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敌后游击队 > 内容正文

抗日劲旅东江纵队:作战1400余次歼敌9000余人
来源:华夏经纬网   2015-08-25 10:29:58

  ■对话

  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长子王国新:

  声东击西,端掉日军火库

  王作尧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创始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10月,22岁的王作尧从军校毕业后即投身革命。1938年11月东莞县城沦陷后,率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深入敌后,在大岭山及屏山水口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创建阳台山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成立后,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南方日报:为什么当时选择阳台山作为抗日基地?

  王国新:东江纵队最开始有两支武装,成立后不久遇到围剿,部队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后来,我父亲带领一批部下到深圳阳台山一带建立抗日基地。为什么选择阳台山呢?一方面是因为我父亲早前曾带领抗日模范壮丁队在阳台山、大岭山一带活动过,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他认为阳台山紧邻日军,便于开展对敌作战。

  南方日报:在日军眼皮子底下活动,少不了打仗吧?

  王国新:来到阳台山后,第一战就碰到了日军一个小队。当时,这群日本兵跑到附近一个村庄抢粮食,正好被父亲的部队碰到了,就把日军堵到村子里。日军小队长手里提着两只鸡跑出来,被我军一枪打死了。然后大家一起开枪,又打死了好几个日本兵。剩下的日本兵看情况不对,一下子钻进山里逃走了。日军小队长被打死后,日本人很恼火,调集了100多名日伪军来围剿阳台山。父亲的部队只有30多人,跟他们硬拼肯定不行。父亲就想出个办法——打“麻雀战”,打一下就跑,不停地袭扰日军。因为对地形不熟,又是山地,日本兵找来找去都找不到我军。围剿了好几天,双方发生了几次战斗,日军看着没办法,就撤退了。我们一共打死、打伤日伪军有二三十人。

  南方日报:遇到日军围剿,敌强我弱时怎么办?

  王国新:有一次,日军纠集了200多人前来围剿。父亲部队事先得到了情报,知道日军出动以后,在东莞清溪附近的一个军火库基本无兵防守,就提议将这个军火库打掉。作出这个决定后,父亲带领了一个小队在阳台山跟敌人周旋,其余主力部队全部拉到清溪,一下子端掉了日军军火库,活捉了军火库的长官,还缴获了仓库里全部的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

  南方日报记者 祁雷 实习生 何嘉忆 林玲芳

  ■记事

  粉碎日军“大扫荡” “金蝉脱壳”巧突围

  日军派重兵驻守广九铁路沿线据点,出动了“久留米师团”及伪军约9000多人,采用“铁壁合围”战术,向大岭山根据地发起万人“扫荡”,还扬言要消灭抗日游击队,来势汹汹。

  东江纵队第四、第五支队政委黄业后来在回忆录中曾详细描述了1943年l1月18日那天突围的情形:“鬼子指挥官挥着指挥刀,在指手划脚,部队在蠕动着。连平圩附近,在一片密密浓浓的乌榄园和甘蔗地里,敌人时隐时现,高大的军马在吃着甘蔗叶子,不难看出,敌人埋伏着,活像一条毒蛇张开血口在等待着我们。”

  被包围在大岭山上的部队白天不好行动,只能等到夜幕降临开始突围。所采取的突围战术,是秘密、多路地从敌人包围圈的间隔溜出去,也就是“金蝉脱壳”。黄业负责带领四五十人的队伍,准备经大岭山东侧黄潭村附近一条弯曲的水沟钻出去。“整个队伍都隐蔽在河床里,我们不用趟水,可以沿着长满荆棘的河沟边走。”

  走到接近屋尾村时,距离敌人只有几十米了。“给敌人烧掉的房子,木头余烬还未熄灭,透过微弱的火光,随风吹来一阵阵硝烟辛辣的气味。鬼子在走动的影子也隐约可以看见。”黄业在书中回忆,大家横下一条心,悄悄地通过眼前敌人的驻地,成功突围。

  第二天拂晓,日军向大岭山发起总攻,等他们攻到山顶,却扑了个空。各路突围部队都已按原定的计划抵达预定目的地。山里的士兵和群众,也在当晚脱出敌人的包围圈。敌人的阴谋破产了。

  ■人物

  英雄母亲李淑桓:

  送七儿抗日救国 携三子捐躯赴难

  在东江的抗日队伍中,有一位英雄母亲李淑桓,先后将7个子女送上抗日的战场,其中3个子女连同她自己,都牺牲在打击日寇的疆场上。

  李淑桓1894年出生在广东鹤山县一个贡生家庭,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结婚后与丈夫办起私塾,1930年迁往香港继续办学。“七七事变”爆发后,李淑桓在九龙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惠阳青年会”,接触到了新思想和共产党的教育。1938年1月,李淑桓把大儿子郭显承送到延安,郭显承后在抗日前线上牺牲。1938年冬天,李淑桓把唯一的女儿郭云翔和六子郭际送到惠阳坪山参加游击队。她和三儿子郭显绪暂留香港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你把子女送上前线,将来老了怎么办?”面对别人的疑惑,李淑桓这样回答:“没有国哪还能有家?先救国才能有家啊!我还有几个儿子,要把他们都送去。”短短几句话,充分表达了一位伟大母亲炽热的爱国情怀。1939年5月,李淑桓把四儿子郭显和、五儿子郭显乐也带去参加抗日游击队。1940年4月,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东移海陆丰时,李淑桓的五儿子郭显乐在掩护部队转移时牺牲,年仅18岁。

  1940年底,李淑桓的丈夫病故,当时正值东江的抗日游击队遭围剿,损失惨重,部队缺少兵员。李淑桓简单料理完亲人的后事,就带着11岁的小儿子郭显隆回到东莞参加抗日部队。她被分配到东莞大岭山大塘小学,以教书为名作掩护做民运和交通情报工作。1941年9月,李淑桓在大岭山金桔岭被顽军残忍杀害,时年47岁。她的四儿子郭显和也在反击顽军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19岁。李淑桓牺牲的消息传到她所任教的大塘村,群众挥泪相告,学生们泣不成声。

  提及李淑桓,曾生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她生前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共产主义的女英雄。”这是对李淑桓中肯的评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