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时,首先抢占的是铁路线和战略要地。中国军队调动以及军需物资运输,也是利用和依赖铁路运输。抗战中,铁路员工冒着生命危险,昼夜抢修铁路,和军队同进退,不论敌机如何轰炸,铁路没有一天中断。华东铁路是全民族抗战的一个缩影,这里记录的点点滴滴,将启发人们去认识抗战历史的厚重与伟大。
修筑战备铁路
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南京政府开始了备战工作,紧急修筑国防战备铁路和桥梁工程,仅在华东地区修建的就有多条铁路,这些铁路在战争爆发后为调动资源和兵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赶修苏嘉铁路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由挑衅滋事发展到武装进攻。上海发生战事,南京到杭州的铁路运输必定受阻。一些有识之士建议避开上海,另筑生路,修一条从苏州站直达嘉兴站的铁路。铁道部认同了这一设想,委托京沪、沪杭甬两铁路局承办苏嘉铁路工程。1935年2月动工,翌年7月完成。苏嘉铁路通车后,从南京到杭州不经由上海,距离缩短150公里,在抗战初期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
开车前,记者在苏嘉铁路苏州站站台上拍摄的通车纪念照
完成沪杭甬铁路
沪杭甬铁路清末完成上海至杭州闸口段和宁波至百官段,杭州闸口至曹娥江边百官段工程由于要跨越钱塘江和曹娥江,工程巨大,拖延了30多年,一直没有贯通。1934年铁道部与浙江省政府协议合建钱塘江大桥,4月动工。1937年淞沪“八一三”抗战打响后,全力赶拼工程进度,9月26日通车。大桥通车后立即担负起铁路和公路的运输任务,物资得以快速经由浙赣线运往后方,京沪、沪杭甬、苏嘉铁路的机车车辆和器材也得以转运到浙赣、粤汉、湘桂等线继续使用。同时还疏散了数以百万的居民。
钱塘江大桥全桥首次合拢
1935年绘制的沪杭甬路线示意图
改造浙赣铁路
浙赣铁路杭玉段原为杭江铁路,铺设的是轻轨。为使沪杭甬、浙赣、粤汉铁路接轨联运,对杭玉铁路进行了改造,更换成重轨,抽换枕木16万根,改造桥梁68座,加固桥梁16座。株洲至萍乡段铁路由铁道部交给浙赣路接管,并由铁道部备款,改良线路40公里。
这是当时列车在浙赣线上运行
军事运输准备
除修建战备铁路之外,国民政府铁道部还在铁路运输方面做了一些国防“军事运输之准备”,如增加行车设备、添设防空设备、储存紧急材料等措施。
如京沪、沪杭甬铁路,在重要车站添建岔道5600米,添建岛形站台1500米。在军运比较繁忙的车站,新建站台1~4座,连接公路,以便于运输。在南翔、新龙华、松江等站,添建煤台及水池。
京沪、沪杭甬铁路在8个重点车站建有钢筋水泥地下室,配置电灯、电话、通气机、防毒具,挖防空壕44处。津浦、浙赣铁路建有大小防空壕290处。
铁道部要求各路“一律准备存储一年以上之用料。”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储煤6万吨,非至战时不得使用。吴淞材料厂所存材料移存常州,常州厂材料移存苏州。陇海铁路除经常用料外,另购存一年间所用材料,价值500万元。
铁路员工共赴国难
1937年7月24日,国民政府颁布了铁路战时运输办法,组建了铁道运输司令部,对铁路实行军管。
淞沪会战
在淞沪会战的3个月中,京沪铁路受到敌机猛烈轰炸,铁路设备不断被破坏。铁路员工冒着生命危险,随炸随修,保证行车没有一天中断。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共73个师参战,其中50个师5万吨辎重是通过铁路运送的,共开行军用列车1346列。淞沪会战后期,铁路方面为守军提供构筑工事的钢轨、枕木。为此,突击拆除了上海至南翔近23公里、上海至松江30公里的铁路。
日军占领上海西站
拆毁镇江以东铁路
11月16日,国防会议决定迁都重庆。铁道部奉命拆毁镇江以东铁路,同时要求京沪、津浦、江南三路车务处维持剩余铁路行车,到南京军队退出最后一日,始行撤退。12月13日,南京沦陷,京沪线72台机车,抢运出55台。客货车辆除损坏外,均转移到浙赣线及津浦线,部分路料也抢运至浙赣线。
1938年的镇江火车站
津浦铁路
津浦铁路自抗战开始到沦陷,遭敌机轰炸1433次,被炸毁机车110辆,客货车218辆,桥梁4座。铁路员工冒险抢修,抢运出机车110台,客货车1700辆。
日军飞机轰炸南京津浦铁路轮渡码头
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
台儿庄大战后,根据津浦铁路管理局的指示,徐州机务段段长程贵组织了两批内迁,将机械设备、材料等装在棚车上,291名铁路员工及家属乘坐宿营车,随机车经陇海线由郑州南下。在南下途中,撤退机车担当了军事运输和遣送难民任务。行至黔桂铁路南丹段坡前迫停,日军追至围杀,36人牺牲。1947年5月,津浦铁路局在徐州云龙山北麓建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列录殉难员工186人姓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