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贵州志愿者在行动 > 内容正文

【志愿者在行动-贵州】 2010 滇西纪行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唐智轩   2015-12-04 12:17:55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唐智轩 文图: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 李建华

  一.在遥远的滇西,同样也有一些贵州籍的老人,在盼望着相逢时刻的到来

  一年又一年,每年国庆节,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在翘首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因为,遥远的滇西,壮丽的边陲,已经有了大家割舍不下的一份情怀,大家的心,已经早早的飞向了中缅边境。

  而在遥远的滇西,同样也有一些贵州籍的老人,在盼望着国庆长假。这些耄耋老人们,在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中,曾追随着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浪潮,毅然从边远的贵州山区走出来,加入到抗日远征军的大军里,深入到滇西、印度、缅甸的崇山峻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殊死的搏杀,战后,这些年轻的士兵,或因部队遣散、或因为负伤而流落在他们曾浴血奋战的土地,时光荏苒,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留,就已经差不多七十年。

  

  遥远神奇的边疆

  从二零零六年开始,“关注滇西黔籍抗战老兵”活动都会在国庆长假期间组织贵州志愿者慰问团,到滇西去看望这些注定要终老他乡的贵州老人们,持续至今,这已经是第五年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和支持这个活动,而在这些老人的心中,每年的国庆节这几天,已经是他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这几天,总会有一些来自远方故乡的亲人,长途跋涉的来看望他们。

  自从《贵州都市报》十七、十八号连续刊登“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募捐和组团欲第五次赴滇西看望沦落异乡的贵州抗战老兵的消息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报名、募捐的电话络绎不绝。

  其中有两个报名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分别是七十六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杨康林和年近九旬的远征军新六军老兵史顺森,这两位老兵都异口同声的要求参加慰问团,到滇西去看望那些同样曾经和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袍泽战友们。但是我考虑到他们的年龄都很大了,如此长途奔波,担心他们的身体受不了,所以就狠心拒绝了他们。

  募捐电话也是异常火爆,捐款捐物的人非常踊跃。北京的蔡先生把慰问品寄往腾冲,等我们去后分发给老人们;香港的志愿者购买了老人们需要的药品;一位女士看了报纸打来电话,哭泣着说她是下岗工人,不能亲自去看望这些老人,愿意捐助老人二百元的生活费,考虑到她的经济情况,我苦劝好久,最终说服她捐了一百元;有位贵阳的简先生约好和我见面,当时就捐助了3000元,后来在慰问团出发的当天,又把九条名贵的香烟交给我们,要我们去交给老人们。

  

  集结火车站等待出发

  因为国庆长假期间火车票异常紧张,所以我通过朋友早早的预定了二十张火车票,可没想到报名参加慰问团的人竟然有上百人,因此对于大多数的报名者,我只好拒之门外。可是就算这样,慰问团最终成行的人数居然高达四十二人,因为有的报名者了解我们出发的时间后,就自购火车票与我们同行或提前到达昆明等待我们;还有的以自驾游的形式赶到腾冲和我们汇合,安顺70爱心公益群的网友们看到报道后也组织了车队参加;香港的志愿者不仅捐款捐物,还千里迢迢的组团飞到云南参加我们的活动;

  二.但是共同的心愿,共同的话题,已经使大家相见如故了

  经过一夜的长途颠簸,九月三十号上午,我们到达昆明。我们的团队上车时是二十人,因为有自己购票乘车的,还有在六盘水上车的,所以我们到昆明出站时已经有二十四人,而在西部客运站集中时,《六盘水日报》记者、也是一名作家的伍秋明女士,还有已经多次参加我们慰问活动的老牌志愿者文恋冬已经提前等待我们,接着曾达敏、曾达慧兄妹也来了,曾家兄妹的父亲曾元三将军是远征军的一员,曾参加和指挥了滇西著名的松山战役;现在我们慰问团的人数已经接近三十人了。这些人在此前,大多数都互不相识。

  慰问团成员中,八位农村衣着的男女比较引人注目,他们是沦落异乡的黔籍抗战老兵李华生和陈金刘的贵州亲属,一路上他们都显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终于得到了自己的亲叔叔的消息,并且很快就要看到自己的亲人了。

  在昆明,一位漂亮文静的贵州女孩刘雅馨,已经拿着替我们提前购买的车票,在等待我们的到来。刘雅馨虽然外表文静,但却多次独自一人,凭着一口流利的缅甸语,深入到缅甸各地,去寻访和看望流落在当地的远征军老兵们。

在昆明西部客运站,我把慰问团的人员分成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