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倭寇铁蹄踏碎黄浦江时 十九路军的脊梁是钢筋浇筑的堤坝 王亚樵的斧头如闪电劈裂夜幕 铁血壮士的血肉在硫磺与怒火中淬火 出云舰沉没的刹那 江浪咽下日本旗的残骸 暗刃穿透钢板也刺穿殖民者的傲慢 沪江在历史碑上刻下猩红铭文: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寸光阴一寸刃! 暗杀名单上的千枚飞镖 白川义则的名字被仇恨锻
来源:作者:杨铮
2025-06-27 09:06
[摘要] 为缅怀先烈、了解历史、讴歌英雄、激励奋进,日前,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景德镇市浮梁县,特地瞻仰了新四军瑶里改编纪念碑,用心了解了瓷都新四军瑶里改编、中共赣北特委、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的抗日烽火。瞻仰和了解之后,深感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无不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英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
来源:彭远汉、黄杏群
2025-06-26 18:06
[摘要] 驰名中外的瓷都景德镇,一方面其生产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名瓷名扬天下,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时期,爱国的瓷业工人面对日军飞机频繁轰炸,致使景德镇的瓷业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但一直坚持生产各种抗日题材的抗战瓷,无不让人热血沸腾。时至今日,抗战瓷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见证着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顽强斗
来源:彭远汉、黄杏群
2025-06-26 18:06
石老头年过七旬,脸庞瘦削,皱纹密布,沧桑而苍老,可他精神矍铄,会讲抗战故事,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故事老人的雅号就非他莫属了。 他从小就爱看《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抗战经典故事片,哪怕是要夜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也会跟着大人前去观看。看的次数多了,他的感悟就来了:痛恨敌人,盛赞中国军民,爱国主义的种子就播下了,渐
来源:何龙飞
2025-06-26 18:06
满江红 (一) 抗战胜利,八十年,思危居安。现今朝,东瀛弹丸,军国又燃。参拜鬼社历史篡,窥谋东海琉球占。我男儿,知狼子野心,齐出剑; 丁丑难,英雄胆。祭先烈,遗志传。洒精忠,一腔血碧心丹。黄河之水永不断,万里长城耸云天。图自强,战斗精神延,把敌歼。 (二) 丁丑岁寒,金陵城,日寇攻陷。仅月许,烧杀淫掠,作恶多端。屠城戮民卅
来源:金成
2025-06-26 18:06
我的大舅李默庵,1904年农历九月初九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底从长沙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考入程潜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11月,陆军讲武学校并入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一期学员。1935年4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37年6月底,李默庵奉命到庐山参加庐山军官干部训练团受训。李默庵的抗日生涯从此开始。 7月7日
来源:薛恢度
2025-06-26 17:06
喜见萌孙凫水功, 心仪嘎子学英雄。 木枪化作千钧器, 誓灭豺狼赞稚童。
来源:作者:颜玉华
2025-06-26 16:06
小序:一位八路军老战士,在抗日战争中立过功。晚年交给儿孙一块八路军臂章,作为传家宝,嘱咐永久收藏。后代谨记嘱托,每年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其子孙将其佩带一次,意在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祖父留存一臂章, 功高八路嘱收藏。 年逢九月又三日, 佩戴宣威慑虎狼。
来源:作者:颜玉华
2025-06-26 15:06
来源:文/田卫领
2025-06-26 16:06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大家对这段文字并不会陌生,这首歌便是全球华人所共知的贺岁神曲《恭喜恭喜》,已经被传唱了千百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最初并不是用来庆贺新年的,而是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那么,这首歌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对这首歌又能有怎样的新解读呢?
来源:作者:曾舜
2025-06-26 15:06
来源:文/沙辉
2025-06-26 14:06
红嫂 麻利、坚定地 把乳房捧出来 就像土地一样朴实 乳房圆润而饱满 是哺乳期的乳房 她知道 面前的小战士的生命 就是那饥渴的土地 一滴两滴…… 母乳 为了我们百姓的家园 不被倭寇侵占 这些孩子们 把命都豁出去了 母亲的乳汁又算得了什么 六滴七滴…… 那是乳白色的甘露呀 不 甘露怎比得了 ...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诗歌组 文/刘策
2025-06-26 11:06
敌人想不明白 早已断粮的中国军人 哪里来的战斗力 剖开杨靖宇的遗体 他们无比震惊和恐惧 对手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侵略者仿佛已经看到 注定失败的结局 一部悲壮的抗战史诗 用炎黄子孙的满腔热血来书写 一座座高耸的丰碑 用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来铸就 一首首激昂的青春之歌 唱响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诗歌组 文/齐新
2025-06-26 11:06
九·一八的炮火已成为记忆 卢沟桥的枪声还在我们的耳畔响起…… 那沉重的历史承载着多少耻辱的记忆 危难的中国在水深火热中煎熬、喘息…… 十万火急!十万火急!日寇的铁蹄踏进了我们的土地 中国好儿男岂容侵略者的蹂躏与辱欺 拿起武器,誓与日寇拼到底…… 十四年,十四年的艰难困苦,八年的枪林弹雨 十四年的烽火烟云……中国的...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诗歌组 文/墨未浓
2025-06-26 11:06
八十五个年头了,深云四合,又是清明,我要给你写一封信。 阿秀,你少年时名唤李秀若,而自己又改名李林。但在今天这个日子,我忽然间只想和你的亲人一样,呼你一声阿秀。 阿秀,我先要报告你,八十五年前你将最后一发子弹射入自己的脑颅之后,人们哭了,而你胜利了。 你发誓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日寇尚未平灭,你身竟先死。但你
来源:作者:王宝国
2025-06-25 14:06
拍遍吴钩,犹记取、长城喋血。铁蹄急、寇兵过处,故园焦裂。奋起刀枪求解放,扫除敌寇争前列。聚民心,持久战犹酣,和衣歇。 黄河水,奔腾烈;华夏志,何曾灭。展红旗,黑土太行湘粤。万里江山齐守望,兆民肝胆相殚竭。尽驱驰、挽我锦山河,迎明月。 作者简介:戴朝阳,现供职于成武县卫生健康局,副研究馆员,山东省档案专家,菏泽市优秀诗人,中
来源:作者:戴朝阳
2025-06-25 10:06
深秋的银杏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恍惚间,那叶片的金黄竟与抗战时期军旗上的穗子重叠。风掠过斑驳的城墙,呜咽声里似裹挟着当年的枪炮轰鸣、战马嘶鸣。时光长河静静流淌,却从未冲淡那段浸染血泪的历史,反而让每一个壮烈的瞬间,都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清晰,如同铭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不朽诗篇,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铭记。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
来源:作者:王小军
2025-06-25 10:06
父亲已经离开我四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特别是他那种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这也是父亲留给我最大的财富。 父亲自幼父母双亡,没有得到过家的温暖与呵护;14岁一个人从河北逃荒来到东北,几乎沦为乞丐,几度生死;一路上见到了日寇肆意践踏的铁蹄和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人们,父亲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东北抗联。
来源:作者:霍福明
2025-06-25 09:06
透过茫茫硝烟 我看见 裹满绷带的战士在战壕 拚杀 呐喊 从卢沟桥到 沂蒙山 从血雨腥风的 南京城到大上海 从陪都 到武汉 从圣地延安到 中缅边界 那些坚硬的血 染红了生命的旗帜 染红了 历史的天空和军旗下 豪迈的誓言 嘹亮的军歌 掩埋在黄河的咆哮 鲜花 和掌声里 十四年抗战 终于在春天凯旋 仰望星空
来源:文/许星
2025-06-25 09:06
在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街道芳野社区(原芳野村),坐落着一幢近百年的老屋——曾家大屋,84年前,这里成为了东南最高学府——浙大龙泉分校的校址。 曾家大屋系当地乡绅曾水清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所建,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外墙是教堂式的西洋门楼,青砖黛瓦,拱顶门,具有浓厚的欧陆风情,宽约44米;内部则是传统的土木结构,两进三层,进深达31米,...
来源:作者:陈小龙
2025-06-24 15:06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