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南京沦陷前三四天,城内报馆才开始转移
来源:刘欣   2015-09-09 11:20:23

  民国的报人,创造了中国新闻的巅峰。但是回望他们办报的经历时,却发现异常的坎坷。多方的压制,印刷的不便,发行的不畅,都是当时报纸发展的大敌。但民国报人的操守,真的令人惊叹。就以南京沦陷为例,直至沦陷前三四天,资讯最为灵通的报纸,才撤离南京。不少战地记者,依然拼死坚守,持一二电台,留守南京。

  

  抗战之前,南京作为首都,报纸非常之多。《中央日报》、《民生报》、《南京人报》、《新民报》、《新南京报》、《人民晚报》、《中央导报》、《大华晚报》、《铁道公报》、《文化日报》、《中报》、《民报》、《民国日报》、《时代晚报》等三十余家,而且还不包括一些杂志刊物,从事的报人也非常之多。

  当年最红火的报纸,除了张恨水主办的《南京人报》,就属《中央日报》了。1929年2月1日,《中央日报》迁到了首都南京,对抗日都非常积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各类抗日斗争事件此起彼伏,抗日救亡情绪高涨,南京各报以最重要的版面对此加以报道和评论。7月8日,南京民营报纸《新民报》发表社论《九一八之前到来矣》;7月9日发表正在南京的剧作家田汉的文章《决心》。文中写道:“卢沟桥的炮声含有示威作用……中国的生机在坚决地对日抗战,不趁此奋然而起,天下盖无不可忍之事,而中国生机殆有断绝之虑。”

  之后,《新民报》又连续发表了社论《对日抗战到底》《反对各回原防,主张全盘抵抗》等。该报的“新民副刊”则连续用通栏大字刊出鼓动抗战的口号:“我们要打就打个你死我活”“抗战!抗战!抗战!抗战!抗战!”“我们反对妥协,拥护全盘抗战!”“每座房子都成为战堡!”该报的社会服务版也发动抗日献金、组织抗战医疗队等。《中央日报》也连日刊登抗日救亡消息与报道。1937年8月1日,《中央日报》刊登《南京学生界抗敌后援会成立,发表宣言拥护领袖抗日主张,并进行宣传募捐救护等工作》。当南京与全中国各地抗日热潮不断高涨时,更加激烈的战火在与南京近在咫尺的上海燃起,并迅速烧向南京。

  

  南京的新闻媒体也在更加艰苦、危险的环境与条件下,每天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艰苦支撑,宣传抗日。

  在11月16日,国民政府下令中央党政各机关与南京市政府各机构、南京各国营工厂以及各大中学校撤离南京。当战火迫近包围南京时,南京的新闻媒体不得不于1937年11月底、12月初先后停刊转移,分别迁往武汉、重庆、长沙、香港等地,继续办报,继续宣传抗日。

  

  1937年11月27日,民营报刊《新民报》出版了在南京的最后一期报纸—第2916号,第二日,即11月28日,该报停刊。11月30日,国民政府机关报《中央日报》出版停刊号,为在南京发行的第3404号。即便报社已经转移,中央社依然留下了随军记者,采访南京保卫战的战地新闻,只留发报、收报机。其他的民办报纸,《中国日报》《朝报》《南京晚报》等,也在撤离的时候,留下了战地记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之上,民国报人用生命的坚守,守卫新闻人的在尊严。确实,在当时的时候,他们的坚持可能有很多种原因。我甚至愿意相信,是报社的强逼。但不论是何种原因,他们坚守了,他们把资讯报道了出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