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清溪苦草洞:东莞抗战的“黄埔军校”
来源:人民网   2020-11-25 16:11:23

苦草洞旧址。胡国球翻拍

  位于清溪北面的苦草洞,处于东宝惠三县的交界,重山环抱,地形隐蔽,是理想的游击根据地,适合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少有人居住,但清溪人仍把苦草洞称为是东莞抗战时的“黄埔军校”。

  1939年元旦,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各区地方党动员来的抗日武装,共约200人,集中到东莞县清溪苦草洞进行整训,并挑选其中120人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王作尧,政训员何与成。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于1939年4月从苦草洞迁至塘厦。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经过了整训和军事训练,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觉悟和抗日决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部队在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威信。

  这一年里,大小战斗不断。1月10日,中国空军轰炸虎门,炸毁日军高射炮阵地及停泊珠江口的日舰2艘。1月24日、25日,中国空军“神鹰队”出动飞机,分别在石龙、虎门上空投下炸弹,炸毁日军阵地及军械粮食贮藏所,炸死日军150、炸伤70余人。

  12月,王作尧率第二大队80余人在黄公坑村抗击来犯日军,毙伤日军3人。同月,曾生、王作尧领导的两支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到700多人,建立了大岭山、阳台山抗日游击基地,初步打开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是年,日军南侵后,日伪政权严禁火药生产,东莞的烟花炮竹厂和作坊纷纷停业。

  这一年,影响最为深远的是3月份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在清溪的成立。作为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下辖的7个分团和5个队中规模较大、影响较深的一个队,东宝队在东团的领导和帮助下,坚持活跃在东宝地区,艰苦、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战地服务工作,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可惜的是,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引入广东。东江军委命令东江两支人民抗日武装东移海陆丰老苏区,使我们刚发展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受到很大损失。在东宝惠边初建立起来的游击根据地,由于部队东移,也被顽军占领,东莞县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抗战到底

  东宝队

  敌后抗战的人民生力军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港澳同胞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他们“不愿坐视祖国沦亡,不愿作日本帝国主义奴隶”,把救国救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对于祖国种种捐输报效,无不倾家尽力以赴”。

  1938年10月,日军开始南侵,广州、惠州、东莞等地相继沦入敌手,南国到处惨遭浩劫,仇恨的烈焰越燃越旺,抗日救亡运动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祖籍东江的华人华侨各团体代表,在共产党人周恩来、廖承志的直接推动和关心帮助下,1938年10月12日在香港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旨在“动员东江群众协助军队及人民武装抗战,并救护伤兵,赈灾难民及辅导民众组织各种救亡团体”的华侨服务组织——“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

  1939年1月中旬,东团在惠阳县淡水镇正式成立,并在香港设立了总部办事处。同年3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在清溪成立。从成立那天开始,东宝队便在我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活跃在东宝地区,艰苦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战地服务工作,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成为东宝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生力军。

  早出晚归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东后,在东宝地区成立了不少维持会,到处收买汉奸。由于汉奸的加紧活动,当时,东宝地区到处散布“悲观失望”、“和平妥协”的空气。

  3月,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先后挑选了60多名同志,在东莞清溪正式成立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东宝队一成立,就面临着敌伪对东江展开全面政治攻势的严重挑战。揭露敌伪的反动政治阴谋,以唤起民众、抗日救国,无疑是东宝队此时紧迫的任务。为此,各分队3月下旬分赴各地后,立即投入艰苦、深入的抗战宣传工作。

  共产党员、副队长卢克敏,是马来亚吉隆坡的归侨。他与队长王启光率队部和第一分队到达谢岗、黎村后,立即深入到群众之中,进行家庭访问,大会演讲,并亲自写标语、画漫画、出壁报,大力宣传海外侨胞支援祖国抗战的事迹,宣传我抗日军民团结抗战的捷报,揭露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号召群众“团结起来,一致对敌”。

  东宝队分为三个分队。其中,第一分队的队员,在卢克敏的带动下,坚持早出晚归,通过唱歌、演戏、写标语、出壁报、办夜校、家庭访问、举办晚会、印发宣传品、与当地群众同劳动、共生活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宣传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英勇抗战的事迹,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救国道理。同时,用大量事实控诉日军侵华的罪行,揭露汉奸走狗造谣惑众,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的卖国行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

  经过宣传,“抗战必胜”的信念战胜了“悲观失望”的论调:“团结对外”的行动取代了“和平妥协”的空气。至1939年冬,东宝队的足迹遍及广九铁路沿线和莞樟、惠樟公路沿线的谢岗、黎村、樟木头、石马、桥头、清溪、土桥、铁场、杨梅岗、大朗、司马、企石、横沥、村头、大岭山、宝安平湖等广大乡村。他们访问了数以千计的农户,举办了数十个战时小学、夜校和识字班,并组织起数以百计的姐妹会、青抗会、农抗会、读书会和儿童团。

  这些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协同东宝队做好抗战宣传工作和组织群众工作,使我党的抗日宗旨和抗日救国的道理深入人心,有力地推动了东宝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为以后深入开展游击战争,建设东宝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赈灾救亡壮大抗日阵营

  把海外侨胞手足情谊的温暖传送到各地,从精神上、物质上极大地激发了东宝民众的抗日斗志。

  当时,东宝地区在日军的烧杀抢掠下,疮痍满目,疟疾流行,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命。为此,东宝队队部曾先后多次派人到香港“东团”总部办事处汇报了东宝地区的灾情。惠侨救乡总会一次就拨出两大箱(每箱约一立方米)发冷丸(奎宁)、眼药水、硼酸膏、红汞、碘酒、药棉、纱布等药物用于东宝的救灾工作。

  海外侨胞和东宝队的这一历史功绩,在当年的文献中评价道:“东宝一带,劫后灾黎,莫不称嘉,即政府方面,亦同铭感”。

  赈灾行为极大激发起抗日救国的斗志。不少青年身体刚刚康复,便迫不及待地上山找部队,打鬼子。踊跃参军,热情支前蔚然成风。特别是东宝队活动过的谢岗、黎村、清溪、大岭山等地,无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为部队提供了大批兵员,并成为游击队活动的可靠根据地。

  在反攻深圳的战斗中:“东宝的民众非常热烈,不怕炮火怎样厉害,把粥、茶、芋头送上前线给战士吃,因为战士要放枪,不能停手吃,他们就把芋头退了皮,送到战士的口里去,打伤了他们就扶他们落火线……”

  此外,东宝队从诞生起,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争取国民党在东宝的上层人物,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壮大抗日阵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为取得合法的地位以利于工作的进行,东宝队队长王启光在正式打出旗号之前,就利用自己与国民党“四纵队”司令王若周和东莞县长等的“世交”关系,向他们申明东宝队成立以及华侨救国救乡的宗旨,以后,又通过一系列的统战工作,使东宝队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东宝队的活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公开合法地顺利开展。接着,东宝队又对“第四区保安司令部”的上层人物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团结和争取国民党军队内部各种进步力量。

  当时,东宝队的队员还利用与国民党“四纵队”一些上层人物的关系,经常进出于“四纵队”司令部,进行统战工作,从而争取了一些上层人物对抗日团体的同情和支持。

  1940年6月,东宝队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强行解散。在解散前,东宝队仍继续坚持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在被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强迫解散后,还广泛散发了《告东宝两县同胞书》,表示全体队员今后仍将以各种形式与东宝两县广大民众一起抗战到底。

  历史证明,东宝队的同志后来大多数都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各级党政军的领导骨干,为加强东宝地区党的建设和深入开展东宝地区的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翻拍)

  口述

  祁烽:沦陷区的地下党员

  人物介绍:曾用名祁嘉穗、祁山,东莞莞城人。1932年9月考入东莞县立中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莞中学支部书记。1939年3月任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副队长、中共支部书记,中共大朗区委组织委员。在东莞清溪、塘厦、谢岗、黎村、樟木头一带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动员青年群众参加抗日游击队。1941年1月至5月,任中共莞太区委书记。1941年6月至1942年初,调任中共东莞水乡区区委书记。1942年7月任中共东莞一线前线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同年9月考入广东大学中文系读书,为中共东莞县委派驻广州特派员,在广州沦陷区秘密从事抗日工作。

  1939年1月中旬,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淡水正式成立。东宝队是其中的一个队,于1939年3月初在东莞清溪正式成立。当时,东宝队队长是王启光,副队长就是卢克敏和祁烽。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波及广东。我党不得不作长期打算,精干掩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后来,形势越来越恶化,中共东江特委在紫金古竹开办的干部训练班也突然停办,祁烽只好打道回府。回到东宝队,祁烽发现,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已被明令宣布取缔,东宝队也被迫停止活动。不过,由于我党早有准备,东宝队一部分队员已经送往各地区,另外一部分队员送到游击队。1941年6月至1942年初,祁烽调到东莞水乡区,任中共水乡区委书记,搞地下工作。

  随着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党组织继续把比较暴露的同志分散撤到别地,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找寻可作掩蔽的社会职业,保持灰色面目,或继续升学,暂时停止活动,等待环境好转,仍须实行单线联系,或改名换姓,以策安全。为了方便进行活动,祁烽毅然赴广东大学应考。组织上对祁烽的工作很快就作出决定,任命他为中共东莞县委派驻广州特派员。在学校期间,祁烽的工作分两部分:校内与校外,以校外工作为主。初期的校内工作,着重巩固立足点,并逐步将重点转到校外去。不过,在祁烽读到二年级时,已旷课很多,不得已只好忍痛申请因病退学。离开广东大学后,祁烽可以全身心地放在校外活动上。祁烽说,其实,所谓的“活动”,主要是想办法使我党掌握的护沙队、手枪队能“活”而不“动”,即是使其活动起来时,让人不觉得是在为我党而“动”,以免过早惊动敌人。

  一次,当祁烽赴黎适如家中谈工作时,半路中响起空袭警报,街上戒严,他只好就近转入一间尚未关门的店铺暂避一下。正当店门关好时,轰炸开始了,那是盟军美国飞机炸的。美机炸完就走,祁烽也继续赶路。怎知越走近黎家时,气氛越紧张。

  原来炸毁的房子正好是黎家及邻居那几座房子。警察却不通融让祁烽进灾场,这让他心急如焚。忽然,一辆鸣笛卡车急驶而来,护沙队的人到了,并下车跑步进入灾场。很快,伤者躺在担架床上被抬出来了。救护者大声说:“有短墙保住,伤不重,真够运!”黎适如得救了。祁烽心想,我党掌握的护沙队在这种场合会有这样的妙用。还有一次,珠江抗日游击部队的首长梁嘉、郑少康有紧要事直接找到了祁烽。原来队伍想赶快转移,但怕路上被迫应战,缺乏弹药,故难下决心突围。祁烽随即迅速通知同志,尽量多送,“悄悄速去,悄悄速回”。护沙队再一次善于“活而不动”绝不莽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使敌我斗争的形势逐步发生明显的变化,反动的蒋介石政权与广大人民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内战扩大,和谈紧张。此时,祁烽奉调回东莞,任中共路西县委组织部长,又开始新的斗争。至于广州的工作,自有人来接替。

  策划:南小渭  统筹:郭文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

  (感谢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东莞市档案局)

  参考资料:

  《东宝队在东宝抗战史上的作用》陈铣鹏(原载《东莞烽火》第8册)

  《沦陷区地下工作漫记》祁烽(原载《东莞党史》2005年第2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