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作者赵妍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内容提要1931年12月18日,太原进山中学学生穆光政在请愿抗日时被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纠察队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风起云涌的学生请愿抗日的背景下,要求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与省党部、省政府执行禁止学生南下的命令之间的冲突可谓一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8 16: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作者项浩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1937年7月,国民政府举办了第三次庐山暑期训练,来自江苏省丰县的黄体润参加了第二期训练,以《黄体润日记》为主要材料,可帮助我们探究一个国民党基层干部参加训练的体验和感悟。黄体润受训期间正值全面抗战爆发,他在学习中愈加坚定了抗战意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8 16: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作者高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内容提要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侵华日军利用其优越的航空力量对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规模空前的轰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军初炸南京之时,美、英、德、法、意五国联合划定非轰炸区域以维护其自身利益,同时劝告日本对其轰炸行为加以约束,均遭到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8 16: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作者张传宇,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苏州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院副教授内容提要日本战败后,在美国协调下,中日两国迅速着手遣返在华日俘及日侨。在华南地区,广东军政当局以日军第二十三军10余万官兵及少量日侨作为收容、遣返对象,并以广州为中心推进有关工作。其虽贯彻了国民政府以德报怨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8 16: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作者张蒙,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内容提要抗战胜利后,如何利用日伪时期遗留下的师资设备,重新为华北地区建立医学教育中心成为国民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部指派北京大学启动对伪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接收与改造工作。最初,代理校长傅斯年为扫除战时日本医学的影响,留用前北平协和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7 15: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1期,注释从略作者张会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内容提要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故事在中国多次被改编,搬上戏剧舞台,所涉及体裁形式多样。传奇杂剧、民间说唱文学、地方剧、早期话剧均借用了这一题材,通过不同形式的加工演绎,配合推动了反清革命运动。二十一条交涉时期,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7 15:08
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濒临破裂。国民党持续推进“剿共”部署,日本的中国派遣军亦有计划于1941年春季集中兵力肃清河北、江苏、山东三省。中共中央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采取政治上进攻、军事上防御的应对方针。就皖南事变一事,日军认为国共最终会相互妥协,不会对战局造成大的影响,参谋本部亦因“南进”方针,否决了中国派遣军的计划,要求其在“南...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5: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2期,注释从略作者袁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范旭东于1922年创办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永久黄团体附属的核心研发机构,也是我国私立化学工业科研团体的嚆矢。全面抗战时期,内迁入川的黄海社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开展创新研发活动,不仅有力支撑了永久黄团体在大后方的发展,更为众多后方工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4: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2期,注释从略作者薛轶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内容提要驻外武官在近代日本的对外情报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75年在桂太郎的倡议下,日本军方开始推行该项制度,首批派驻国为中国与德国。福原和胜作为首任驻华公使馆武官,统率在华的情报将校,搜集中国情报,并向李鸿章提出日中结盟构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4: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王龙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日本侵略和中国反侵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共区区几万人马,局处陕北一隅,生存形势严峻。抗战结束时,根据地建设蔚为大观,华北、华中根据地已辖设500多个县(彼时全国总共有2000余县);全国根据地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0: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李雷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在持久抗战背景下,中共军队不仅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协力合作,更放手发动民众,创建抗日根据地,自身也由小到大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0: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郭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师资博士后作为一个非常重视理论工作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在学习苏联的同时,构建出一套符合自身行为逻辑的意识形态解释体系。这种解释体系对中共的自我认同与身份塑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为其自身的政策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某种程度上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0: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马思宇,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之战、军事之战,但同时也是一场民心之战、道路之战。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找到与广大人民建立血肉联系的正确道路,也为接下来的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发展壮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3 10:08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齐小林,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在封建时代里,村庄是松散的农村聚落。20世纪初的清末,村庄作为摊派对象,逐渐被国家视作一个整体单位。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华北,国家权力持续向村庄渗透,但未能抵达村庄内部,而且出现了乡村社会的失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重塑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11:08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李恒俊,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内容提要全面抗战时期,面对伤病问题,新四军以外来医务人员为基础组建和发展了自己的卫生勤务系统。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外来医务人员进入工农革命队伍后,初期双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信任和磨合的问题。皖南事变以后,中央军委和新四军领导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10:08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赵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内容提要全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华北敌后建立一系列根据地,另一方面也面临诸多考验。在内外形势和自身诉求的共同作用下,经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推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10:08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菅先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将中日冲突诉诸国际联盟。随后,国联通过决议,要求《九国公约》签字国召开会议,即后来的布鲁塞尔会议。美国期望借布鲁塞尔会议调停中日冲突,故一方面设法劝说日本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建议中国做出让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10:08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鄢海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步炮协同是战争中军队使用的一种协同战术,协同效果良否对军队战力和战局胜败具有重要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步炮两兵种在协同作战时,问题层出不穷,双方各自为战,难以互相支援,炮兵误伤、炸死步兵以及步兵未能充分利用炮火效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10:08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孙道凤,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干保柱,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照片略)内容提要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媒体、军方和政府为了摸清中共的抗战战略,以节译、摘译、译述、编译、全译等方式介绍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媒体的译介较早,以节译、摘译为主,日本民间和官方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10:08
文章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1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吴敏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1942年底1943年初,新四军一边应对日伪军发动的大规模扫荡,一边与韩德勤等敌后国民党势力展开合作与斗争,在复杂、多变、危险的环境中探寻应对方略。1943年3月的淮北山子头战斗中,第四师在第二师和第三师各一部的配合下消灭韩德勤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2022-08-12 09:08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