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后,国民政府行政院赔偿委员会决定接收日本先期赔偿物资,并承担运输、储卸和重装等工作及费用。该会联合各部会,在经费、运力和技术等多重限制的情况下,勉强将第一批和第二批日本先期赔偿物资全部运回上海港,然而在交由各单位接收后,却无力修理、重装和使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便着手拆卸和转移赔偿物资,甚至毁坏无法运走的物资。随...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5:0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三国开始积极谋划联合军事行动,然而就在此时,英缅当局为加强缅甸防卫,在还未征得中方同意的情况下,就匆忙将“土鲁撒”轮所载美国援华租借法案军火物资扣留,此举引发了中方相当的疑虑和不满。事件发生后,中缅运输局局长俞飞鹏在缅与英美官员紧急交涉,蒋介石接到报告,极表愤怒,声称不惜中断中英联合作战计划。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4:09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作者张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内容提要日本政府承认汪伪政府后,为减少侵华战争消耗,确定了以在占领区获取战争资源为优先的战争方针。这一方针给汪伪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汪精卫迫切希望能够访问日本,向日本中央提出调整对其政策的请求,但遭多次拒绝。1941年汪精卫得以访日,主要因为日本驻华军政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1:09
1940年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开始严峻,位于大后方核心区域的成都,其粮食危机表现为粮价飞涨的米荒和饥民抢粮的米潮交替出现。1940年春季成都米价的上涨由通货膨胀、粮食歉收、囤积居奇等多方面因素所致,进而引发了3月14日成都饥民打砸仓栈、哄抢存米的群体性事件。国民党四川当局通过封仓平籴的手段暂时平息了此波风潮,却未深究原因,将其简单误判为中共地...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1:09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作者袁成毅,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教授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并随之开始对日本可能发动战争的时间进行研判。虽然国民政府欲设法借助国际社会干预和对日外交交涉尽可能延缓战争爆发时间,但到1936年9月以后还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
2022-09-19 16:09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中日冲突的处理进展缓慢,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关中国东北的实地信息。中国要求国联派遣调查团,而日本以中日直接谈判为由进行阻挠,但又不得不默认已经身处中日两国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前往中国东北观察。在国联正式派遣调查团之前,英美和国联的中立观察员们扮演了搜集信息的角色,派遣观察员的过程及观察报告使英美等方可以了解事变情...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19 16:09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私立中国学院坚持在沦陷区办学。在日伪统治下,中国学院暗中与重庆国民政府保持联系,并接受教育部的补助,重庆国民政府也希望以经费资助换取中国学院的政治忠诚。同时该校与中共保持合作,有师生直接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在日伪统治下,作为一所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中国学院没有被日伪政府接收,也没有被迫停办,反而规模不断扩充。评...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19 16:09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作者刘庭华,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军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
2022-09-19 16:09
中共革命向来强调依靠群众,抗战时期,群众路线成为中共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的贯彻,群众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在不同时段,群众组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抗战初期,群众组织帮助中共迅速打开局面,形成势力范围;抗战中期,配合党和政权推动根据地各项工作向深入发展;抗战末期,随着中共控制力的不断增强,群众组织地位逐渐下降。此时,中共内...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9 15:09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作者周祖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内容提要按照马克思经典理论,农民是分散的,中共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是通过在动员中不断提高基层政权,尤其是乡政权的效能来动员和组织农民。在陕甘宁边区,动员最初大多是指向经济内涵,主要包括农民的财物、人力与畜力,即对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9 15:09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相关材料看,毛泽东对九一八事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和阐述,但目前学界的相关探讨尚不够深入。本文拟在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分析。一、九一八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社
来源:党的文献
2022-09-19 10:09
《论持久战》作为指导抗日战争战略与政略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共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中下层干部与基层兵民接受《论持久战》,主要通过中共的宣教工作。总体来说,中高级干部多被要求自修并深入研习《论持久战》,下级干部一般通过教材与课程的学习了解《论持久战》,《论持久战》的学习,属于基本理论与政策教育的范畴。在基层...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5:09
全面抗战时期大学教员薪津经历了显著变化。在初期,大学教员薪津折减,来源单一,维持在较低水平。为救助教员生活,政府的补助政策于1940年后陆续出台,其中以生活补助费、食粮代金最具代表。战时补助缩小了不同等级教员的薪津差异,教授群体薪津增长有限。这引发了教授的不满,并催生了主要面向高级教员的奖助政策。战时的各种津贴逐步超过薪俸所得,成为...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4:09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卫生为了解中共对军队的管理提供了具体例证。日常卫生问题不仅关乎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所处的清洁环境,也关乎中共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八路军和日军战斗的内容之一。因此,中共一方面注重士兵个体的卫生,并培养士兵注意日常卫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与公共卫生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队和民众的关系。在士兵日常卫...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4:09
自七七事变爆发到中国对意宣战,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从角色定位、目标和策略三个层面调整对意外交。中国政府先视意大利为潜在友国,继而视为中立国。在意大利承认伪满后,中国政府经过约半年的考量,从1938年6月起将其定位为敌国。中国政府先以修复邦交为目标,后于1937年10月将目标变为促其中立,1939年起又将目标改为维持邦交现状,直至1941年7月宣布与之...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4:09
作者:王富聪,系《团结报》史学版编辑《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近年来,学术界从阅读史和传播学的视角对《论持久战》进行了诸多研究。关于抗战时期《论持久战》的传播和影响,以往多着眼于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范围,或关注《论持久战》在抗日根据地中下层干部与基层兵民中的阅读与接受,或聚焦于其在国统区的传播和影响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09-16 10:09
随着西方的冲击,近代东亚各国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从日本的角度而言,近代史是一部战争史,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史,其战争频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残害对象之众,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对包括中国、朝鲜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2期
2022-09-14 16:09
摘要:为配合盟军在缅北的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于 1944 年 5 月发动滇西反攻,强渡怒江后陆续攻占腾冲、松山、龙陵等地,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在战役准备阶段,远征军通过与盟军的军事合作,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美制火炮装备,在整训中提高了技战术水平;在作战过程中,远征军能够根据战役战斗目标,合理运用火炮战术,为滇西战场提供了前所未
来源:《中国军事史研究》 作者:汪海涛
2022-09-14 16:09
【摘要】排法斗争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独立货币本位市场的运动。排法并非完全抛弃法币,而是将法币掌控起来作为根据地的外汇,以平衡内外经济。就政策而言,排法斗争经历了从联合到排挤再到排除法币的转变,斗争实际是中共以法币为媒介与日伪进行的货币战,国民党影响甚微。就实践而言,排法斗争中民众质疑与日伪打击相伴而至,中共在经历了失败与调整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钟钦武
2022-09-08 15:09
党的作风就是党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环境以及党内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党风建设的文章,形成了我党所特有的党风建设理论,开展了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整风运动、防腐反腐的廉政建设,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原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以及实行了精兵简政政...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31卷第1期
2022-09-06 15:09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