现其中19名学生,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顺利成为黄埔军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的学生,并在毕业后纷纷投入抗日的疆场。
他们是:
陈国铸
别号:建中
籍贯:江苏泗阳
部别:第二总队骑兵队
通讯处:江苏江都蒸笼巷五号
关世奇
籍贯:辽宁法库
部别:第二总队工兵大队第二队
通讯处: 法库东头台子邮局
黄邦达
籍贯:安徵潜山
部别:第二总队工兵大队第三队
通讯处:潜山黄庄
郎先拔
籍贯:贵州贵定
部别: 第二总队步兵第一大队第二队
通讯处:贵州贵定旧县
陆有崧
别号:碧深
籍贯:广东崖县
部别:第二总队工兵大队第三队
通讯处: 崖县中学交
潘荣鼐
籍贯:江苏徐州
部别:第二总队工兵大队第三队
通讯处:徐州东大庙站南小河涯潘家仓屋
任显桐
籍贯:广东鹤山
部别:第二总队步兵第一大队第一队
通讯处:广东鹤山县第二区永宁墟邮政局转大郡湾屋
万怀义
籍贯:云南保山
部别: 第二总队步兵第二大队第五队
通讯处:云南保山板桥街
王斌
别号:政先
籍贯:山西离石
部别:第二总队步兵第一大队第三队
通讯处:山西离石吴城镇转小神头村交
王家丰
别号:树槐
籍贯: 四川开江
部别: 第二总队炮兵大队第三队
通讯处:开江长岭乡邮局转
王景礼
籍贯:吉林舒兰
部别:第二总队步兵第二大队第五队
王振宇
别号:民铎
籍贯:江苏铜山
部别:第一总队第二队
通讯处:铜山西北七十里敬安镇东街
吴志和
籍贯:江苏南通
部别:第二总队辎重兵队
通讯处:江苏南通东门外王家坝内小鲁家坝吴村
杨迪
籍贯:安徽霍邱
部别:第二总队辎重兵队通讯处:安徽六安三元店徐同顺号转
杨恒新
籍贯:湖南长沙
部别: 第二总队步兵第二大队第四队
通讯处:长沙储英源七号
于用权
别号:君直
籍贯:江苏金坛
部别:第二总队炮兵大队第二队
通讯处:金坛于复元堂
袁志道
别号:定一
籍贯:河北濮阳
部别:第二总队步兵第一大队第一队
通讯处:河南彰德东井店镇交袁六村
张树枫
籍贯:山西绛县
部别:第二总队步兵第一大队第三队
通讯处:绛县大交镇鸿茂源号转东杨
赵元梁
部别:第二总队炮兵大队第一队
通讯处:南京四象桥针巷九号
据“十四期一总队史略”载:依照本校抗战期中的教育计划,将学生分作甲乙丙等级。甲级是招高中以上,曾受集中军训或大学专科毕业的学生,想利用他们原有的学术基础,施以比较短期的训练,而负担抗战的重大任务。
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学子,他们本可以继续深造完成学业,但在国家存亡之际,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考军校,以天下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抗日救国。第十四期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同学录》的开篇中也开宗明义地写道:“随着抗战的开展,战局步步走上严重紧张的局面,为应付迫切的需要,本总队遂诞生于淞沪战事吃紧与首都震撼的当中。”
而2014年于南京去世的老兵李祥麟,正是黄埔十四期一总队的学生,在他毕业后被分发至炮兵第三旅,曾驻守潼关地区。
关于这些投笔从戎的学生在战时的情况,笔者尚未查到更多的资料,期待有线索的朋友提供并指点。
让我们向勇士致敬!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