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是真的高兴,李东光晚年时曾多次对女儿李健英说起。那是1937年7月的事情,有一天赵尚志通知大家:李兆麟和金伯文要结婚了。随即吩咐少年连的人去采野花、劈柴、打猎、捕鱼,准备布置出一个鲜花环绕的婚礼现场。当夜,他们围着篝火为李兆麟和金伯文举办了一个热闹的婚礼。能歌善舞又漂亮的新娘子金伯文还在大家的歌声中跳起了舞。即使过去了几十年的时光,李东光每次回忆起这一幕都会说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
异乡沙场征战苦 少年犹忆复国志 追忆东北抗联老战士李东光收拾了简单的包袱,李东光悄悄跟上了抗联的队伍。白天,他跟着马蹄印子走;晚上,就‘赖’在宿营地帮着放马、洗菜。一个月后这个曾经的小马倌被批准加入东北抗联队伍。打那之后的十几年里,李东光参加了无数次战役战斗,在枪林弹雨里一次又一次冲锋、负伤。
说到动情处,李健英流下眼泪。尹一航 摄
保留火种 少小离家老大回
1938年,李东光随部队进入苏联,被编入苏联边防军远东军区情报小分队,开始兵不刃血的对日本关东军与日伪军展开报复。
在苏联的第一年是严格到严苛的训练。李东光在这一年里学会了基本俄语,学会了使用相机、通过电话线进行窃听、侦察并绘图、驾驶汽车、驾驶摩托车、收发电报、跳伞与射击等所有情报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
一年之后,通过培训的年轻人三五人一组陆续被派遣到苏联与伪满洲国的边境刺探关东军与日伪军的各色情报。
虽然与敌人正面遭遇的情况很少,但这份工作依然极度危险。因为当他们圆满完成侦察任务返回苏联时,苏联边防军只认口令不认人。如果口令有些微差错,他们面对的就是黑洞洞的枪口。
这样危险的侦察任务李东光在苏联期间执行了七十多次。苏联方面的领导对抗联这一批年轻人十分满意,多次承诺良好的待遇,劝说他们加入苏联国籍。
作为侦察小分队的党支部书记,李东光非常坚定的拒绝了,他说:我们不是来享福的,这里的条件比国内要好,但是我们是要回去光复自己的祖国的,如果你们不放行,那我趁着回国侦察情报的机会也会离开的。
经过长期的争取,1945年莫斯科回信,同意中国战士回国。
听到可以回国的消息,李东光像个孩子一样高兴,一边口中高声喊着“乌拉”,一边跑回家跟妻子分享喜悦。
李东光当年进入苏联时年仅十六岁,被允许回国时已娶妻生子,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在异国的土地上,李东光为祖国解放事业默默奋斗了八年。
感喟不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东光曾获得过八一勋章、解放勋章等,每一枚都代表他的一段历史,能够证明他在东北抗联期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却是五年一会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奖章。
如果不是整理父母的遗物,李健英仍然不会了解父亲的前半生。李健英仔细保存着父亲的勋章,其中有三枚被包在一条灰色手帕里,手帕被折成方方正正巴掌大小。左右两折,上下两折地拆开,并排别着三枚勋章,是李东光生前由俄罗斯政府授予的。
李健英回忆父亲接受授勋的情景说,授勋那天就会挑挑衣服,再配一条红色的领带,皮鞋擦得亮亮的,高高兴兴的去。
李东光很高兴俄罗斯能够记得当年抗联战士作出的贡献。和女儿李健英聊天时,李东光并不喜欢过多的回忆过去的事情,他喜欢向前看。曾写过一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托付给李健英送到新华社《内部参考》。
有一年李健英去哈尔滨看望父亲,突然全城上空响起防空警报的声音。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李健英愣在原地,后来朋友告诉她,每年的“九一八”哈尔滨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李健英久久不能平静,每每回忆起防空警报的声音心里直打颤,她说她理解了父亲当年为什么执意要提交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报告,她是新中国成立的见证者,她知道新中国成立有多么不易,每一寸土地都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
李健英曾经觉得当兵的人每个人都会有伤的,自己父亲的伤不算什么。李健英之前从未觉得父母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直到几位抗联老战士子女找到她,从别人的口中李健英渐渐了解到为了新中国她的父亲到底付出了什么。
李健英说从父亲身上看到的抗联精神就是有民族自尊心和一腔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愫。李健英一直没有放弃从各种资料里寻找父亲曾战斗生活的痕迹。她想更多的了解抗联的历史,了解那些几乎不被记忆的平凡的英雄。
李健英希望英雄永远不被遗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