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贵州志愿者在行动 > 内容正文

【志愿者在行动-贵州】 2010 滇西纪行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唐智轩   2015-12-04 12:17:55

对老人的生活经常不闻不问。后来在云南志愿者和广大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李华生被送到了芒市的一家敬老院,反馈回来的信息是李华生老人在这里被照顾得很好。

  2009年11月,在《贵州都市报》对贵州籍抗战老兵的报道中,披露了老人的情况,引起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在凤岗一位姓练的退休老镇长的积极努力下,我们终于在凤岗县寻找到了李华生的故乡亲属。

  原来,老人出生的地方属于湄潭县的一个边缘地带,解放后被划归了凤岗县,正确的小地名是“绥阳场”和“简家坨”,就是因为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和老年人的口齿不清,所以我们此前一直没有找到老人的家乡和亲人。

  当他的侄儿侄女们惊奇的听到失踪了八十一年的叔叔黎华先还在人世的消息时,都激动不已,表示想尽快见到叔叔。于是我们在今年的慰问活动里,也安排了黎顺平等人一起来芒市敬老院看望老人。

  现在,这激动人心的骨肉团聚的时刻即将来临。

  在芒市志愿者邵立品的带领下,我们穿过敬老院的花园草地,来到一栋楼前。我们走进一楼的房间,李华生老人闻声迎了出来,黎顺平紧走几步一把抱住了老人,一声“大伯”后就泣不成声的跪倒在老人的面前。

  

  一声“大伯”,泣不成声

  老人也抱住黎顺平,他知道,这就是他思念了八十多年的亲人。中断了八十多年的时光,老人家终于能够在有生之年和“家乡”重新链接。这一刻,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凄然泪下。

  黎顺平告诉老人:你不是姓“李”,你是姓“黎”。你的妈妈是姓“练”------

  失去的记忆一下子回到老人的脑海中,老人喃喃的哽咽:“妈妈------,我妈妈------”悲戚苍老的脸上老泪纵横。

  陪老人吃完晚饭,告别老人,我们把黎顺平等人安排在芒市的一家招待所,让他们和老人团聚几天。

  “大伯,这么多年,让您老人家在外面受苦了------”

  

  “大伯,这么多年,让您老人家在外面受苦了------”
 

  七.“103师抗战老兵、松山敢死队李文德”几个字让我们视如珍宝

  十月四号,我们又从芒市赶往龙陵,在龙陵的松山附近,居住着一位贵州遵义的抗战老兵李文德,我们计划当天必须完成对老人的慰问任务。

  在龙陵县城,因为很难租车,所以我们耽误了不少时间,在陇川慰问张羽富老人的慰问组昨天到达陇川后就被当地 的贵州人留住了,直到今天还被陇川的贵州商会和一些贵州籍的武警战士留在当地盛情款待,但是他们也坐不住了,老大哥杨崇岭和文史专家梁茂林自己悄悄的租了一台车出发了,蒋晓华等四人也匆匆应酬完毕驾车追赶,大家都希望能够赶上我们,参加我们这一组的慰问活动。

  下午,在龙陵文史馆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借到一台越野车,而杨崇岭和梁茂林租的的士以及蒋晓华四人的自驾车也赶到龙陵,我们一起向龙陵县镇安镇的山区出发了。

  李文德老人居住的社河二组在松山对面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的汽车只能到达山下,由于我们耽误了不少时间,此时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夜幕已经悄悄降临。我们顾不上多想,大家奋力向山上走去。

  这是一段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历程,墨黑的天际不时闪过一道道闪电,我们隐没在越来越浓的夜色里,上山的路泥泞陡峭,被山洪冲毁的地方不时需要我们涉水而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里,我们仅靠几把手电筒照明,大家互相照顾。杨崇岭老大哥、梁茂林老师已经分别是五十多和六十多岁的人了,他们克服着腰椎间盘突出和年龄段带来的问题鼓励着大家,老曾的腿动过手术还上着钢板,闻子说她的腿感觉就要断了。 幸好李文德老人的女儿和孙媳妇接到电话下山来接我们,带来了我们需要的手电和雨伞。

  我们互相帮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在夜里十点过疲惫不堪的到达了李文德老人的家。

  老兵李文德的家里,早已在堂屋摆放了两张桌子,上面放着热气腾腾的各种各样的农家菜肴和自酿的米酒,这是一餐让我们垂涎欲滴的丰盛美食,老人的家人告诉我们,老人家一定要他们像办年夜饭一样的规格来招待我们。

  李文德老人和去年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看来身体很不错。

李文德老人是我英勇的贵州部队103师的卫生兵,在松山之战打到最后关头,卫生兵只剩下四人,部队长官召集所有还能参战的士兵组织敢死队时,李文德举手报名,从没有打过枪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