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抗战老兵吴炳琳,如今居住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小区里。如果只看外表,可能他和普通的北京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翻开他的履历,相信所有人都会向他表示敬意。吴炳琳加入的是中美合作的特种部队O.S.S(Office of Stragetic services战略服务部),这是抗日战争中鲜为人知的一支秘密作战部队。
1945年的吴炳琳(左一),此时他20岁,中校军衔
2011年的吴炳琳
吴炳琳,1925年出生,1931年入北平育英小学,1937年9月入育英中学(今北京25中),1937年12月中旬母亲徐仲清于“南京大屠杀”遇难。1944年初,他离开北平来到重庆,在中央训练团培训后被分配到美军的驻华机构。吴炳琳加入的O.S.S,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培养了大批的敌后特工,在诺曼底登陆的空降兵就是O.S.S训练的。
当时,美军驻华机构众多,但惟有分配到O.S.S才可能迅速的开往前线直接与日寇作战。虽然O.S.S的危险性要远远高于其他部门,但吴炳琳和其他热血青年都非常盼望被录取。因曾在沦陷区北平接受过日式教育,日语相对流利,加上体能超强等原因,吴炳琳被顺利录取。
随后,吴炳琳随队飞到昆明,在岗头村鸿翔基地接受一对一的跳伞训练。“训练我们的美军教官一般都是尉官,很少有校官。除了伞兵的跳伞训练外,他们给我们看幻灯照片,学习军事知识,还接受小规模战术训练,学习美式新武器的使用,包括自动步枪、卡宾枪、冲锋枪、枪榴弹、火箭筒、瓜式带保险针拉开后握在手中不脱手就不会爆炸的手榴弹、黄色炸药及棕色粘炸药(用塑料布粘附在被炸物上),还学游击战术及地对地、地对空通信及信号联络。我们还参观将校班的美军武器及战术表演。教官让我们自己喊操,我很享受用英语喊操,每次喊操时都觉得很范儿。”
十几天后,吴炳琳来到O.S.S昆明总部报道,领到了自己的装备。这些装备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可谓是顶配。装备包括:战斗服、陆战靴、钢盔、卡宾枪、四五口径雷明顿手枪(Remington pistol)和带指南针的夜光手表等装备,每件东西在发料单上都写着“机密”两字。这些装备,让人不由得想起007电影中的特工的装备。可以说,吴炳琳就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007”。
虽然是装备优越的特种部队,但在战时,O.S.S的训练条件也很简陋。吴炳琳回忆,当时美军的Gier少尉教他们练习跳伞动作,只是在地面做动作练习。吴炳琳是以翻译官的职位入编的,但由于会英语和日语,身体健壮,身手灵活,枪法又准,是空降敌后的最佳人选,就被选中到敌后执行任务。他第一次执行任务时,还从未坐飞机从空中进行跳伞训练。这样直接去跳伞到敌后执行任务,其实生死更多是听天由命。
2009年吴炳琳夫妇合影,身后就是“黑寡妇”飞机(Black Widow)
1945年6月初的一天,吴炳琳在西安接到任务。在行动的前一天,他到庙中给佛祖叩头,求佛保佑行动顺利。他给家里写信道:“我生活的很好,也不需要钱,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我快回来了。”又给在重庆担任军职的一位长辈写信表示感谢:“我从‘九一八’以来的抗日杀敌的愿望终于到来了,我即将空降敌后,与敌血拼,为我母报仇,为广大死难同胞报仇!”。这两封信,其实是他的遗书。
几天后,两架满载装备的C-407运输机在两架黑寡妇战斗机的掩护下起飞,飞机到河南孟津以西,美国报务员起立和吴炳琳等人一一拥抱告别,说:“我要保留预备伞用它来做我未来妻子的婚纱!”发现地面联络标识后,报务员率先跳下飞机。这时,吴炳琳精神十分紧张,只好大声唱战歌来舒缓情绪。
跳伞后,吴炳琳落在了河南淇县一片庄稼地里,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在河南执行任务。其中最精彩的一次,是1945年7月炸毁黄河铁桥,将日军建立起来的由朝鲜釜山至新加坡的大陆交通线拦腰斩断。吴炳琳等中国特工是怎么将铁桥炸毁的呢?请继续关注本头条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